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典故

如题所述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追问

他有什么壮举,比喻什么?

追答

淝水之战就是他指挥的。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受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现在一般比喻免职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失败后准备好重新拼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9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拓展资料: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09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就是他指挥的。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受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现在一般比喻免职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失败后准备好重新拼搏
第3个回答  2012-03-27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是《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为谢安久居东山,所以称为“东山再起”。追问

怎么样了?

追答

具体的很长的说 这是百科的有的
谢安原籍陈郡阳夏,后迁居会稽(绍兴),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作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第4个回答  2011-05-22
【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