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降清的看法。急!!!!!

对洪承畴降清,清代诗人赵翼认为”平四每作千秋想,临事方知一死难“;国父孙中山则认为“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你认为谁的观点对?请说说理由。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未必是孙中山的观点,此出自《赞洪文襄》,而此文为有人伪造孙文表述,已经存在争议多年.伪造最有力的证据是当年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族独立与自由,与此文观点极为不符,其曾于《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中写道:“中国曾见灭与满清之二百六十余年而莫能恢复者,初非满人能灭之,能有之也,因有汉奸以作虎伥,残同胞而媚异种,始有吴三桂、洪承畴以作俑,继有曾国藩、左宗棠以为厉。” 足以证明孙文痛恨汉奸,因此不可能写出此文并保持此观点.
另外在回答你的问题, 从广义回答,这两个观点都对.
首先,赵翼认为”平四每作千秋想,临事方知一死难";其实是描写老洪同志当时的一种心里状态,字面意思上讲,平时作为明朝的臣子本应选择死来表示自己对明朝的忠诚,但真到了那一关头才知道选择死有多难.这本来就是一句大实话,没体验过生死的人在喊口号时候总会喊的嘹亮,总会认为真要到了生死关头也会秉持自己的原则,但真正真到了呢?很难说把.
这还是普通人, 在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松山大战,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作为统帅的老洪,如果跑了回去肯定被砍头,估计株连也不过份. 只有战死才能免为期责. 据说崇祯都给他办了烈士葬礼了. 也就是说明朝那边活路都断了.这点老洪很明白. 再看清朝这边,先安排老友劝降,被老洪骂回去了,其实老洪也想死,保持名节,想绝食.结果人家皇太极更绝,安排自己最喜欢的贵妃,伺候老洪. 老洪这人又重友情又好色,按说这也挺过来了,还没降. 后来人家皇太极又来亲自看望他,并脱了自己衣服给老洪披上,而当老洪又得知,伺候自己那美女是皇太极媳妇的时候,老洪终于感动了~~( 换一般正常人各谁谁也感动了,人家不但不嫌弃你是降将,还把自己媳妇给你了,把衣服披给你了,还叫你哥哥,另一边你回去只有死).所以我觉得老洪降的情有可原.更何况他作为明朝统帅时敬中值守,松山大战失败,原因很多,主因更不在他2心.所以赵翼说法无任何错误.只能说明当时在那个状态,那人真是足够纠结.
再说“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从黎民百姓而言更是正确中的正确. 这有忽然让我想起了当年电视剧<伟小宝>最终伟小宝,对独臂神尼说的一句话"您口口声声说为了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要反清复明,但您知道百姓想要的是什么么?不是什么反清复明!而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到现在我也认为这句话是真理中的真理, 结合当时的情况看,大明王朝以走到末期风雨飘摇,不但官场腐败,民变暴乱,国库也消耗怠尽. 即便崇祯是个好皇帝也无力回天了.这样一直乱下去的结果就是民不了生,打砸抢死伤的都是老百姓.
而清朝在皇太极带领下势头正势,统一中国势在必行.,另外还一点很关键,皇太极包括后来的康熙\雍正\乾隆\各顶各的都是治国明君.(历史可以证明,康乾盛世不是白给的).主张民族包容(一个明君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包容).在这样的历史环境背景下. 老洪协助皇太极统一中国,并且为清朝稳定作出了很多贡献.本身对老百姓来说不就是件好事吗?而且他即便在清朝也没瞧不起汉人,并且积极推荐满汉平等制度.为天下太平民族和睦作出了莫大的贡献.从这点来说功高并不为过.. 其实当年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名相赛诸葛的王猛,不也侍奉的非汉民族的符坚大帝吗? 所以只要不从狭隘的民族主义角度来看,老洪的确在制止更多的生灵涂炭,为社会稳定百姓安康,乃至汉人争取的地位.都功不可没

纯手打 因为挺晚有点困,可能逻辑有点混乱和错字,但看在这份心上,选我当正确答案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5
满清统治之下,并没有生灵不涂炭,恰恰相反,我们知道,满清实行了对江南的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生灵涂炭,所以洪承畴一则对保护汉人没有丝毫功劳;洪承畴背国投敌,为满洲人入关充当向导,为满洲人统一中国效尽犬马之劳,狗一般的人,所以二则洪承畴又是一个汉奸无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