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的立意

如题所述

高考作文的立意如下:

“最佳立意”批判(一)

高考是一项严肃的国家行为,高考题目的命题人、参与高考的阅卷人和每一位指导高考备考的教师,担负的都是国家使命。我们且不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上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仅从最低层面上做出认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所有从业者必须遵从的国家规范,是一条不容逾越的底线。

“最佳立意”批判(二)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XX年为54.2%,XX年为51.7%,而XX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XX年为18.3%,XX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鱼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几乎所有采用这份试题的省,区,在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里,都将“最佳立意”局限于“阅读”。

甚者更局限于“忧思”。完全无视“材料的含意”,也无视题目“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明确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需要提请注意,这里规定的原则是“鼓励”,而不是“允许”。但是,我们还始终在“允许不允许”的层面上纠结。

遑论“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了,这是所有承担这项国家使命者的羞耻。为了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从XX年开始,考试中心在高考试题中推出了新型材料作文的写作命题形式。

而与此同时,某些地方高考阅卷的负责人,就开始了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狙击。这些负责人囿于自身认识的陈旧和狭隘,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拟定的《作文评分细则》里,不但不鼓励,不提供,而且不允许,不承认学生的“自由”、“个性”和“创意”。

提出所谓“最佳立意”。对这种公然对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公然无视写作题目明确要求的行径,有必要予以批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