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我的母亲

有谁能帮我把初二语文:《我的母亲》的整篇课文发来。。。
谢谢啊!!!

胡适《我的母亲》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分!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一八九五——一九○四)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下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吃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子。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后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的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的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09
《我的母亲》(老舍)精品教案
广东省博罗县华侨中学 老道
第一节课:体会母爱

课前知识扩展:
1、 孟母三迁的故事。
2、 岳母刺字的故事。
3、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 《真的爱你》
5、 《烛光里的妈妈》
6、 诗歌孟效的《游子吟》
7、有关母爱的中国古代名言: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笥选5�挥心盖住���鞘О苁钡陌槁隆VU耦?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8、《圣洁的母爱》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妈妈在那儿,那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最甜美的字眼儿,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界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世界上一切都可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中间。(法国)
女人固然是最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课前语文活动: 你对母爱的描绘......
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描绘我们的母亲。请静静回忆3分钟,用语言表达你对母爱的感受。母爱大家谈。(下面是学生回答的内容)
1、每次回家,母亲总是做自己喜欢吃的菜给自己吃。
2、母亲总是很唠叨,但身在异乡时,才发觉自己其实很怀念那些唠叨。
3、母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吃。
4、每次回学校前,母亲总是把我的行礼收拾好。
5、经常打电话嘱咐我多穿些衣服。

第二节课:分析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学习重点
1、尝试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用心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走近作者,走进课文,了解老舍心中的母亲形象。
走近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
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
《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快速阅读课文,小组探讨问题
探究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提示: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小组探讨,选出代表回答:
☆教师归结: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
探究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学习小组探讨,各推出两名成员回答
☆教师归结: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那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提示:大作家老舍先生对母亲心存感激,那么,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
☆学习小组探讨,选出代表回答
☆再提示,得出最后结果:
四个方面:分别出现在第9节、第10节、第17节、第12节
2、请大家梳理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具体顺序:(请在各节中寻找有关时间的名词)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重点研习
1、第12 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学习小组探讨,选出一名成员回答
☆归结:
(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 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 私的母爱?
☆学习小组探讨,选出代表回答
☆归结:
(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课文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
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
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欣赏美文: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
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妈!”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著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时把她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著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著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著了。

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春天来临时,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很好,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班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那样匮乏的年代,又是偏远的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母亲有她的法子,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往上翻着那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春天的溪水还很冰凉,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舔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终于翻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它就在母亲翻开的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住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意料峭的日子,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经受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是怎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回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了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呵,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5、试仿写下列一组语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
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
, ;
, ; 母爱是最温馨的。
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参考答案: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
第2个回答  2008-03-10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

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

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

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

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

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地面红耳赤,觉得

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

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

“监割”,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

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

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

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筹备太

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

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

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

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

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

抽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

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批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

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

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

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

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

门上的钥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

有人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

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

一下,我做了错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

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

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

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

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

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

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

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

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

擦进了什么细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

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

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

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

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

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

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

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

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

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

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

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

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

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

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时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是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

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

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

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

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

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

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

时,她便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

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

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

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儿,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

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

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

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个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

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

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

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

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

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

的慈母。
第3个回答  2008-03-11
1楼,"我的母亲"是胡适的,不是老舍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