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公共关系调查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为了保证科学性,在公共关系活动的调查实务操作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指导原则:
(1) 全面性原则。社会调查的对象是人,人由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如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信仰、居住环境等条件因素的差异,其态度及行为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复杂图景来。社会调查要把握的当然不是他们中的个别成员的态度及行为特征,而是总体现象的全面情况。根据“大数定律”,前期调查应做到大量观察,必须使观察的量所代表的样本与总体数所表现出的平均值接近。为了在更大程度上符合“全面性”原则,还有必要着重选取某些典型作重点调查。
(2) 代表性原则。由于调查对象在数量上是巨大的,在分布上又是广泛的,因此前期调查只能采取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来进行。样本的代表性对反映总体全面情况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必须使每个个体的抽取都应该得到“均等抽取”、“随机抽取”的机会。
(3) 客观性原则。社会调查在进行中不仅面临着调查对象的问题,同时由于它不可能靠少数几个人单独完成,还容易受到众多调查人员的自身干扰,如调查人员的理解能力、对调查课题的熟悉程度、责任心等等都会影响调查结果,因此,公共关系的前期调查实务操作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要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以保证客观。这主要是指在问卷设计中,对每个问题、每个概念都要进行具体的、确切的涵义规定。客观性原则还要求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测量能获得相同的结果,这就排除了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的误差对调查结论的影响。
(4) 定量化原则。对客观事物从定性分析进入到定量分析,标志着人的认识从笼统、模糊的低级阶段走向了精确、清晰的高级阶段。在社会调查中,定量化原则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①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调查作规划;②运用某种数学模型来搜集和分析调查资料;③用数学关系显示和表达调查的结论。如果说客观性原则旨在防止调查出现误差,那么,定量化原则则是防止出现误差的强有力的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