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具体资料

人物和其故事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0一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收到照顾。3一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17一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根据其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给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 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划分,并使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他继承并发展了斯巴达的依据年龄特征划分教学阶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则更多地总结与采用了雅典的经验,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些都给了后世教育家们以巨大的影响和启迪。
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性发展在教学中的意义。他主张的通过回忆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反映了其对掌握知识理解中的唯心主义倾向。特别是他把理性绝对化、孤立化,使感觉和理性之间对立起来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纪经院派教条主义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03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苏格拉底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在他青少年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蒸蒸日上,盛极一时。由于伯里克利的改革,过去只有上层贵族能享受到的权利,现在一般公民也能享受到。像苏格拉底的父亲这样的手工业者也有参加选举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成了爱琴海各城邦的盟主,迅速繁荣富足起来。这时雅典工商业发达,文化艺术达到当时最高的水平。但是繁荣富足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雅典人开始变得骄傲自满、奢侈淫逸、见利忘义、道德败坏。民主制度逐渐变质,变成无政府主义,国家政权被一些争权夺利和平庸无能的人所掌握,民主徒有形式。这样,雅典经过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最后竟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吃了败仗。中年以后的苏格拉底目睹了雅典的衰落过程。

苏格拉底热爱祖国雅典,热爱雅典的人民,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为了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不仅能英勇杀敌,而且能保护战友,曾两次冒死救出他的学生和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作战就会感到安全。在行军中苏格拉底特别能吃苦耐劳。有一次行军正值严冬,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脚在冰上行走,却和穿着鞋的士兵走得一样好。他从小注意锻炼身体,体格强健,这为他行军作战置若等闲、奋不顾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并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在他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领导人,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

苏格拉底虽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他自己一篇著作也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他的学生如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了解他的言行和思想。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要不是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行整理、汇集成《论语》这部著作,我们今天也无从知道孔子的活动和思想了。
第2个回答  2008-03-02
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构筑了理念的哲学大厦

柏拉图哲学的意义
1、提出了具有辩证法特征的理念论,特别是提出了以对立统一为特征的范畴体系。
2、在认识论中,柏拉图作出了许多宝贵的贡献。在接受以毕泰戈拉学派为代表的宗教神秘主义的灵魂不朽轮回转世说的同时,又吸收了以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流射影像说;既反对了以赫拉光利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又反对了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相对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但却又高度肯定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质上是讨论了人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复杂过程。柏拉图的认识论,体现出当时人类在社会政治文学艺术历史领域,以及数学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大量认识成果,具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内容和辩证法思想;但是他据此作出的结论和解释,恰又是先验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他对人类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历程,是在扭曲了的心灵转向说的名义下进行的。
3、柏拉图在自然哲学上的伟大贡献,由于柏拉图本人以及他所创建和领导的学园,对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作出了一系列杰出贡献;因此,他也确凿总结了到他那时为止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把毕泰戈拉学派的数的理论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以及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等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认真地探讨和总结了当时自然哲学中对四个基本范畴的认识(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肯定了原初物质的客观性、永恒性;杰出地探讨了微观世界物质元素的内在结构问题;肯定了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揭示了各种运动形态的特征;探讨了空间的客观性、永恒性,揭示了各种运动形态的特征;探讨了空间的客观性和永恒性,以及它和处在永恒运动中的原初混沌物质相结合,就此出现形形色色的可感事物等等观点,这一系列光辉的设想,与当代物理学中的某些成就,不无共通之处。
4、柏拉图的社会政治道德伦理学说的意义:从积极方面来讲,影响了古代的罗马法、英国洛克的资产阶级政制中的分权制和代议制、后世对私有制及其消极的社会后果的认识、法国孟德斯鸠提出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等;影响了英国的培根、莫尔,以至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思想等。从消极方面来讲,成了西方从基督教神权政治到法西斯专政的理论先驱和渊薮。以致,柏拉图的有关理想国的理论,不仅成了中世纪教会的有组织社会的一个蓝图,而且几乎成了“法西斯主义的最初哲学宪章”。至于他所提出的理想国、所谓的共产主义理论,实质上是在保留和强化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同时,在统治阶级上层集团内部实行共产、共夫、共妻,废除家庭等一整套主张,总的说来是违反历史的客观进程的。但是,柏拉图认真地结合私有制的出现,及其与阶级对立、国家的产生等的关系,探讨了社会经济因素在家庭、阶级、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晚年的《法律篇》中,强调法治,以及主张担任公职中的选举制、监督制和轮换制等,确又有民主性的因素,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和政治制度的确立,在历史上确又起过积极作用。
4、柏拉图的体系,虽已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但是他的影响早已深入欧洲文化,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离开了对柏拉图的全面理解,既不能正确理解古希腊文化,也不能正确理解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和神学,同样也不能全面理解从文艺复兴到当代的资产阶级文化;不仅不能全面地理解二千年来欧洲哲学史和当代西方哲学,甚至不能全面地理解二千年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柏拉图哲学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因此,对它作出实事求是的探讨和评价,不仅是出于历史的兴趣,而且还因为它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所揭开的哲学篇章,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纵深发展,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构筑了理念的哲学大厦。柏拉图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哲学的批判,重新确立了思想在发挥哲学功能上的权威,正如黑格尔所说:“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性内容规定为理念。”(《哲学汉讲演录》第二卷,第195页)柏拉图哲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的本体论而且也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认识论,在柏拉图哲学体系中真、善、美与理性天然合壁成为光照上千年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之源。 但是柏拉图哲学并没有完成古希腊哲学理性主义的科学建构,困难在于理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这种关系始终是困惑柏拉图哲学的难题,尽管柏拉图艰苦求索,但毕竟未能步入真理的堂奥。
第3个回答  2008-03-03
柏拉图
拼音:Bó lā tú
英译:Plato
希腊语:∏λά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具体见百度知道:
http://baike.baidu.com/view/996.htm

苏格拉底
(∑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

具体见百度知道: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1.htm
第4个回答  2008-03-03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