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秋后问斩是哪天?是立秋还是秋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古代的秋后问斩是哪天?其实古人也并未定哪天。而秋后问斩的原意为反过来的后秋问斩。

秋分早秋中秋和晚秋。早秋在伏天,中秋桂花时,晚秋叶黄落的九十月。

古代斩人,是人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经判官一审二审再审或三堂会审终结而定的斩刑罪。

为什么问斩要等到秋天(后秋)呢?这是古人遵从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而为的。原因是一年四季,春主生发,夏主旺长,秋主收割,冬主收藏。又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这又含阴阳五行之辨。木火土水都不具杀生之力,也不合杀生之季。况生旺长藏之时节怎可违背自然怎可违背物性怎可违背天地之意而乱动刀枪呢?刀不待时是为对天地的大不敬,因而古代人规制不可无故触犯天意而遭天地之伐。是以秋后问斩合其情合其理合其自然合其时宜也。

为什么古律秋后问斩?因为秋风扫落叶,疾风太凌厉。太白出现主政专行肃杀之功。此时杀伐不违天意不违天时不违物象不违生死之义。再者,秋属金,金者刀枪可现,金兵可动。而天下只有金出才可动杀气。此时杀伐有震压之功,有绝邪恶之灵气。因此秋主杀伐符合天地之道。

为什么初秋中秋不可杀呢?初秋阳气正旺,万物待成。中秋清纯之灵时节,天地无浊,天高地远风清气正之时怎可动刑有违正道呢?后秋,阳气渐尽而阴气上升,斩阴断邪不在此时又待何时呢?

秋后问斩的时间并不是特指哪一天,而是指秋冬季节。所以,更不是特指立秋还是秋分。

一、秋后问斩含义

秋后问斩的意思是秋冬时节行刑。

秋后问斩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而秋后问斩的意思,最早源自《礼记·月令》:

到了汉代,董仲舒则是将上述的含义升级为理论化:

也就是说,董仲舒认为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这个便是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并被载入律令制度化。


秋后问斩大致时间

秋后问斩在律法上的出现,是从汉代法律规定往后的时间。(一般是农历八月)

西汉时期行刑的时间:农历九月、农历十月、农历十一月、农历十二月

唐以后行刑的时间:农历十月、农历十一月、农历十二月


关于题主所说的立秋和秋分,这里也具体讲述一下。

立秋的时间点:每年的公历8月7-9日交节

秋分的时间点: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

我们不能够选择上述两天之一作为规定的行刑时间,但是却以二者之一——秋分为参考点。嗯,相信大家的知识储备还是很可的。对于秋分,相信大家都非常地熟悉,毕竟初中和高中的地理都有涉及。我们也常说“春分秋分,日夜平均。”这句话,对于这个现象,古人是充满敬畏的。秋分之后,中国是北半球,所以是白天越来越短。(嗯,就有种阳衰阴盛的意味)所以就有了一系列的秋分现象,比如秋分祭月,秋分占候...之类的说法。

附:比较特别的是明清的律法,将死刑分为了斩立决和后秋决两种,是唯一进行分类的朝代。而从斩立决到后秋决,渐渐也被当做了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起源。



知识拓展

春夏秋冬四时为序,每个季节都有其主宰的神明。身为天子,则必须按照四时十二月的特征布政施令。秋天象征着肃杀之气,冬天万物有闭藏之象,树木凋零。秋冬二者,更加偏向于秋天,则一般在农历八月行刑。

掌管秋天的是蓐(rù)收,是少昊的儿子(附:少昊的父亲是太白金星,母亲是皇娥,他来到东方建立国家,继承了皇帝的帝位,属于上古“五帝”之一)蓐(rù)居住在可以看到太阳落山的泑(yōu)山,他长着人形,身着白毛,虎爪为手,一手拿着一把画方形的“矩”(春神句芒拿着“规”),一手拿着一把大斧。他拿着的斧头,表明着他管着的刑罚,展现着他的权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