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简介】

如题所述

  庄子(约前369-前286),即庄周,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战国中期宋国蒙(蒙又称萧蒙或小蒙,一说为今安徽蒙城,另说为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构架有别,
庄子 浙江书局刻本关怀亦不相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方才编定。《庄子》又名《南华经》。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60.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庄子(约前369-前286),即庄周,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战国中期宋国蒙(蒙又称萧蒙或小蒙,一说为今安徽蒙城,另说为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4
第3个回答  2012-09-19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也有说是安徽亳州蒙城人)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对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他是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文章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wu、四声)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唐代(618-907年)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鲁迅高度评价庄子散文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语录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