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悬赏《六书音韵表》译文

段玉裁的《六书音韵表》的翻译,~~
谢谢你们,不过没我要的答案呀,另外,我也没有电子档的原文

吴襄,清代大臣,著作家,安徽青阳人,字七云,号悬水,1661年生。康熙52年(1713年)中进士,由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对诗文尤其喜爱,无书不读。晚年因患有眼疾,目难久视,常常令后人或者侍人为他朗诵。他曾任《明.史》.《八.旗通志》等书的编修总裁,并著有《锡老堂诗抄》15卷(安徽省图书馆藏通志馆抄本),《锡老堂文集》5卷,《畿辅河渠考略》2卷,1735年去.世。
六十一 .吴曙东,当.代林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人,1902年生,家庭十分贫.穷,在宗.族的资助下在桐城中学毕业。1921年去日.本.鹿.儿.岛高级农林学校攻读林业学,1925年回.国,先后任.浙江省林场技术员,浙江大学农学院,安徽学院皖南分院教员,教授,安徽东流高级农林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大学,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教授。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主要著作有:《森林苗圃学》(上海永祥印书馆,1952年),《造林学本论》,《森林经营学》,《农田防护林》,《城市公.害防治》等。1982年逝.世。
六十.吴德修,当代农学家,安徽宣城人,1926年生,194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专业,1953年后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历任安徽省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持“淮北小麦大面积增产途径及栽培技术”课题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主要著作有:《小麦栽培》(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治碱改地造良田》(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董建议谈养猪》(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有《郑州一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等数十篇论文发表。
五十九.伍蔚曾,现代外国语文学家,安徽定远人,1906年生,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建.国.后,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现代英语简单陈述句的常用句型》.《英汉语法词典》.《英汉科技常用短语词典》等。
五十八.吴瑾光,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安徽歙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后在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历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师,化学系教授,从事溶液络合物及萃取机理的研究,近年来,用傅立叶交换红光谱方法研究稀土络合物化学.萃取化学和生物无机络合物,开展稀土复合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萃取机理与稀土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此论文获得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等论文100多篇。
五十七.吴震生,清代戏曲家,安徽歙县人,号可堂,寄寓浙江杭州,1692年生。曾任刑.部主事,与历鹗交情很深。虽然为官刑.部,但是对戏曲独有情钟,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其主要著作有:传奇《换身荣》.《天福降》.《世外欢》.《秦洲乐》.《成双谱》.《乐安春》.《生平足》.《万年稀》.《闹华州》.《临濠喜》.《人难赛》.《三多全》.《地行仙》等,合称《玉屋书屋十三种传奇》,又名《太平乐府》,清代乾隆年间刻本刊印,现多家图书馆有收藏,1752年病.逝。
五十六.吴澄,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安徽歙县人,字鉴泉,号师郎。少年时期勤奋好学,熟读经书,特别喜爱《易经》。后因多次应试不中,随弃文学医。他关门闭户,攻读医书达十年之久,并拜师学习,能博采众长,结合临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医疗技术,治好的病人不可记数,一时名声大振。后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汇集各家学说,于乾隆四年(1739年)著成了五十卷的医书《不居集》,并刊行于世。这是一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医学不可不读的著作,并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另外,他还留下《伤寒症治明条》,《推拿神书》,《易医会参》,《师朗医案》等著作。
五十五.吴蔚光,清代著作家,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常熟,字哲甫,号执虚,自号竹桥,别号湖田外史,1743年生,乾隆45年(1780年)中进士,官礼部主事,后因身体不佳,辞.官回归家乡(常熟),居家20多年,潜心读书著述,并将家中书楼命名为“素修堂”,擅长古文,诗词尤佳。主要著作有:《古金石斋诗前后集》六十卷,《素修堂文集》二十卷,《小湖田乐府》十四卷,《杜诗义法》八卷,《唐律六长》四卷,《寓物偶留》四卷,《毛诗臆见》四卷,《春秋去例》四卷,《读礼知意》四卷,《方言考据》二卷,《洪范音谐》二卷,《诗余辨讹》二卷等。1803年病势。
五十四.吴嘉棠,当代著作家,编辑学家,安徽歙县人,号自惜楼主,笔名楼自惜。1913年生,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1934年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文学院留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英文报刊《大.陆报》编辑,总编辑;《大.美晚报》(英.文)执行编辑兼任《申报》采访主任。1949年去日.本,创办泛.亚.通.讯.社。1956年后,任香.港《英.文虎报》主编,《中..国邮.报》编辑;1967年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北.美区代表,1983年在香港去世。
五十三.吴颖芳,清代著作家,安徽休宁人,,字西林。年幼时赴童.子.试,为衙役所训斥,后决心不再应试。与历鹗交游,从之学诗。为学宗守汉代章法,特别深于乐律,六书,音韵的研究,晚年学习佛.教,精心研究唯树论,自号树虚。闭户村居,不愿外人知晓,潜心著作,收获甚多。主要著作有:《吹幽录》五十卷(清代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金石文释》六卷,《说文理董后编》六卷,《临江乡人诗附拾遗》五卷等。
五十二.吴新智,当代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安徽合肥人。1928年生,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57年--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古人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解.剖学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人类学学报》副主编等。主要著作有:《周口店山顶洞人化石人种类型的研究》.《陕.西大荔的早期智人古老类型的一个保存完好的头骨》,《中.国汉族髋骨的性别差异和判断》.《中国古人类的年代学》.《中国早.期智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人类》.《人体测量法》.《中国和欧.洲早期智人的比较研究》等。
五十一.吴景超,当.代.社.会.学家.,安徽歙县人,字北海。1901年生,1923年毕业于清.华,1923年--192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兼任社会学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教务长;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新经济》.《社会研究》.《新略》等杂志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主要著作有:《都市社会学》.《社会组织》.《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劫.后.灾.难》.《马.克.思.论.危.机》.《中国人口新论》.《中国社会学向何处去》等。1968年去世。
五十.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康熙末诸生一七零一年生,吴敬梓十三岁丧母,跟随在江苏赣榆县任教谕的父亲吴霖起(康熙二十五年拨贡)生活,生性豪放,放荡不羁,曾畅游大江南北。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荐举博学宏词,不就,后屡次考场失意,心灰意冷,只好变卖家产,于三十三岁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靠典当变卖衣物和朋友接济生活。一七五四年在贫困中去世。但是,他在贫困中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五十卷,五十六回),另外还著有《文木山房集》四卷,《文木山房词集》一卷。新中国成立后,又发现吴敬梓诗文三十九篇。一九五四年在北京举行了吴敬梓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大会;一九八一年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举办了吴敬梓诞生二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和《儒林外史》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了《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如今,《儒林外史》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吴敬梓也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的文学家。
四十九.吴涫,明代著作家,安徽歙县人,字仲虚,隆庆年间进士。主要著作有:《唐诗纪》一百七十卷(明刊本,现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古今逸史》五十五种(校辑,现江苏南京图书馆藏三十一种九十九卷,安徽省图书馆藏六种十一卷);《合刻山海经水经》(明刊本,现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
四十八.吴道新,明代末官吏,诗人。安徽桐城人。字汤日,号无斋。天启七年举人,官至工部主事。明朝灭亡后,隐居白云山,人称无斋先生。主要著作有:《潜德居诗集》五十卷;《龙眠风雅》一卷(录诗七十五首);《桐旧集》一卷(录诗十七首);《潜德居文集》十卷;《浮山志》十卷。
四十七.吴谦,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医学家,安徽歙县人,字六吉。博学多才,精通各科。熟读今古医书,临床经验丰富,曾被誉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官至太医院判供奉内廷。乾隆时与刘裕铎为总修官,主编综合性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包括医学各科共十五种九十卷,其中《订正伤寒论注》和《订正金匮要略注》为他自己撰写。全书注重临床实用,图说方论具备,附有汤头歌诀,曾作为太医院教本。由于简明扼要,切合实际,流传很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多次出版。
四十六.吴绮,清代官吏,词人,安徽歙县人,号丰南,又号红豆词人。顺治九年贡生,授中书舍人曾任湖州知府。主要著作有:《宋金元诗咏》二十卷补遗二卷;《林惠堂全集》二十六卷;《六怀词》一卷;《红豆记》一卷,《选声集附词韵简》四卷;《扬州吹鼓词序》一卷;《岭南风物记》一卷。
四十五.吴立真,当代地质学家,安徽省金寨县人,系吴氏阳山分支著名科学家。一九二八年生,高级工程师职称。一九四九年五月参军,在二野军政大学获一等学习模范称号;进军大西南后在昆明市政府工作。后去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学习,获得优秀学生称号。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大庆油田,江汉油田,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工作,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两次。在编写的众多报告中,有八篇在国家级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十多篇研究报告结集出版,参加了《中国陆相大油汽田》,《中国近海大海气田》两部专著,有中国石油出版社出版;撰写的《流花11-1大油田》一文,获得部级优秀论文奖,负责研究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个,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个,中国海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个;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两个,并荣获全国第四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与吉林大学合作研制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经专家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他负责制定的勘探部署和方案中,经钻探有五个地区发现油田。现已经从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离休。
四十四.吴泰昌,当代文学评论家,作家。安徽当涂人,一九三七年生,一九六零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该校文艺理论研究生。历任《河北文艺》《人民文学》编辑,《文艺报》文学评论组组长,副主编.副编审.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散文世界》常务编委,《儿童文学》编委等。参加过《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等专著的编撰,出版的散文集和文学评论集有《八方集》,《艺文轶话》,《文学情思》,《文艺随笔>>,<<吴昌泰散文选>>,选编和主编的有<<阿英文集>>,<<十年散文选>>等。
四十三.吴勉学,明末清初著作家,刻书家。安徽歙县人,字肖愚,号师古。生卒年月不详。博学多识,家富藏书。明代万历年间,曾校刻经史子集及医学书籍数百种。其闻名于世的有:《二十二子全书》一百六十九卷,《初唐诗汇》七十卷另有目录十卷,《盛唐诗汇》一百二十四卷另有目录二十二卷,《河间六书》二十七卷,《类证活人书》二十一卷,《对类考注》二十卷,《唐乐府》十八卷,《十三经》.《四史》.《资治通鉴》.《性理大全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医学六种》.《痘症大全》.《师古斋汇聚简便单方》.《东垣十书》等。在刊刻这些书籍时,许多都有他进行校订,校注。
四十二.吴铠生,近代学者,著作家,安徽桐城人,号北江,字辟疆。吴汝纶之子。自幼随父亲习文,诗文继承父业,曾任大使幕僚。民国后,入总统府任秘监至终。主要著作有:《吴门弟子集》十四卷,《左传微》十二卷,《左传文法读本》八卷,《孟子文法读本》七卷,《北江先生文集》七卷,《北江先生诗集》五卷,《诗义会通》四卷,《汉碑文范》四卷,《晚清四十家诗抄》三卷,《尚书大义》二卷,《周易大义》二卷,《古文范》二卷。
四十一.吴昶,宋代学者,著作家,安徽歙县人,字叔夏,号友堂,生卒年月不详,师朱熹而友洪迈,程大昌。曾以征荐为郡校书,经史皆有著述,很得朱熹的喜爱和嘉勉。主要著作有:《吴友堂诗文》五十卷,《吴氏书说四十卷》(十分可惜的是此书已经失传),《易论》四十卷,《史评》七卷。
四十.吴柄南,当代作家,安徽泾县人,一九二九年生,一九四九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零年进入华东军区文艺干部训练班学习,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七年跟随苏联专家学习戏剧理论,表演.导演,一九五七年后历任安徽省话剧团.安徽省文化局(厅)创作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剧本《茶棚会》.《春》等十多部,电视剧本《大江潮》等,并有散文.随笔等近二百多篇文学作品发表。
三十九.吴建国,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五五年生,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现任安徽省金寨县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安徽省图书馆学会理事,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九八年晋升副研究馆员职称。曾三次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其中一九九八年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公共图书馆创收活动之反思》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奖;两次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学术年会。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六十余篇,图书馆专业学术论文十多篇,创作小品《兰兰的小红帽》,参加安徽省小品大赛演出,参与《吴氏阳山分支宗谱》(八修)的编撰工作并为之作序。
三十八.吴组湘,当代著名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安徽泾县人,原名吴组襄,笔名寄谷,野松等。一九零八年生。一九二九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一九三一年参加社会科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反帝大同盟。一九三五年后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和秘书,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大学国文系任教。曾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山洪》,《鸭嘴唠》;中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某日》;短篇小说集《西柳集》,《饭余集》;以及《吴组湘小说散文集》,《吴组湘选集》,《吴组湘全集》等。
三十七.吴绍青,当代医学家,安徽巢湖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二一年毕业于国立湘雅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九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医学研究,一九四六年回国,历任重庆中央医院副院长,上海医学院教授,解放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肺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副总编。一九五五年在第十四届国际结核病防治联合会年会上,发表《结核菌对异菸肼的耐药性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的学术论文,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主要著作有:《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实用内科学》,《实用结核病治疗学》等,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一百多篇(部)。一九八零年逝世
三十六.吴昆,明代著名医学家,藏书家,安徽歙县人,一五五二年生,字山甫,号鹤皋。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吴正伦医名颇著,家有数世藏书。至吴昆时,家中藏书数万卷,其中以医书居多。他十五岁开始学医,除向祖父及家父学习外,还伯同乡余午亭为师,并悉读家中所有医书。成人后,又遍走江浙,宛陵(今安徽当涂).姑溪(今安徽和县)等今安徽大部分地区行医,结交名医,拜师七十多人,取各家之长,兼收并蓄,以致医术精湛,名声大振。主要著作有:《内经吴注》二十四卷,《素问注》二十四卷,《医方考》六卷,《针方六集》六卷,《脉语》二卷,《十三科证治》,《药纂》,《参黄论》等。
三十五.吴孟复,当代古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安徽庐江人,一九一九年生。别名吴常焘,吴山萝。一九三七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民革成员。一九三七年后,曾任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副教授.教授,上海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一九五六年回安徽工作,历任合肥师范学院教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图书馆副馆长.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室主任,爱好教育学院教授,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语言学会.文学学会.考古学会。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训诂通论》,《古书读校法》,《唐宋八大家概述》,《宋词鉴赏词典》(合著)等。
三十四.吴承仕,近代经学家,教育家,安徽歙县人,字检斋,号茧斋,一八八四年生,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三岁参加殿试为一等第一名。章柄麟弟子。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精通音韵.训诂及古代名物制度,旁及群经.各史.诸子.佛经.道藏。三十年代初,接受马列主义,是中国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学者。曾在北平创办《文史》,《时代文化》等进步刊物,参加“一二九运动”,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天津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支持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九年因遭受汉奸迫害而逝世。主要著作有:《经典释文序录疏证》.《经籍旧音辨证》.《三礼名物》.《尚书古文辑录》.《礼服释例》.《淮南旧注校理》.《六书条例》.《唐写本尚书舜典释文》.《监狱解蔽篇》等。
三十三.吴肃公,清代学者,著作家,安徽宣城人,字雨若,号晴岩,别号街南,自署匏道人。从叔父吴垌学,又随同沈寿民游学。为学以明诚为宗,慎独为枢,其文章格调似韩愈而简洁,近似《左传》《史记》体裁。主要著作有:《街南文集》二十卷.《街南文集续集》七卷.《阐义》二十五卷.《明语林》十四卷.《读书论世》十六卷.《姑山事录》八卷。
三十二.吴学静,当代逻辑学家。安徽合肥人,一九三三年生,一九五八年华东政法学院政法系。曾先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安徽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工作,担任过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系主任等职。兼任安徽省逻辑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研究》.《逻辑学简明辞典.数理逻辑部分》.《形式逻辑学》等
三十一.吴定,清代文学家,安徽歙县人,字殿麟,号瞻泉,一七四四年生,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曾从方立中,李仲醇受经学,后与刘大魁由黟县教谕移主歙县问政书院,拜刘为师,学习古文辞,,刘归枞阳后,他五次渡江求教,并和姚鼐.任大椿十分相好,姚鼐凡有新作,总是与他先睹为快。晚年回归故里歙县,精心研究经学,特别是对《周易》.先秦诸子和《史记》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紫石泉山房文集》十二卷,《周易集注》八卷,《中庸注》二卷,《紫石泉山房诗抄》二卷。一八零九年去世。
三十.吴抗生,当代物理学家,一九三二年生,安徽桐城人,一九五三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一九五六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门从事低温物理研究,曾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主要著作有:《超导电性,第二类超导体与连接超导体》.《超导电性基本原理》等,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一百多篇。
二十九.吴应萁,明代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安徽贵池人。一五九四年生,字风之,.次尾,号楼山。崇祯十五年贡生,崇祯年间,与复社著士顾杲,陈贞慧声讨阮大铖,受到加害,逃回家乡,于一六四五年因响应金声抗清,被叛徒出卖,在家乡贵池石灰冲被害。他擅长今古文,意气纵横,激昂豪放,慷慨磅礴,一生著作颇多,题材多样。主要著作有:《宋史》五十卷,《楼山堂集》二十七卷,《启桢两朝复录》十卷,《读书观止录》五卷,《东林本末》三卷,《留都见闻录》二卷,《熹朝忠节死臣列传》一卷,《复社姓氏目录前卷》一卷,《北京察疏略》一卷等。
二十八.吴应宾,名代学者,作家。安徽桐城人,字尚之,号观我,万历十四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后隐居故里,四十多年,闭门著述。深于性命之学,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主要著作有:《中庸释论》十二卷,《大学古本释论》五卷,《学庸语释》二卷,《宗一圣论》二卷,《性善书》一卷,《学易斋诗文稿》,《方外游》等,另外《龙眠古文》收录其文章十七篇,《龙眠风雅》录其诗作一百二十三首。
二十七.吴华强,当代中医基础理论家,一九四三年生,安徽肥东人,一九六六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医多选题》(合著).《医述校注》.《外科正宗校注》.《王清任的医疗思想》等。
二十六.吴伟陵,当代信息学家,安徽省安庆市人,一九三八年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进修,后在北京邮电学院任教曾担任北京电子学会信息专业学会委员,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主要著作有:《信息处理导论》.《英汉信息论词汇》(主持修订).《英汉无线电电子学词汇》(主持修订).译著有:《数字卫星通讯》.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和国际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一百七十多篇。
二十五.吴多桢,当代作家,安徽颖上人。一九三一年生,一九四八年毕业于安徽省立工业学校。先后任颖上县,治淮总队等单位秘书科长,编辑等职,一九八二年后历任颖上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县志总编辑,阜阳地区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颖上县第二。第三。第四届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淮上风云》.《颖上今古》.《颖上县志》(主编).主要学术论文有:《管仲墓址钩稽》.《颖上历代修志时间小考.》.《浅议资料考证工作》等。主编了《安徽颖上吴氏宗谱》。
二十四.吴兆棠,当代教育家,1905年生,安徽省休宁县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后留学日本.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历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务长兼任中央大学教授,教育部督学,中等教育司司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委员。1949年去台湾任政治大学训导长,教育研究所主任,台湾省教育厅厅长。1964年在台北去世。主要著作有:《教育原理》.《训练原理与实施》等。
二十三.吴兆洛,当代作家,安徽阜阳人,1931年生,曾当过教师.报社编辑.1962年调入文化部门工作,曾任安徽省阜阳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主要著作有报告文学,戏剧,小说,故事,曲艺等150余篇(部),近100万字,其中小戏《万分之一》获得安徽省文艺调演一等奖,并有安徽电视台拍成电视片,小说《赵赖五发愤》被多家报刊转载,并收入小说集。
二十三.吴则虞,当代哲学史家,历史学家.版本学家,安徽泾县人。1913年生,师从章太炎,在章太炎的指导下,精研古籍,攻读音韵.文字.训诂诸学,造诣很深。曾任南岳师范学院.重庆师女子范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西南师范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央党校讲授中国哲学史,文字学,校勘学等课程。他喜爱收藏古今书籍,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历史,中国藏书史,古籍校勘整理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工具书使用法》.《版本校勘学通论》.《版本通论》.《晏子春秋集释》.《晋书校勘记》.《清真词校记》.《稼轩词选注》.《续藏书记事诗》等
二十一.吴式颖,当代教育史学家,安徽泾县人,1929年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后去前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学习。回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外国教育史,苏联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话》.《俄国近代教育》.《苏联当代教学理论中的教学过程问题》等。
二十.吴汝纶(前期已经上传,不再传。)
十九.吴立本,当代摄影家,安徽省怀宁县人,1919年生,早年在商店当学徒,1935年进入南京中央电影厂,先后任放映员,录音员,摄影助理。1938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任摄影助理,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编导。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人民的胜利》.《逐个民族大团结》.《五月的节日》等。
十八.吴玉晋,清代学者,著作家。字山夫,康熙时官安徽凤阳训导,生卒年月不详。精通六书假借之学,主要著作有:《金石存》15卷(清乾隆年间刊本题名为《金石癖》),《六书述部叙考》6卷,《别雅》5卷,《山阳志遗》4卷,《说文引经考附补遗》3卷,《十忆诗》1卷。
十七.吴正河,安徽巢湖市人,1952年生,现任安徽省巢湖市图书馆馆长。安徽省图书馆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曾任巢湖市剧团团长。2002年晋升为副研究馆员职称。撰写了数十篇图书馆专业的学术论文,在省级报刊发表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0
我可能没法真正领取奖励,但我还是来尝试翻译一下《六书音韵表》吧!【作者】欧阳修【内容简介】《六书音韵表》是一部中国古代音韵学著作,共分六章,介绍了六种汉字构造方法,以及它们与音韵的关系。该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音韵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之一,对后世汉字文化和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范例】读音 视位 声子b p m f 口并并 滂  并  母d t n l  舌尖 知  彻  娘g k h 喉舌 淸  溪  疑j q x 舌面 章  常  群zh ch sh r 舌根 知  澄  日z c s 齿龈 从  精  心【参考译文】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ir Phonetic Relationships is a classical work on Chinese phonology. It consists of six sections, which introduce the six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phonetics. This book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work on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later generations.For instance: Pronunciation Place of Articulation Voiceless Consonants b p m f Lips and Plosives P B M Fd t n l Apex of tongue Zh Ch Sh R g k h Posterior of tongue G K Hj q x Front of tongue J Q Xzh ch sh r Root of tongue Zh Ch Sh Rz c s Teeth and Alveoli Z C S
第2个回答  2008-03-12
建议你去下载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这本书网上能找到,这本书附录里面收录了他的《六书音韵表》,你去看看,至于翻译,我从专业的角度讲,你还是安心买本书吧,别太相信市面上的那些东西,大多数我看都不得要旨。
第3个回答  2008-03-08
我可以给你翻译!
但是我找不到《六书音韵表》全文!

发上来!
第4个回答  2008-03-09
没有电子档的原文就打下来,我给你翻译!古文这东西最好翻了,看过几篇古文观止就能通读文言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