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自学中国古代史,,起步维艰,有懂历史的大大请指教一下,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是参考书目吗

我想学的是正史,而且我不是历史系的~~
谢谢人你们的回答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57639.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2-21
一、选择:
1、可以把中学历史课本借来先看一下,先熟悉一下大体情况。
2、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想更熟悉一下,请读大学文科用的《中国通史》。
3、如果想进行深入研究,可读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等。
不过,如果不是为了考试用,建议读《二十四史》,唐之前的略难些,到《新唐书》就好一些。《清史稿》几乎就算白话文了。呵呵。
二、捷径:
学习古代史,我认为最简单的还是上网搜一下“中国通史”或“中国古代简史”之类,能把握大体历史脉络。
要想学出点水平,最好先过语言关,《古文观止》里挑几篇背一下,再读史料就好多了。
还有一个兴趣问题,如果你觉得太枯燥,可读一些历史演义类的小说,什么《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不至于太枯燥。
三、提醒:
中国古代史浩如烟海,仅北京博物馆保留的那古代史料,到现在整理了不过十分之一。《四库全书》,一辈子都看不完。所以还是要有重点。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之前,一定要有大体了解。然后有重点学一块。先秦也好,魏晋也罢,根据兴趣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2-21
学历史还是要从正史学起,如果先学了野史,由于是先入为主,对你以后学习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没有好处.如果你是自学的话,我建议你先去找些教材来看看.看教材有两个好处,第一,教材上讲的都是主要的历史事件,可以帮助你先建立一个历史的框架,第二,教材上的历史观点都是比较严谨的.或者说是正确的.可以让你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你以后学习历史有好处.等你有了基础了,再去看些别的书,增加知识的积累.
第3个回答  2006-02-24
历史如果学起来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学历史,首先要了解上下五千年中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分成朝代的历史阅读,再看一下像《史记》一类的书籍,阅读详细资料,再慢慢研究。
第4个回答  2006-02-21
第二个回答问题的人简直是答非所问,我想提问者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这样的话,你的自主性会较大.在书籍的选择方面要把握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要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不可根据自己的好恶而侧重某一方面或某一朝代(如不能因为喜欢军事就忽略了对中国古代其他方面的研究)。
至于具体书籍的选择,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希望你去当地的新华书店寻找相关书籍。因为在这这一点上,没有人会比你更清楚,什么样的书籍最适合你自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