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西方真的那么有名吗

如题所述

《道德经》在西方: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经典
早在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都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并自觉地从中得到思想资源。
  发行量仅次《圣经》

  老子是西方人最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开始,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
  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有趣的是,西方人最初把“道德经”3个字分别翻译为“道路”(the way)、“德性”(virtue)和“经典”(classic)三个词。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仍然有人把《道德经》分作《道经》和《德经》。
  启发西方学术界
  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是较早接受老子思想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他从到过中国的传教士那里了解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曾试图翻译《道德经》。他根据老子的阴阳学说提出的二进制思想,是现代数理逻辑的雏形。
  现代哲学中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有叔本华和海德格尔。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生活态度都从老子那里得到了精神支持。
  西方哲学家袅爬悀l思想,从中获取能够拯救西方文明危机的良方。他们发现,《道德经》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理解、为人处世的中庸态度、德性培养的修行方法等,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强权意志,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提倡的无中心、无基础、轻理智、重陶冶等相对主义观念,都被看作从道家思想中得到了启发。无论是美国的罗蒂还是法国的德里达,都表示自己的哲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方人各取所需
  对普通西方人来说,《道德经》是他们可以“各取所需”的“法宝”。英国的一家小公司为了经营发展和协调内部关系,从《道德经》中获取灵感,提出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的公司理念,在短短几年之内盈利激增了200%,引起了英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悉,美国荷里活影星莎朗.史东凭着《道德经》走出了离婚阴影,重塑生活信心。
  当然,更多的西方人认为《道德经》提倡了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如同《圣经》为人们建立的行为规范一样。
  当代英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克拉克(j.j.clarke)在新着《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中把道家思想在西方的逐渐普及,归结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中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

参考资料:来源:香港文汇报、作者:钟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4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08
第3个回答  2012-09-08
这本书确实不错。不过在西方的名望主要在大学学府之类的研究机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