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表现了诗人什么的心情

如题所述

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的惊喜之情。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原文为: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的触景生情之作。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由诗人春日乘兴游园的所见所感所作。

写作特色:

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园不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30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 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 的记游诗。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 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 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ī击)不避苔滑路僻, 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 “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ēi非)而久久不见打开。 “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 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 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 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 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 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 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

参考资料:http://www.teachercn.com/zxyw/Html/ZWSB/18708AdZPjLK11115121055.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3-04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第3个回答  2019-10-05
钝雏解答:
《游园不值》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却看到红杏出墙的动人
情景
。表现了
春天
有压抑不了的
生机
,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
小诗
写诗人
春日
游园所见
所感
。此诗先写诗人游园
看花
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
墙外
,进而领略到
园中
的盎然
春意
,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
春色
,又揭示了深刻的
哲理
。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
理趣
,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诗词赏析】
《游园不值》
诗意
画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
云淡风轻

阳光明媚

时节
。诗人乘兴来到一座
小小花园

门前
,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诗人在花园
外面
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
满天
绚丽的
春光
,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
主人
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
使人
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
景中
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
的情
、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
自然

丰神俊朗
,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
给人
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
新的生命
,流传不绝。
第4个回答  2008-03-04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诗句写的是作者游园,由于主人不在,久等而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像出满园的春色,仍感到十分快慰。

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