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

有关与人物性格的名言警句,急啊,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一点阿

Like a rat in a hole.
瓮中之鳖。
Like author, like book.
文如其人。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or like.
一报还一报。
Like knows like.
惺惺相惜。
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
有其母必有其女。
Like teacher, like pupil.
什么样的老师教什么样的学生。
Like tree, like fruit.
羊毛出在羊身上。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经典语句:
1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2 花开易见落难寻
3 花落半身埋
4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5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6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
7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8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掊净土掩风流
9 乱哄哄你发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作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
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10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11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1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13 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14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
15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1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7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8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19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低迟?
20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21 真做假时假亦真. 无到有时有还无.
22 花落人亡两不知!
23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2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青埂峰顽石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春梦歌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又副册判词(睛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又副册判词之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副册判词一首(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正册判词之一(林黛玉、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正册判词之二(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芳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正册判词之三(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正册判词之四(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正册判词之五(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正册判词之六(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正册判词之七(贾惜春)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候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正册判词之八(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正册判词之九(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正册判词之十(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正册判词之十一(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生误(贾宝玉)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林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恨无常(贾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也去,莫牵连。

乐中悲(史湘云)

襁褓中,父母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搏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间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贾迎春)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贾惜春)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王熙风)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馀庆(贾巧姐)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晚韶华(李纨)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好事终(秦可卿)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回答者:旋涡鸣猫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3-8 15:44

据统计,《红楼梦》中的俗语就有315条,其中加有“俗话说”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8条,后四十回有7条,合计55条。加有“古人说”一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17条,后四十回有8条,合计25条;加有“常言“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条,后四十回无。研究者还归纳出,《红楼梦》一书人物引用俗语最多的是王熙凤,共57条。引用俗语最多的章回是六十五回,共计16条。民间谚语有268条,成语有11条,歇后语52条,曹雪芹自己创造的有7条。曹雪芹使用的俗语,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包括了民间谚语、成语、古人的诗句和歇后语。所以给《红楼梦》中使用的俗语定一个标准就是指民间谚语、古语、格言、歇后语等,由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们口头流传的经验的总结。《礼记·大学》中就说:“谚,俗语也。”俗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通俗性和普遍流传性。曹雪芹对俗语的态度早在第一回中就明确了:“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其中的“村言”就是俗语。在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并不自曹雪芹才开始的。从宋元话本、杂剧以来,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已是司空见惯的。据粗略统计《金瓶梅》所引用的俗语高达七百余条之多,几乎是《红楼梦》的一倍。</P>
下面讨论一下《红楼梦》俗语的来源问题。</P>
一是元明清初的小说戏曲,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西厢记》是对曹雪芹创作有最大影响的戏剧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情节,《红楼梦》原著有许多情节就是脱胎于《西厢记》的。如四十三回贾宝玉撮土为香私祭为王夫人迫害至死的金钏儿时茗烟代祝一回文字,脱胎于《西厢记》第一章第三折中鸳鸯降香第三柱则不语,而红娘代祝数语,道出鸳鸯心事一段。从语言上看,《西厢记》中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等等。《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道:“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红楼梦》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道:“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二是历史典籍、古人诗词。《红楼梦》中第十五回“远水救不得近渴”,就出自《韩非子》;第六十五回所用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佳人薄命出自苏东坡的诗句“自古佳人多薄命”等等。</P>
三是最重要的一个来源,也是俗语最丰富的,就是民间的俗语。曹雪芹《红楼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流行于北京地区,尤其是流行于旗人社会的俗语。其中有一些是直接从口语中采撷来的。例如“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十六回)、“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杖的孙子”(二十四回)、“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六十五回)等等。这些在小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新鲜有趣,朴实自然。</P>
四是自己的创造。《红楼梦》中有一些俗语是曹雪芹自己的创造。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谓雪芹“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可见曹雪芹是一个很风趣诙谐的人。例如作品中有主旨作用的护官符,还有有打油诗意味的好了歌等等 所以,《红楼梦》的俗语,大部分是来自于元明清小说戏曲,相当大部分来自当时的民间,小部分来自历史典籍、古人诗词,极少是曹雪芹在“时谚”基础上的创造。那么直接来自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子弟书的俗语运用极为广泛,其来源也大致是元明清戏曲、小说、前人诗歌、词曲、历史典籍,更多是来自于当时生活中流行的口头语、俗语、谚语等等。戏曲家、民俗学家傅惜华先生曾说过:“子弟书……词句虽有时近于俚浅,妇孺皆晓,然其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极其真善美之致。其意境之妙,恐元曲而外殊无能与伦者也。”∞这里的“妇孺皆晓”道出了子弟书语言的通俗性,甚至近于“俚浅”,以浅近的俗语、俚语来创作,才能在民间具有普及推广的优势。子弟书用七言律诗的句子,再用一些其他字数的碎句做衬垫,这是它的句法基凋。启功先生分析认为:“正是因为修养不深,也就是较少地受框子的限制,才能有这样的胆力”,“其实杜甫做诗时也未必像解诗的人想的那么多”,“子弟书的成就,恰在于胆,也恰在于浅。”</P>
那么28篇《红楼梦》子弟书中,运用了哪些俗语呢?笔者归纳如下:</P>
; 俗语出处备注</P>
1、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咱们的腰也不抵他汗毛拔一根。《二入荣国府》第一回刘老老语</P>
《二入荣国府》第四回王熙凤语</P>
3、上年纪老人更与老人亲。 《二入荣国府》第五回叙述者语</P>
5、古人云菽水承欢膝下舞,又有那堂上斑衣乐老亲。 《二入荣国府》第八回叙述者语</P>
6、古人云爱亲并爱亲之母,能为孝子必为贤孙。 《二入荣国府》第九回宝玉语</P>
7、自古道贞节二字女自根本,从一而终无变更。 《芙蓉诔》第四回晴雯语</P>
8、人说是闻名不如来见面。 《芙蓉诔》第五回灯姑娘语(晴雯表嫂)</P>
9、要知道人死焉能会再生? 《芙蓉诔》第六回黛玉语</P>
10、薄命儿的红颜林黛玉。 《露泪缘》第一回叙述者语</P>
; 11、古人说穷乃攻书原不错,又道是书能解闷未必真。 《露泪缘》第五同黛玉语</P>
12、人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随缘随分莫追求。《露泪缘》第六回王熙凤语</P>
13、倒不如打开壁子说亮话。《露泪缘》第十回宝钗语</P>
15、没见过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冤家呕死个人。 《二玉论心》第一回贾母语</P>
《二玉论心》头回诗篇</P>
< 17、古人云韶光易过红颜易老&《葬花》第二回黛玉语</P>
18、深知你花言巧语呆里藏奸。&《葬花》第四回黛玉语</P>
、我与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待吾眠。& 《葬花》第四回宝玉语</P>
20、又谁知韶华有限悠然去,晚景无多一旦空。《悲秋》黛玉语</P>
21、低声说你是倾国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p; 《双玉埋红》宝玉语</P>
22、也是个银样镴枪头。; 《双玉埋红》黛玉语</P>
; 23、唱一声如花美眷音多惨,接一句似水流年意更柔。 《双玉埋红》叙述者语</P>
24、又听那流水落花春去也,人间天上两悠悠。; 《双玉埋红》叙述者语</P>
bsp; 《议宴陈园》二回刘老老语</P>
<P> 其中叙述者语言中所运用的俗语有8条,其他都是出自作品人物之口,可见人物语言中自然运用适当的口语、俗语是在《红楼梦》子弟书中是更多运用的。那么子弟书语言的通俗性,对俗语的运用还体现在对俗语词汇和口头词汇的运用上。人物对话中最能体现俗语、口头语的运用,在对话中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这在前面人物论中有所涉及,这里我们不妨就语言来看一看。归纳《红楼梦》子弟书中最有特色的人物语言,运用俗语词汇、口头词汇最有特色的主要是宝玉、黛玉、刘老老、凤姐、灯姑娘(晴雯表嫂)、傻大姐这几个人物。先来看看宝黛所说的俗语和俗语词汇、口语词汇。黛玉作为贵族小姐,从她的口中说出了6条俗语,占了较大的比例,加上宝玉的3条,光这对公子小姐所说的俗语就有9条之多。而二人在一起独处的时候,对话也较为随意,运用的俗语词汇比较多,可见两个人非同一般的关系。</P>
例如《双玉埋红》中写宝黛在沁芳亭畔葬花,共读《西厢记》的温馨与和谐。</P>
; 又翻一过要留心记,这宝玉在姑娘的身后咂嘴摇头。</P>
低声说你是倾国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这佳人听罢登时满面羞。</P>
说你看了邪书拿我凑趣,我成了爷们玩,意儿逗笑儿的丫头。</P>
一面说着一面就走,去到那太太房内去讲讲情由。</P>
<P> 这宝玉着忙复又赔不是,说好妹妹恕我言语不防头。</P>
<P> 我从此竞把绝大乌龟化,等妹妹百年之后叶落归秋。</P>
<P> 将妹妹贤德行书勒石上,我替妹妹驮于背上万载无休。</P>
<P> 林黛玉听言不免噗哧笑,说呸也是个银样躐枪头。</P>
<P> 宝玉说这个也就该罚你,我也到太太房内诉情由。</P>
<P> 黛玉说你当你能过目成诵,还有个一目十行在后头。</P>
<P> 这一段宝玉一时兴起,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意。黛玉心里听着高兴,表面上还要佯装委屈,扬言要去太太房里告状。急得宝玉以趣语哄逗黛玉,说自己是“大乌龟”、“我替妹妹驼于背上万载不休”。这段有趣的自咒之语是对原著的化用,原著写宝玉急着赔不是道:“要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掘头鼋吃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儿,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而黛玉也转怒为喜,同样引用《西厢记》中的话“呸也是个银样躐枪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两位主人公在一来一去,一退一进中,表现了亲昵随便、无拘无束的关系。而其中,俗语词汇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P>
<P> 再比如《悲秋》第四回中,宝黛二人又一次有了矛盾冲突,宝玉一再安慰讨好,也不能好佳人的怒气平息下去。黛玉对他的一番话也是极为口语化的:</P>
<P> 说起开罢那边给我斯文着坐,方才我出去了受不了外边的风。</P>
<P> 刚刚的睡醒你又来缠我,我知道你是我命中的小人魔难星。</P>
<P> 似这般拉拉扯扯成甚么样子,也不管人家的手腕子发酸骨节儿疼。</P>
<P> 动不动有人无人来上头上脸,讨人嫌更比从前说话儿疯。</P>
<P> 知道么一年小二年大也该把那脾气儿改,</P>
<P> 何苦呢传出去又惹的别人好说不好听。</P>
<P> 还有那一句言词奉劝你,二爷的话好歹别当耳傍风。</P>
<P> 谁像你终朝只在女孩儿们一处里搅,</P>
<P> 从没见一个胭脂儿常沾在爷们的嘴上红。</P>
<P> 这其中的“起开罢”、“你是我命中的小人魔难星”、“讨人嫌”、“话儿疯”、“耳傍风”等等词语,是通俗的口语词汇,从黛玉的口中说出,可见黛玉与宝玉的关系之亲密,黛玉可以这样毫不掩饰地批评宝玉,而“魔难星”、“讨人嫌”等词,又反映出一种名贬实褒的意味。宝黛的语言中所运用的俗语词汇和口语词汇,体现了二人亲密无间的关系,即使是从较有文学修养的贵族公子小姐的口中说出这些话,也显得风趣、自然,增添了情趣,也增进了二人之间的感情。</P>
<P> 再看看体现不同性格的、却又反映本色的自然口语从下面人物口中说出有什么样的效果。</P>
<P> 作为农村老妪的刘老老,前面已经有专门的章节做过讨论和分析。这里在略加举例说明,刘老老的语言可以说是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的真实反映。“二入荣国府”闹出了很多的笑话,其中最能体现子弟书作者创新的还是老祖宗见到刘老老的一问一答,这一文一俗,一个文话儿谦辞,一个是“有错岔批”,逗得满堂大笑。</P>
<P> 先看看老祖宗是怎么问的:</P>
<P> 因问道老亲家贵庚年多少?花甲还是七旬与六旬?</P>
<P> 为什么年来未见亲家的面,多因为事务儿匆忙疏淡了亲。</P>
<P> 你若是不嫌俭慢就请下榻,何妨呢旷几天儿在此处存。</P>
<P> “贵庚”、“花甲”、“七旬”、“下榻”,这样正式的文言话语,粗村的刘老老能听懂也就真是奇怪了。也难怪她会理解错误,答非所问了;</P>
<P> 忙应道少年时耕种我全都会,如今衰老了力难禁。</P>
<P> 老祖宗方才问我田多少,能多少呢二亩薄沙零四分。</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2
[志气]
人有志,竹有节 比喻志气即是节气。志,志向,志气;节,以竹节比喻气节。
不怕人家看不起,只怕自家勿争气 意为有志之人不在乎一时一事的评价。看不起,小看,得不到承认;自家,自己;勿争气,没有志气。
人穷志气高,勿好也会好 意为穷则思变在志高,有志可改变命运。勿好也会好,意为即使命运不好,结果也会好起来。
有心大海捞针,呒心小事难成 意为有心人再难的事也能成功,无心的人小事都做不成。有心,有心人,有某种志向、肯动脑筋的人;大海捞针,大海能捞针,比喻做成极不易做到的事;呒心,无心,没有志向不动脑筋。
蜒蚰蛳螺上宁波,只要日脚多 比喻只要肯下功夫,什么事都做得成。蜒蚰蛳螺,蜒蚰,一种爬行很慢的软体动物;上宁波,意为从乡下上城,路途遥远;日脚,日子,指爬行的时间。

[性格]
性格生成,落雨清淋 比喻个性强的人宁可吃亏不改初衷。生成,从娘胎里带来;落雨,下雨天;清淋,不打伞无遮盖地承受雨淋,比喻不做假不屈服。
有桥勿过,情愿游河 同上。有桥勿过,比喻可以使巧、舞弊、借口、顺竿爬;情愿,发自内心的愿意,心甘情愿;游河,比喻从难而进。
龙门要跳,狗洞要爬 意为能上能下、能屈能伸。龙门,鲤鱼跳龙门,比喻光耀的事,大事业;跳,跳跃,豪迈优美;狗洞,为狗出入的门洞,比喻卑微的事;爬,爬行,比喻卑劣的行为。
跌勒倒,爬勒起 意为能屈能伸。勒,得;跌勒倒,跌得倒,能主动跌到,比喻能忍受屈辱;爬勒起,起得来,站得起来,比喻能自强图翻身。此谚又用作比喻反覆无常的小人。
豆腐心肠,越煮越硬 以煮豆腐比喻,意为莫看软心肠,激起来越激越硬。豆腐心肠,心肠如豆腐;煮,(正如)煮豆腐。
心直口快,致怨招怪 意为城府不深,出口伤人。致怨,致人怨恨;招怪,招人责怪。
河直呒风水,人直呒家基 意为心直积不下财,比兴句。风水,堪舆学所指的宅基、坟地的地理形势,认为其会影响主人家族子孙的盛衰凶吉;呒风水,占不到好的风水;人直,为人耿直、少心眼,不为自己留后路;家基,家产。
刀快勿怕头大 意为快刀子敢杀大头,比喻不惧对象敢于直言。刀快,比喻口快;头大,难杀难砍,比喻对象非同一般。
宁受挤,勿受气 意为物质条件可以差些,但心情要愉快。宁,宁愿,宁可;受挤,承受拥挤,也指合理的竞争;受气,受委屈,受歧视而心里不舒服。
鞭竹实心根根硬,毛竹虽高节节空 前半句比喻实在人、硬汉,后半句比喻虚荣、华而不实的人。鞭竹,行鞭的竹根(俗称鞭子),生在地下,不为常人所见;实心,鞭竹形如竹而实心;根根硬,指每一根都坚硬;毛竹,一种大竹,其笋壳有毛而名;空,空心,比喻没有内在素质。
硬到底,苦到死 意为性格死硬,一生吃苦。硬,性格坚硬不屈,桀骜不驯;苦到死,一生苦,死音“洗”。
屙缸石子臭僵硬 比喻无理还固执的人。屙缸石子,粪缸里的石块;僵硬,坚硬,固执;臭僵硬,又臭又硬。
耳朵勿硬,心思勿定 意为听得太多自己拿不定主意。耳朵硬,比喻有主见,不受别人闲话的干扰;心思,想法,主意;勿定,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的样子。
受亏三分,心平气和;后退一步,天长日久 意为能承受吃亏,处事会忍让,这样自己也心气平和,心景开朗,与人相处也会长久。受亏,吃亏,接受难堪;三分,三成,十分之三;后退,指忍让、退让、主动放弃一些利益或优势;天长日久,时空开阔,处世长久。
捏捏怕捏煞,放放怕放煞 比喻犹豫不决。捏,收拢五指握物;捏煞,捏死;放,伸开手指,放手;放煞,放走。

[胆识]
艺高胆大,财大气粗 意为身怀技艺胆量壮,人有钱财魄力大。艺,泛指武艺、技艺、艺术;胆,胆量;气,气息,气势,作风习气;粗,粗大,起势不凡。
衣裳贼破,胆子贼大 意为贫穷则无后顾而有胆量,比喻亡命之徒。贼,非常,带有贬义,有“脱底”的意思。
胆大做将军 意为有胆量才能领头举事。胆大,胆量大,有胆识,敢作敢为;将军,泛指有权威、有指挥能力的成功者。
呒事勿可胆大,有事勿可胆小 意为平时要谨慎,临事不可慌。呒,没有;事,事端变故;胆大,大意,无所谓,没有防范之心;胆小,吓破胆,惊惶失措。
敬了父母勿怕天,纳了赋税勿怕官 意为做事规矩则高枕无忧。敬父母,意为尽孝;天,天道责罚;纳赋税,意为守法尽忠;官,官府,指法律制裁;此谚以“忠”、“孝”为处世标准。
除死呒大事,讨饭永勿穷 意为大不了一死,活着总有生路,引申为百无顾忌。前半句,意为天下之事唯死为大,但我不惧死;后半句意为即使落到行乞的地步,也不致会清贫而无法生活。
前怕狼,后怕虎,只好摸摸鸡屁股 意为胆小怕事的人只配做些没出息的事。
满眼生人,自抲章程 意为情况不明、孤独无援时须自已有主张。生人,陌生人,不能帮助你的人;抲,捉拿,引申为把握;章程,主意,主张。
树叶瓣跌落怕头拷开 比喻胆小,害怕客观侵害。树叶瓣,树叶;跌落,掉下;拷,敲打;头拷开,摔破脑袋。
走路怕踔煞蚂蚁 比喻胆小,害怕主观错误。踔,踩踏,音“闹”;踔煞,踩死。

[德行]
万贯家财勿算富,一分仁义值千金 间为与人恩惠赢得德声才是真正财富。贯,旧时制钱以千钱为一串,称一贯;一分,一点;仁义,仁爱正义,指关心、帮助别人,为人主持正义,以至杀身成仁,以身殉义;值,价值。
勿是侬格财,勿落侬格袋 意为不该自己得到的钱财不可贪图。侬格,你的;财,钱财,财物;袋,口袋,私囊。
人靠良心树靠根,走路纯靠脚后跟 意为立身须有良知,比喻句。靠,凭借,依靠;良心,良知,善心;纯靠,完全依靠;脚后跟,脚跟。
天地良心,到处通行 意为普天之下皆凭良心行事处世。天地良心,良心可鉴天地,也为“天知地知我知”时的良知;通行,流通,实行。
脚踏路中央,不怕论短长 意为只要为人正直、行为端正,就不怕别人非议。路中央,道路的正中,比喻行得正;论短长,别人的议论。
积德百年,丧德一日 德声是长期行仁义的结果,不慎则毁于一旦。积德,积累德行德声;百年,比喻需很长时间;丧德,丧失德声;一日,比喻瞬息之际。
做了好事千年存,做了坏事万人恨 意为做好事即是积德,反之则损德。千年存,流芳百世;万人恨,万众愤恨责骂。
人到无求品自高,官到能穷方为清 意为无私欲、守清贫乃是最高境界。人,常人;无求,无所求取,无欲;品,品格;自高,自然高尚;官,官员;能穷,能承受贫穷而不贪;清,清廉,也指俗所谓的“清官”。
出钱有功德,勿用拜菩萨 意为出钱做公益事业就是功德。出钱,资助公益;功德,本义为佛教所指的行善、诵经、超度亡灵,引申为功劳和恩德;后半句指不用拜佛去求取没有实际意义的功德声名。
施庵两只,勿如筑路三尺 同上。施,布施,资助佛事;庵,尼姑(女僧)住的佛寺;筑路,修筑公共道路。
良心生背脊 比喻违背良知。良心,良知,善心;生,长在;背脊,背面,背部。
老勿看《三国》,小勿看《水浒》 意为老不能奸、少不能乱。老,年长,多经历阅历的老者;《三国》,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书内多计谋描写,成年人越看越奸滑;小,小孩,未成年人;《水浒》,指施耐庵《水浒传》,意为书内多不规行为描写,未成年人会效仿而不能自持。
读《出师表》不落泪不可谓忠,读《陈情表》不落泪不可谓孝 意为可以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个人的忠孝之情。《出师表》,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臣子之忠心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陈情表》,李密的《陈情表》,孝子之情在文中抒发得催人泪下。

[谦慎]
十个指头有长短 比喻每个人并不是一样的,有人有长处,有人有短缺。
牛勿知角弯,马勿知面长 比喻不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的人。角弯,牛角弯曲,暗喻不正直;面长,马脸部长而不雅,暗喻长面冷淡。
知过改过勿为过,重搭戏台重敲锣 意为改正错误就是进步,可以再从头做起。过,过失,过错;重,重新;戏台、锣,以重新演戏比喻重新做正确的事。
自傲馒头白,咬开纯是麦 比喻没有内在本领而自吹自擂。自傲,自己夸耀自己;纯是,全是;麦,麦粒,“麦”音为押韵而设,无专门意义,泛指质量不好的东西。
让人勿算低,过后占便宜 能忍让最终会得到便宜。让人,对人忍让,不得理不饶人;低,低招,下策;过后,事后;便宜,好处,便利,方便合适。
忍一步少闯祸,让三分平安过 意为忍让保平安。忍,忍让,忍性;一步,一着,一个本来要发生的行为;闯祸,惹出祸怏;让,谦让,忍让,应还手(口)而不还手(口);平安过,过得平安。
小洞勿补,大洞吃苦 比喻小缺点不改正,到酿成大错误时反害苦了自己。洞,漏洞;吃苦,吃苦头,受到惩罚、报应。
小心呒大错 小心不会犯错误。小心,注意,留神,谨慎;大错,大错误。
勿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意为不听老人的话会吃亏。吃亏,受损失;在眼前,即马上就发生。
第2个回答  2007-12-0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
吾日三省吾身
人不要有傲气,但一定要有傲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志气]
人有志,竹有节 比喻志气即是节气。志,志向,志气;节,以竹节比喻气节。
不怕人家看不起,只怕自家勿争气 意为有志之人不在乎一时一事的评价。看不起,小看,得不到承认;自家,自己;勿争气,没有志气。
人穷志气高,勿好也会好 意为穷则思变在志高,有志可改变命运。勿好也会好,意为即使命运不好,结果也会好起来。
有心大海捞针,呒心小事难成 意为有心人再难的事也能成功,无心的人小事都做不成。有心,有心人,有某种志向、肯动脑筋的人;大海捞针,大海能捞针,比喻做成极不易做到的事;呒心,无心,没有志向不动脑筋。
蜒蚰蛳螺上宁波,只要日脚多 比喻只要肯下功夫,什么事都做得成。蜒蚰蛳螺,蜒蚰,一种爬行很慢的软体动物;上宁波,意为从乡下上城,路途遥远;日脚,日子,指爬行的时间。

[性格]
性格生成,落雨清淋 比喻个性强的人宁可吃亏不改初衷。生成,从娘胎里带来;落雨,下雨天;清淋,不打伞无遮盖地承受雨淋,比喻不做假不屈服。
有桥勿过,情愿游河 同上。有桥勿过,比喻可以使巧、舞弊、借口、顺竿爬;情愿,发自内心的愿意,心甘情愿;游河,比喻从难而进。
龙门要跳,狗洞要爬 意为能上能下、能屈能伸。龙门,鲤鱼跳龙门,比喻光耀的事,大事业;跳,跳跃,豪迈优美;狗洞,为狗出入的门洞,比喻卑微的事;爬,爬行,比喻卑劣的行为。
跌勒倒,爬勒起 意为能屈能伸。勒,得;跌勒倒,跌得倒,能主动跌到,比喻能忍受屈辱;爬勒起,起得来,站得起来,比喻能自强图翻身。此谚又用作比喻反覆无常的小人。
豆腐心肠,越煮越硬 以煮豆腐比喻,意为莫看软心肠,激起来越激越硬。豆腐心肠,心肠如豆腐;煮,(正如)煮豆腐。
心直口快,致怨招怪 意为城府不深,出口伤人。致怨,致人怨恨;招怪,招人责怪。
河直呒风水,人直呒家基 意为心直积不下财,比兴句。风水,堪舆学所指的宅基、坟地的地理形势,认为其会影响主人家族子孙的盛衰凶吉;呒风水,占不到好的风水;人直,为人耿直、少心眼,不为自己留后路;家基,家产。
刀快勿怕头大 意为快刀子敢杀大头,比喻不惧对象敢于直言。刀快,比喻口快;头大,难杀难砍,比喻对象非同一般。
宁受挤,勿受气 意为物质条件可以差些,但心情要愉快。宁,宁愿,宁可;受挤,承受拥挤,也指合理的竞争;受气,受委屈,受歧视而心里不舒服。
鞭竹实心根根硬,毛竹虽高节节空 前半句比喻实在人、硬汉,后半句比喻虚荣、华而不实的人。鞭竹,行鞭的竹根(俗称鞭子),生在地下,不为常人所见;实心,鞭竹形如竹而实心;根根硬,指每一根都坚硬;毛竹,一种大竹,其笋壳有毛而名;空,空心,比喻没有内在素质。
硬到底,苦到死 意为性格死硬,一生吃苦。硬,性格坚硬不屈,桀骜不驯;苦到死,一生苦,死音“洗”。
屙缸石子臭僵硬 比喻无理还固执的人。屙缸石子,粪缸里的石块;僵硬,坚硬,固执;臭僵硬,又臭又硬。
耳朵勿硬,心思勿定 意为听得太多自己拿不定主意。耳朵硬,比喻有主见,不受别人闲话的干扰;心思,想法,主意;勿定,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的样子。
受亏三分,心平气和;后退一步,天长日久 意为能承受吃亏,处事会忍让,这样自己也心气平和,心景开朗,与人相处也会长久。受亏,吃亏,接受难堪;三分,三成,十分之三;后退,指忍让、退让、主动放弃一些利益或优势;天长日久,时空开阔,处世长久。
捏捏怕捏煞,放放怕放煞 比喻犹豫不决。捏,收拢五指握物;捏煞,捏死;放,伸开手指,放手;放煞,放走。

[胆识]
艺高胆大,财大气粗 意为身怀技艺胆量壮,人有钱财魄力大。艺,泛指武艺、技艺、艺术;胆,胆量;气,气息,气势,作风习气;粗,粗大,起势不凡。
衣裳贼破,胆子贼大 意为贫穷则无后顾而有胆量,比喻亡命之徒。贼,非常,带有贬义,有“脱底”的意思。
胆大做将军 意为有胆量才能领头举事。胆大,胆量大,有胆识,敢作敢为;将军,泛指有权威、有指挥能力的成功者。
呒事勿可胆大,有事勿可胆小 意为平时要谨慎,临事不可慌。呒,没有;事,事端变故;胆大,大意,无所谓,没有防范之心;胆小,吓破胆,惊惶失措。
敬了父母勿怕天,纳了赋税勿怕官 意为做事规矩则高枕无忧。敬父母,意为尽孝;天,天道责罚;纳赋税,意为守法尽忠;官,官府,指法律制裁;此谚以“忠”、“孝”为处世标准。
除死呒大事,讨饭永勿穷 意为大不了一死,活着总有生路,引申为百无顾忌。前半句,意为天下之事唯死为大,但我不惧死;后半句意为即使落到行乞的地步,也不致会清贫而无法生活。
前怕狼,后怕虎,只好摸摸鸡屁股 意为胆小怕事的人只配做些没出息的事。
满眼生人,自抲章程 意为情况不明、孤独无援时须自已有主张。生人,陌生人,不能帮助你的人;抲,捉拿,引申为把握;章程,主意,主张。
树叶瓣跌落怕头拷开 比喻胆小,害怕客观侵害。树叶瓣,树叶;跌落,掉下;拷,敲打;头拷开,摔破脑袋。
走路怕踔煞蚂蚁 比喻胆小,害怕主观错误。踔,踩踏,音“闹”;踔煞,踩死。

[德行]
万贯家财勿算富,一分仁义值千金 间为与人恩惠赢得德声才是真正财富。贯,旧时制钱以千钱为一串,称一贯;一分,一点;仁义,仁爱正义,指关心、帮助别人,为人主持正义,以至杀身成仁,以身殉义;值,价值。
勿是侬格财,勿落侬格袋 意为不该自己得到的钱财不可贪图。侬格,你的;财,钱财,财物;袋,口袋,私囊。
人靠良心树靠根,走路纯靠脚后跟 意为立身须有良知,比喻句。靠,凭借,依靠;良心,良知,善心;纯靠,完全依靠;脚后跟,脚跟。
天地良心,到处通行 意为普天之下皆凭良心行事处世。天地良心,良心可鉴天地,也为“天知地知我知”时的良知;通行,流通,实行。
脚踏路中央,不怕论短长 意为只要为人正直、行为端正,就不怕别人非议。路中央,道路的正中,比喻行得正;论短长,别人的议论。
积德百年,丧德一日 德声是长期行仁义的结果,不慎则毁于一旦。积德,积累德行德声;百年,比喻需很长时间;丧德,丧失德声;一日,比喻瞬息之际。
做了好事千年存,做了坏事万人恨 意为做好事即是积德,反之则损德。千年存,流芳百世;万人恨,万众愤恨责骂。
人到无求品自高,官到能穷方为清 意为无私欲、守清贫乃是最高境界。人,常人;无求,无所求取,无欲;品,品格;自高,自然高尚;官,官员;能穷,能承受贫穷而不贪;清,清廉,也指俗所谓的“清官”。
出钱有功德,勿用拜菩萨 意为出钱做公益事业就是功德。出钱,资助公益;功德,本义为佛教所指的行善、诵经、超度亡灵,引申为功劳和恩德;后半句指不用拜佛去求取没有实际意义的功德声名。
施庵两只,勿如筑路三尺 同上。施,布施,资助佛事;庵,尼姑(女僧)住的佛寺;筑路,修筑公共道路。
良心生背脊 比喻违背良知。良心,良知,善心;生,长在;背脊,背面,背部。
老勿看《三国》,小勿看《水浒》 意为老不能奸、少不能乱。老,年长,多经历阅历的老者;《三国》,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书内多计谋描写,成年人越看越奸滑;小,小孩,未成年人;《水浒》,指施耐庵《水浒传》,意为书内多不规行为描写,未成年人会效仿而不能自持。
读《出师表》不落泪不可谓忠,读《陈情表》不落泪不可谓孝 意为可以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个人的忠孝之情。《出师表》,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臣子之忠心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陈情表》,李密的《陈情表》,孝子之情在文中抒发得催人泪下。

[谦慎]
十个指头有长短 比喻每个人并不是一样的,有人有长处,有人有短缺。
牛勿知角弯,马勿知面长 比喻不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的人。角弯,牛角弯曲,暗喻不正直;面长,马脸部长而不雅,暗喻长面冷淡。
知过改过勿为过,重搭戏台重敲锣 意为改正错误就是进步,可以再从头做起。过,过失,过错;重,重新;戏台、锣,以重新演戏比喻重新做正确的事。
自傲馒头白,咬开纯是麦 比喻没有内在本领而自吹自擂。自傲,自己夸耀自己;纯是,全是;麦,麦粒,“麦”音为押韵而设,无专门意义,泛指质量不好的东西。
让人勿算低,过后占便宜 能忍让最终会得到便宜。让人,对人忍让,不得理不饶人;低,低招,下策;过后,事后;便宜,好处,便利,方便合适。
忍一步少闯祸,让三分平安过 意为忍让保平安。忍,忍让,忍性;一步,一着,一个本来要发生的行为;闯祸,惹出祸怏;让,谦让,忍让,应还手(口)而不还手(口);平安过,过得平安。
小洞勿补,大洞吃苦 比喻小缺点不改正,到酿成大错误时反害苦了自己。洞,漏洞;吃苦,吃苦头,受到惩罚、报应。
小心呒大错 小心不会犯错误。小心,注意,留神,谨慎;大错,大错误。
勿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意为不听老人的话会吃亏。吃亏,受损失;在眼前,即马上就发生。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47434.html
第3个回答  2007-12-09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6、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17、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9、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20、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2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23、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2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25、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26、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27、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28、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2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30、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3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3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3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3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3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1.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
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

——马卡连柯
2.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美纽斯

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

——马卡连柯

4.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马克思)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第4个回答  2007-12-08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