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新课标与老课标有何区别

如题所述

一、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比较
  1.教学目标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
  体育健康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好准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突破:
  课程标准确立了课程目标层次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从而使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了以往习惯用的客话和套话。
  2.教学内容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
  必修:基本运动、游戏、基本知识、田径、体操、武术;
  限选: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
  任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
  必修:内容的提高与拓宽,可由学校置换其他内容。
  (2)体育新课标教学内容:
  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只是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既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3)突破:
  新课标突破了以往大纲的规定性,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有助于挖掘课程资源。
  3.教学评价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
  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项目为主;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和文化素养;强调掌握运动技术水平;重视考勤、必修、限选内容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重结果评价。
  (2)体育新课标评价:
  强调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等同评价;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过程评价和进步幅度评价;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评价的结合。
  (3)突破:
  课程标准突破了评价内容的规定性,改变了以运动技术、身体机能为重点的评价,强调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评价;突破了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盖棺式"评价方法。
  二、比较结果分析
  1、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结构有别于传统的目标结构,即原体育大纲规定总的学科目标,直至划分到各个学期,是一种垂直目标体系。这种目标体系单一、机械,具有对教师教学实施的极强的指令性和约束性,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自主调控和创造空间。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是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视角所形成的立体化目标结构体系,并具有调控性和创造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计划中,必需要教师个体自己去搭配,选择并确定整体落实课程目标。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体育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
  2、体育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
  新课程教材构建体系有别于原有教材模式。教材的不规定性,尊重了体育运动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由过去传授向全面发展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理念。尊重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扩大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新课程教材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一种目标管理。这种目标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内容,而是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新课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实现课程的不同目标,即通过教材媒介达到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使体育教师由被动执行教学大纲向主动参与课程教材建设决策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初中、高中体育教材各仅一本,对教师如何把握、分布、选择以及教材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实践操作中急待解决的课题。
  3、体育新课标的教学评价具有多元性
  课程标准改变了原大纲的评价体系,强化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在新课程教学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体能的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体育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也要重视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综合功能。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注重结果性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以及充分考虑学生进度幅度和态度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以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一体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盖棺式评价。新课程评价的特点,给教师实施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设计和操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三、实施策略
  从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课标与大纲主要突破表现为:课程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评价体系的多元性,根据上述比较分析的结果,建议实施以下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1、对体育新课程目标的实施策略
  (1)合理安排目标
  新课程目标的层次性的特征,决定了在落实中要合理分配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依据课程整体目标,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充分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可接受性并合理的划分安排在各个学年及学期里。这些目标的划分都需要执教者个体去操作。这对于普通的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在施教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落实领域目标以及水平目标。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量,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作的如何将对后续的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安排领域目标应全面考虑分布情况。要均匀的贯穿在在各个学年及学期里并适当的侧重某些领域目标。在水平目标的选则上,应根据难易程度考滤渐进的原则。如选择运动参与领域目标教学时,应先考虑落实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低级目标,再考虑安排如何科学锻炼方法的高级目标。使教学目标有秩序地逐步实现。
  (2)兼顾五个学习领域目标
  新课程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不同。在落实各项学习目标时,各项目标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程规定了五个领域目标,而不同领域目标又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在特定教学实践中,在突出特定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兼顾发展其他目标。如在落实心理健康领域目标时,选择耐久跑教材的教学,就应兼顾运动技能领域和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通过耐久跑的教学,既可提高心肺功能,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又可学习掌握长跑的动作技术;还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实现以某个目标为主兼顾其它目标的原则。
  (3)情感领域目标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新课程增加了运动参与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实际这些都属于情感领域。这些学习领域并安排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领域也不例外,同样有理论知识内容。在实施这些目标时,一方面要加强理论课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运动与健康的基本常识和运动与情感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要在实践课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运动特点,可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合理地搭配,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运动参与、心理和社会领域的大部分目标,只有安排在运动技能实践课中才能得以实现
  2、对体育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1)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各个项目都有不同的运动特点、运动方式和锻炼价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根据不同的领域目标,去考虑恰当的选择教材以及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确实选择有实用价值的并能为目标服务的教材。
  (2)遵循实用性原则
  认真研究体育教材,熟知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掌握显形和隐性因素。要掌握教材的特点、知识点和教育因素,提高驾御教材的能力,才能与教学目标"对号入座",选择教材时,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充分考虑是否受学生欢迎和贴近生活,遵循实用原则,真正实现教材的价值和发挥教材选择的作用。
  3对体育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的实施策略
  (1)加强过程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强调了过程评价。实施中必须将评价贯彻在教学过程始终。新课程加强了过程评价,评价的内容较多,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习领域设计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方案,评价标准。并在平时加强评价数据的积累。从课堂参与态度、行为表现、技能提高等需随时进行评价,并投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综合评定作好先前准备。
  (2)注重前置性评价
  新课程重视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应加强前置性评价,注重对个体实施纵向比较评价,看进步幅度的提高,予以评价。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实现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3)评价形式多元化。
  要改变过去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形式,实现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加强学生自我评价、互评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改革。根据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的特点,要认真研究自我评价,互评教师评价内容和标准的设计,尤其是运动性参与和情感领域,必须精心制定可观察、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和评价量表。为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供依据,这也是新课程教学评价环节中一个艰巨的任务。
  纵上所述:体育新课标有别于体育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评价体系的多元性是凸显的主要特征。由于以上的特征,决定实施新课程的对策。合理安排课程各领域目标、相互兼顾、全面落实,是对新课程目标的实施策略;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对号入座"、认真研究教材,加强针对性、以人为本,遵循实用性原则。是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的评价原则;加强过程评价、注重前置性评价、多元评价形式是对体育新课程评价的实施策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6
首先水平由五改为四
第2个回答  2012-09-06
以前叫体育课 现在叫 体育与健康课 多了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