急! 求一篇影评,1000字左右。

要能有含义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的那种。可以是励志的。不要爱情神马的。

很喜欢《杀生》,处处可见制作团队的用心。

可以说,这是讲述小人物和封建体制做斗争而最后妥协的故事,
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封建当权集体收复一个叛逆者的故事,
我想要说的是,导演想要说的并不只是这些。
导演给大家开了一个大大的盘口,个人非常喜欢这种盘口打开的电影。

不敢妄自揣测导演的意图,仅仅只谈谈个人的看法,个人觉得电影中有很多象征的地方。

一:牛结实
牛结实的三个特点:善良、渴望自由、以及思想上的局限性
从电影的宣传上,以及很多影评说,牛结实,个混世魔王,是个无赖。而在我看来他不是个坏蛋混球。相反,我觉得他的那些胡闹,都出于他本性想要快乐和自由。看似讨人厌,但细想想,他做了什么坏事么?找你讨点吃的,又不是没有,宁可改名改性大逆不孝,也不肯赏点吃的。那好啊我就让你出丑。而在卖肉的下了毒之后,牛结实因舍大取小的善良,从而救了自己一命。(而自私,又公报私仇的牛医生,就没这么幸运了。)

牛结实的另一个特点,我认为,就是极度的渴望自由和洒脱。他比除他之外任何一个村民还要真实,还要本色,他没有伪装,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想怎么样追求他的快乐就这么来。他就是不喜束缚,油皮得让你很难抓住,很难收服,所以,电影有2处出现了鱼,一次实在寡妇的音乐盒里,一次是在电影的结尾。

为什么导演要用鱼来象征就牛结实,而不是鹿或者马,或者其他的什么动物?鱼生活在水里,或者说生活在海里,(电影里有一个画面,就是一条大鱼在海里畅游,周边还有些许小鱼围着)离不开水,虽然很自由,很无拘无束,但终究是离不开水的。就如同电影中的牛结实,什么都降服不了他,群殴、陷阱、下毒的腊肉,可牛结实还是有他的软肋------孩子。血脉之情,连孩子的亲生母亲寡妇都为了保全牛结实的命,拿了打胎药。可是,孩子的亲生父亲,牛结实,却跪下了,磕头了,求饶了。牛结实最终输给了自己。

牛医生的四个字“心有境生”,三人成虎的原理首先摧垮了牛结实的意志。面色、体虚,我病了?直到最后杀子一招彻底降服了牛结实。

二、追求自由的力量

牛结实象征着渴望自由,并为自由执着追求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屈不挠,这种力量就是要在顽固不化的体制内求生存,不但是求生存,还要闹得更大些,比如“我来救你么”,比如“轻点么,轻点么”。最绝的,就是-----放春药。

有人说看不懂放春药的这段。我想,那是一种要彻底的宣扬自由,要彻底的唤醒大集体的自由,从最最深处,把你们的欲望释放出来。这种瓦解的力量,顺着清清小溪流,你喝进嘴里,吃进肚里,吸进肺里,果真不出几日,整个村子叫春一片。

人人都还是回归原始,享受最初的最根本的幸福,这个时候,导演安排了村子里的人吹起了泡泡,村民看着泡泡慢慢的升起,在空气中漂浮的越来越高,眼神里充满了向往,充满了渴望。

然而,这种渴望却是很快熄灭了,泡泡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破灭掉。这里的泡泡安排的很巧妙。

影片里还有一处安排,让我很想拍手叫好,那就是寡妇的的美瞳和她的音乐盒。

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镇,年老者年轻的寡妇,怎么会是一双蓝眼睛呢?很神秘,很性感、很西方、很女神,有些幽怨、有些不甘、有些魅惑。光是那双眼睛就很有戏。

寡妇音乐盒的出现,没有做任何的铺垫,上一秒钟还是床第之欢,下一秒中音乐盒的乐曲就响起,小乐曲是大家都熟知的,也是西方的曲子。
我想这些都是代表着外来文化吧。
是啊,整个村子里的人,为什么就只有牛结实和寡妇成了众人之敌呢?牛结实是外来人,而寡妇有音乐盒,好一个外来文化,这种瓦解的力量来至于外来文化,难道不是么?
联系中国的历史,呵呵,不言而喻了吧,这里不细说,各位看官慢慢品味就好。

再来谈谈电影的一些手法。

插叙和倒叙交替运用,使得观众不得不运用思考才能将支离破碎的片段重新拼接一下,就像做一个拼图一样。这样做,即避免了直叙带来的太过直白,也不至于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找不到头绪一头雾水。只是这种方法,很考验导演和剪辑的功力,因为运用的不好就会显得凌乱,两头都不讨好。

整部电影都是讲的中国味很浓的电影,偏僻小镇,迂腐的村民、但整部片子的配乐却都是西洋味的。不论是曲风,还是乐器,即是很好的对比,也是很好的融合。
特别是片尾曲的制作,让我记住了“窦鹏”这个名字。电影的节奏,前半部是喧闹,后半部是压抑和些些抒情。可片尾曲,偏偏反了过来,前倾诉后呐喊。歌词,也非常好的欲语还休体现了电影想要表达的思想。

我要,我要高高飞
飞跃这,无尽的黑
风吹,吹不干眼泪,
梦里渐渐沉睡
我要,我要深深坠
坠入无边的海水
那儿不会有伤悲
绝望不再跟随
谁来指引迷途的游鲱
谁去安慰离群的夜
狼狈,徘徊
幻想,支离破碎
谁会赞美干枯的花蕾
谁能理会死木的叶
崩溃,憔悴
体温慢慢消退
我要,我要高高飞
飞入无边的海水
阳光散发着香味
蝴蝶破茧而飞

再来谈谈选角

其中负责解局的医生,不能太年轻,言语和动作戏都不多,要能承载所要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些因素,非有些资历的演员才能胜任。任达华演得很不错。

而牛医生,从国外回来的牛娃子,公报私仇,怀恨在心,放不下私仇,阴毒,冷酷,自私,
苏有朋冷酷的斜眼,紧闭的双唇,带点洋调调的普通话,黑色的风衣,黑色的脸,将牛医生诠释的很好。给村民洗脑时的虚伪,冷眼旁观对牛结实的开腹,换腊肉时的小肚鸡肠却丢了自己的性命,斩尽杀绝的狠毒,等等等等。

黄渤、任达华、余男、苏有朋,梁静,这些选角,我曾想还有谁能替换掉其中的某些位,然后还真想不出有另外更好的人选了,其中黄渤的角色,曾想过一位男演员,但痞气足以憨厚不够,梁静让我想起了《龙门客栈》里的张曼玉,我欣赏自毁形象的演员。

最后一点疑问和建议给导演。

真的很想问问导演,如果没有规则的束缚,管导会安排一个怎样的结尾,电影中所安排的结尾,是为了表达对生命的尊重?还是为了迎合中国大多数观众对结尾喜喜不喜悲的惯例?

电影正在我的赞叹不绝的时候,就结束了,还没过瘾,对导演在电影里的语言还没看的过瘾,个人觉得,以管虎导演的实力,这部片子可以再加上30分钟左右的戏,把斗争演得很惨烈些,牛医生可以更狠毒阴险些,牛结实可以更绝望不屈些,村民可以更迂腐麻木些,导演可以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达的更淋漓尽致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7
电影《杀生》影评,原创。
看完电影《杀生》后的几点感悟。
1、关于石头,第一次滚下来的和第二次滚下来所隐喻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石头滚之前的镜头给到了支撑石头的木桩上面,木桩代表着长寿村的根深蒂固的伪道德束缚,背离了人之本性而一味去压抑人的欲望的一种道德规范,这种规范看似再牢固,总会被人性这种自然的石头打破。或许第一次被挡住,用“木桩”支撑住,但是最后还是无济于事的。这一点明确的表述了导演的观点,就是这种违背人性的道德规范总会被击碎。
2、关于陪葬,第一点里所说的可能就包括了,看似法制、高尚的长寿村,其实依然遵循着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人去打破,除了牛结实这个外来户,从没人去考虑过反抗,更别说打破了。余男饰演的寡妇被设计成哑巴是一大亮点,直白的指出当时社会的女性根本没有话语权,更别说其他的反抗的能力了。
3、不知道楼主注意没有,片中说了白发老头的死与饮酒无关,族长宣布的,因此他们不能法办牛结实,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杀人诛心的计划。牛结实回来了会继续打破这些所谓的规范的行为准则,村里人无法接受这种出格的做法而觉得恐慌。他们认为不让喝酒就可以延长白发老头的寿命,却不管这种想法和规矩是否违背了作为一个人本身的意愿。
4、腊肉是牛老板注了药打算送给牛结实的那块,却阴差阳错被牛结实换了。我认为这应该是表达作茧自缚的意思。重点不是牛医生能否自救,而是这种虚伪至极的社会形态本身内部就是病态的,本就是无药可救的。
片子很不错,亮点非常多,只是那种震撼来的慢一些。多说几点:1.最后牛结实墓上的祭品也表达了村名们其实已经开始认同、接受了牛结实。2.片末族长死前与医生畅饮、欢笑,还有就是他未到百岁就接受了死亡而没有去刻意的延长寿命,这都是在表达长寿村内的人已经被改变。3.牛结实死了,原先的长寿村也被无法抗拒的自然之力毁灭掉,孩子却跟着寡妇走向了新的光明之路。这就是一种新的希望。
最后一句概括:选择像乌龟一样窝囊的长命百岁,抑或为了生命的意义可以选择去死,值得深思。
没有参考资料了,全部手写,纯属个人看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