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如死之坚强——《哈尔的移动城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这一生只做两件事,爱你和写诗。——叶芝

高一那年暑假我第一次看了这部电影,只觉得无聊,认为是宫崎骏所有电影里最差的一部。这样一晃,已经过去十年了。吾辈居然也到了轻易谈论十年的年纪了。

昨日既然重看了,我就要更正自己从前的错偏,这部电影是充满勇气和温暖人心的作品,是我当初的无知和狭隘没能理解到其中的深意。开头看见哈尔的移动城堡在晨雾里缓慢出现我震惊于宫崎骏的想象力。可我以前却没有这般感受留下,我也几乎不记得里面的许多片段了,等于是全新的观影经历。

从前的公主都被坏脾气国王锁在幽深的城堡里,等待着英雄王子的奋不顾身。这次则是王子把自己锁在肮脏庞大的城堡里,而平女为了挽回王子鼓起全部勇气。

哈尔王子盛貌惊人,又是帝国魔法师最为出色的弟子之一,这样人物的走向最终竟是龟缩进自己建造的机器城堡里,城堡恐怖庞杂,迈着颤巍的步伐似乎随时倒塌,却又背负着沉重的一切仍然前行。而内部更为凌乱不堪,成了旧鼠的聚集地,新蛛的安家处。浴室的墙壁涂满黑垢,地面是黏稠潮湿。厨房灰烟瘴气,污渍遍地。而哈尔用染发水精心染制秀发,穿衣潇洒潮流,保持着多情王子的形象。这是他的一厢情愿,他的自我隐藏,城堡才是他的心灵世界的显露。他只愿在乎自己的美,回避眼前所面临的真实场景。

苏菲常年坐在小房间里的小窗户旁缝制帽子。她声音老气,长相普通,不懂得娱乐享受,也不会穿着打扮。只有一条简单的马尾,一件洗白的长裙。每天最早来,每日最晚走。勤恳工作,两点一线。这样的人现实里笑称她工作命,脑袋笨拙,思想传统,跟不上时代,一个不知娱乐的可悲家伙。她妹妹责备苏菲应当多为自己着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苏菲却只想守护好死去父亲珍视的遗留下来的帽子屋。男孩们从不喜欢苏菲,这可是个无趣的老女人。他们的眼睛被外女裸露的皮肤吸引,被柔嫩的美音引诱,也就瞎了。苏菲这平淡的生活只会几十年如一日的活下去,若不是与哈尔偶遇而被强行改变的话。她出门要看望又换了份工作的新潮妹妹,她自己不懂得潮流,也没有口舌来说教,只愿心里默默祝福,再去见她一面,看她过得仍然有活力就放心了。但荒野的女巫嫉恨苏菲与哈尔的偶遇,对她施展魔咒夺取了她的青春音容。之后傲然离去。苏菲谨慎地面对镜子,只说哎呀哎呀,糟糕了。既不大喊,也无痛哭,她知道没人会心疼,她也知道无济于事。次日苏菲没有出现,对母亲来说这倒是新闻。苏菲闭门不出,不愿让母亲看见,不想母亲担心。虽然母亲也并无关心之意,只在乎自己的美貌前途。等到母亲离去以后,苏菲重又照镜,这次她微笑鼓励说,不要紧的,老婆婆,你看起来还很不错。之后,苏菲小心翼翼离开了家,只想着不给大家添麻烦。她把青春都辛苦劳作送给了帽子屋,衰老无力由自己默然忍受。苏菲外表是年老松弛了,心灵仍旧勇敢美丽。她不苦毒也不回避,只是接受了现实,并以现状的姿态继续活下去。

年老之躯带给苏菲疼痛,使她步履艰难。苏菲逃离家乡前往荒野试图寻找女巫,意外遇见哈尔的移动城堡。那里面满是灰尘污垢,肮脏杂乱。哈尔看见苏菲问她是谁。苏菲说,我是刚被请来的清洁婆婆。哈尔问,是谁请的。苏菲回答,我自己。苏菲就是这样闯进了哈尔的心灵世界。

话后哈尔去了浴室,苏菲开始了打扰。她决心恢复城堡的整洁有序,但她的行动遭来了哈尔的抵制,哈尔说,稍微打扫下就可以了,不要太干净。

我们从不愿意完全袒露自己,总是试探、假喻,蒙混在外围的介绍上,从不允许他人真的知晓内心真相。所以恋人彼此试探又试探,试探到精疲力尽,试探到彼此成仇,只因心灵枯竭干涸,渴望被爱河填满,却又怀疑痛苦,不得释放。

苏菲并不理会,她不仅要打扫客厅,还要前往二楼、三楼,甚至哈尔本人的房间。人的隐藏是不能抵挡爱的强有力地介入,正如干涸的河床不能阻挡溪流的经过。苏菲将房间通遍打理完成后在黄昏里安静地坐在湖水旁,享受着此刻的心灵的平静,和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这是苏菲所能领会,而哈尔从未经历的。苏菲登上城堡顶处便惊呼欢喊,为着眼前的壮观而兴奋不已。哈尔永远只是满身疲惫回到城堡,泡在发臭的浴室里,躺进封闭的房间里。他的心灵是沉郁幽暗的,苏菲的心灵明朗愉悦,她能体会美、感受美,为着美而欣喜。

人生来当仰望星空,人若从未被星月之美所触动,他的心灵是荒漠。一如身体靠着食物和爱活着,灵魂要被爱和真理充满。在这娱乐遍行的时代,人用低俗、卑贱、垃圾来强塞进灵魂里,以至于他活在自己也不能明白的百无聊赖、空虚、孤独和愁烦里,活着像走肉,是个干枯丑恶的老巫婆。这便是强行扼杀灵魂所带来的苦果,许多人已经尝了又尝。

我也曾记得一件既悲哀又好笑的事例,在音乐系里有个女生给同系的学长写了封情书。放学后学长跑到练琴室,手里拿着她所写的情书皱眉说道,蝴蝶怎么会眨眼睛,星星又怎么会落在地上。女生气得想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旁的另一个男生突然跑来,夺过学长手里的信,而后坐进钢琴前将这封情书唱了出来。唱毕,那位男生对学长说,这是诗歌,你明白吗。

帕慕克亦警告说,我必须提醒你们要避开这些人,因为他们根本体会不到阅读小说的乐趣。

失去对美的感力的心灵就是死的,而在审美之中体验到超越性正是人类心灵的高贵所在。苏菲的心灵是真正的高贵。

在夕阳下苏菲缓步返回城堡,也遇见了从外面回来的哈尔。哈尔照常去了浴室,不久就怒气冲冲赶下来,质问苏菲是不是动了他的染发水,害他的发色染错了。发泄一通后哈尔无力地躺在椅子上,任凭自己消融掉,他自暴自弃地说,若是失去了美貌,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哈尔依靠着美发和美衣来维持他的美丽。他这般轻易消沉是要我们看见他的心灵是如此不堪一击,无力面对稍许的艰难。他只是发色产生了变化便要寻死,而苏菲变得老态龙钟,仍然接受,仍然面对。

在此事件之后,哈尔终于向苏菲彻底袒露自己的一切,这是因为他心灵的里里外外都被苏菲侵入了。在《约翰福音》里也曾记载了撒玛利亚妇人与主耶稣对话的故事。这个女人大中午来到水井旁打水,其他人一大早都已经打好了。这是因为她害怕被别人指指点点,才特意选择这个时候。而耶稣戳穿了她的伪装,就是她是一个妓女的事实。直到再也不能隐瞒,这个女人才停止了撒谎,甚至公开自己剖露一切的罪恶。

哈尔坦述自己建造城堡是为了躲避女巫的追踪。他试图用高墙来保护自己,而高墙却反过来将他拘禁了。人渴望以放纵来逃避痛苦,却被放纵伤毁了自己。在城堡里的哈尔变得愈加懦弱,愈加恐惧焦虑,始终活在提心吊胆里,惶惶不可终日。于是装成孤傲的魔法师逃避人群,实质是他的软弱害怕。他也无法来处理生活和外界的事物,城堡的一片狼藉便是应证。外界正在发生战争,国王要求哈尔参加战争。哈尔不愿意,又无力拒绝,甚至请求苏菲假扮自己的母亲,替自己到国王面前诉说理由。因为哈尔已经失去了面对艰难的勇气。

我见过一个年轻人,在临近毕业的焦虑里寝食难安,为了不可知的明日愁苦满心,以至于彻底瘫痪。夜晚疯狂通宵游戏,到眼睛刺痛干涩、身体虚弱疲惫仍不止息,等到天明泛光才在苦痛里昏睡过去。醒来继续游戏,手指发抖发颤。宁可忍受饥饿,也不愿意去接触人群。直到忍受不了,才在夜晚无人时鬼祟跑到贩卖机旁买些杯面过活。然后如此反复,活在这般悲惨境况里,到身体衰败,灵魂沉重。

但苏菲的闯入打破了哈尔的循环,哈尔开始改变,他许诺苏菲路上会与她同行,只是会装扮成其他样子。虽然仍然逃避,哈尔产生了行动。

苏菲来到王宫的花园,在那里遇见了哈尔的老师,帝国的首席魔法师莎莉曼。在莎莉曼的话里苏菲才得知,哈尔与魔鬼做了交易,获得了强大的力量,而魔鬼蚕食了他的心灵。曾经荒野的女巫也做过如此交易,结果年复日久,肉体和心灵都被吞噬殆尽,成了腐朽的空壳。莎莉曼恐怕哈尔成为第二个女巫,决心抓住他。但苏菲洞见莎莉曼口里的谎言,莎莉曼也只是想将哈尔当成帝国战争的工具。在这勇气的言语里,苏菲渐而恢复了年轻的外表,很快又恢复成年老模样。莎莉曼讥讽说,母亲,你是在和自己的儿子谈恋爱吗。

洞悉了这一点后,莎莉曼运用魔法打算抓住苏菲当人质。哈尔此时立刻现身保护苏菲,莎莉曼召唤精灵使哈尔显露出了原形,就是恶魔的模样。苏菲紧紧拦阻哈尔,呼唤他不要失去自我。而后两人逃离了王宫,哈尔为了引开追兵另走一路。回到城堡后的那夜苏菲做了奇异的梦,她梦见哈尔从外面回来,羽毛散落一地。她便匆忙追去,发现哈尔躲在一个狭小的洞穴之内,受了重伤,瑟瑟发抖。这便是哈尔真实的样子,移动城堡看似庞大,真实是狭小到令哈尔只能蜷缩存活。他的心灵扭曲痛苦。

苏菲上前抚摸哈尔,哈尔粗暴地推开她。苏菲表露说,我希望帮助哈尔解除诅咒,因为我爱着你。但哈尔狞笑说,你连自己的诅咒都无法解开,还来帮助我吗。哈尔被蒙蔽的心灵看不见苏菲此刻真实的模样,而我们看见了,苏菲恢复了她年轻的容颜,魔咒并未生效,因为爱吞没了邪恶。此后哈尔飞离而去。

梦醒了,还好哈尔的远离只是梦。苏菲看见哈尔从房间里下楼来,他没有染发,也没有身披潮衣。哈尔弃掉了曾经包裹自己的一切,他蜕变了。是苏菲的坚定让哈尔脱离内心的瘫痪,也是苏菲的温柔鼓励了哈尔尝试改变。

为了躲避莎莉曼的追捕,哈尔用魔法改变了城堡,使城堡不再移动,固守于一地,里面住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包括他曾经惧怕逃避的荒野女巫。哈尔不再疲于奔命地逃窜,开始面对于过去的所恐惧的事物,并且不再试图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拒绝人群、封闭自我,乃是心灵开放接纳了许多事物。

战争开始爆发,这是本作的背景。一国王子失踪认为是邻国所做的阴谋于是发起战争,邻国国王巴不得想同对方打一仗,是以战争为乐的狂妄者。百姓都激昂呐喊,为各样的战舰、战斗机助威,却没有看见是这些东西毁灭了彼此的生活。他们也同样被国王蒙蔽,活在谎言里。但我并不打算从政治寓意上来理解,相反,我打算以苦难的视角来看待这个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问C.S.路易斯,现在还有什么必要看书、学习吗,既然我们随时都可能死于战火之下。路易斯反问说,难道没有战争我们就不会死吗。所以问题并非在于战争,战争只不过把我们会死的真相放大罢了。我们应该仍然每天去做我们为人之本的东西,照样的早起、定时吃饭、散步、同朋友喝酒漫谈、读经、祷告。这样最大的力量便是,当死亡来临,我们还是一个人,我们没有被击垮,没有被毁坏。人绝不可以失去人之为人的一切,如同人不应该用解剖图的样子来理解自己,你平时是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内脏的。你说被解剖开不就看见了吗。可那会你是死尸,不是一个人了。你若以所谓科学来理解自己,自诩理性、进步,是的,那是事实,但那不是全部事实。你单单以此来认知自我,就把自己变得卑贱、毫无价值。内脏有什么可高贵的呢。可人却是高贵的,尊荣的,因为他是人。

哈尔安顿完苏菲的安全后,化为恶魔去同战争争战。他大声对苏菲说,如今我已经找到了我应该守护的东西,我要为我所爱的而战。人因爱而获得勇气。我们换过来说,倘若哈尔没有改变,战争就将杀死他们两人。苏菲会在逃窜中死于炮弹的轰炸,哈尔也将死在皇帝的野心之下,或是失去心灵变如荒野巫女般丑陋腐烂。是苏菲坚定的爱帮助了哈尔重建心灵,离开城堡囚笼,胜过人间的艰难愁苦。

苏菲眼见哈尔离去担忧不已,她不愿意让哈尔孤然奋战,她决心要到哈尔的身边去。于是她决定毁掉城堡,以使城堡脱离哈尔的魔法重新可以移动。卡尔西法是操控城堡的火之恶魔,是它与哈尔立下了契约,也吞没了哈尔的心脏,由此它和哈尔的生命捆绑在了一起。它也被束缚在城堡里的灰台上,不得脱离,哈尔也同样被囚禁在城堡里,不得脱离。但在苏菲的勇气帮助下,卡尔西法脱离了灰台,城堡轰然倒塌。

这时荒野女巫被私欲牵引,虽然已经失去了魔力,人也衰老无力,并且是苏菲将她从危险里拯救出来。她仍然伸手攫取了卡尔西法,致使自己全身被火焰引燃,在痛苦里依旧不放手,紧紧抓着。苏菲苦劝她无效,危机之下她拿起水桶泼向了卡尔西法。火渐渐熄灭了,苏菲痛哭。这是我为苏菲所震撼的第一个地方,她竟然不是任凭女巫被卡尔西法所燃尽,宁愿拯救此邪恶贪婪之人,而牺牲自己所爱。在我们来看,荒野女巫除了一身肥肉外还有什么价值呢。可在苏菲眼里,荒野女巫被火焰所威胁,陷在痛苦里,难受挣扎,她看见的是女巫的痛苦,不是女巫的邪恶。

苏菲不再衰老,并非魔咒解除了。是她胜过了。女巫说过,她只懂得施展魔咒,不知道接触的方法。魔咒从未离开苏菲,好像罪从未离开过人类,但人倚靠圣灵的大能胜过罪的意志,不再受罪的奴役和管辖,生命得以自由。苏菲以心灵的柔爱胜过了魔咒,使魔咒无法发挥它的力量毁坏苏菲,因为魔咒最大的力量是依靠肉体的衰老使人在苦恨挣扎里心灵衰亡。如经上所说,忧伤的灵,使骨枯干。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战争结束了,哈尔已用尽全力,濒死地倒在城堡的废墟上。苏菲没有慌乱,没有崩溃,坚定地朝女巫走去。女巫躲闪着,手也更加攥紧卡尔西法。卡尔西法同样濒临死境,微弱地呼喊苏菲的救助。苏菲没有痛声斥责,没有武暴夺取,她拥抱着女巫,请求女巫归还卡尔西法。苏菲拯救了女巫两次,面对女巫的无耻无赖,仍以爱的温柔来面对。这是我为苏菲所震撼第二个地方。女巫软化了,归还了卡尔西法。苏菲拯救了濒死的二者,使他们都获得了自由。哈尔重获心灵,卡尔西法重获自由。苏菲的爱光辉烈烈,胜过了死亡,胜过了恶魔,胜过了女巫,胜过了魔咒,也重建了哈尔的内心,让哈尔体会到爱,可以去爱。哈尔的爱让苏菲的爱更加坚定和温柔,面对苦难充满勇气和力量。他们两人在彼此的爱里相互成长,相互联络成熟。

影片的最后,新的城堡在天空中飞翔,有欢乐、有幸福、有爱情居住在里面。他们在爱里获得了自由和丰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