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价值观的影响

麻烦大家帮忙找找这方面的资料,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目前不少人一味崇拜西洋经验,全力倾心于西方管理的学习,“东施效颦”,忽视我们的国情与民族传统文化,全盘移植西方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的企业经营者不惜巨资,游西欧各国,读MBA,走马观花搞调研,断章取义学管理,结果西方的“真经”没学到,我们的传统也丢失,水土不服,不伦不类。在经营实践中,一些企业理念混乱,机制紊乱,管理陷入了进退为难的尴尬境地。我认为,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土壤,积极借鉴与吸收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才能培育符合中国特色和企业实际的先进企业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辐射广泛,影响巨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学、“道”论,以及“天人合一”、“内圣外王”、“道法自然”与 “无为而治”等“人本”管理思想,对我们协调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管理企业、治理社会、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和平与发展”等哲学发展问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它,不仅是我国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且对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是构成整个东亚文化的基础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80年代以来,东亚已悄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其经济指标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高居世界的前列。特别是二战以后迅速崛起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在制造技术与经济贸易等多个领域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面积不大,资源稀少,其社会经济文化比中国落后了几个世纪。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世人都以为日本这个大和民族从此一蹶不振,需要长期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但事实出乎人们的预料,日本在战后短短的几年内经济迅猛发展,大有超出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趋势。特别是70年代后期,当日本的电视机、录音机、汽车等机电产品相继敲开世界经济大门、大批占领美国市场以后,很快引起了美国和世界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研究日本经济腾飞的奥妙,认为引导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的企业文化是由日本的宗教文化与企业发展所决定的。在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史上,我国的儒家思想和佛教影响很大。大约在公元5至6世纪,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我国的儒学文化与佛教等哲学思想传到了日本。特别是盛唐时期,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颁布了“17条宪法”,在日本普遍推行了以儒、佛两教为主的“和”式统治和以神道教为主的“忠”的国教,在国民中大力提倡对国家、对天皇的绝对忠诚,形成了以“和”、“忠”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和”最初渊源于我国的儒家伦理,但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展,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企业成为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系纽带。我国的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而日本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和、信、诚",注重合作,追求与他人的和谐相处,遵循“和”的理念行事。在日本人看来,如果一个团体或企业失败,多半是由于缺乏“和”的精神,真正实行了“和”的团体,势必会带来和谐与成功。“和”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环境,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使人找到人生的归宿,达到幸福的境界,成为制约和引导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日本企业实行的自主管理、全员管理、集体决策和共同负责,人与人之间的上下沟通,乃至于情同手足,这些都与“和”的观念密不可分;“忠”是一种虔诚的心态和感激报恩的思想,与“和”有着莫大的相似性,它能把企业的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志向和精神动力,使员工心同此向,志同此愿,能把员工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企业就是把这种宗教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用充满灵性的宗教手法来解释企业与社会、员工与上司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把“产业报国”放在了企业经营宗旨的第一位,要求企业家像教父一样传教布道,把“企业的生存目的”提升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发展与生存的高度,教育员工“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感谢而生活”,激励员工“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丰田公司哲学),使员工始终坚信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为了个人和社团,更多的是在追求人类生活的共同幸福,从而把员工的思想引向了希望的最高境界。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年轻人一旦进入到企业,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这家公司。在日本的企业里,员工的工作归公司安排,出差听公司派遣,住家在公司的“园地”,休假则集体活动,结婚由上司主办,有的连蜜月旅行也由公司安排,企业成为员工生老病死、终生依靠的大家庭,员工在思想、感情、道义和责任上与企业融化为一体。这样的企业就像一个宗教组织,员工就像一群狂热的教徒,为维护着他们的信仰,随时可以舍生取义,成为了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日本普遍实行的企业工会制度与年功序列工资制度,进一步把“和”、“忠”的精神理念制度化,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紧张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凝聚了企业力量,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亚洲四小龙地域面积不大、自然资源贫乏,但它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研究和思考,虽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却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比邻中华的韩国,为激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此增强韩国经济崛起的原动力,前总统卢泰愚给公务员制定了四项国政指标,即:民族自尊、民主和合、均衡发展和统一繁荣,把儒家文化作为致富经国的价值观写进了国策。
与我国一脉相承的新加坡,为了对付“全盘西化”的压力和贯彻新加坡的国家价值观,并在1991年1月4日,新加坡政府发表的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五种新价值观念,即:(1)国家先于社会和社会先于个人;(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3)尊重个人和社会支持个人;(4)以意见一致取代争论不休;(5)种族和睦和家教和睦。与此同时,国家在中小学教育中恢复了“儒家伦理”课程,并在整个社会中提倡孝道,进一步提高汉语的地位,大力倡导克勤克俭和重视群体的儒家精神,“把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
一衣带水、同根相连的台湾,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分重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诚信”作为地区发展的立业之本和兴业之道。例如,台北正隆纸业有限公司以“忠、诚、信、实”为经营理念,恪守对客户的服务、品质、交货期和成本的承诺,40年始终如一。为信守承诺,他们不惜代价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使送货服务网络覆盖台湾全岛,并将客户满意度纳入公司管理体系。信誉度的提高,促进了公司的迅速发展,使“正隆纸业”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四、世界百强的纸业公司;中华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和谐、创新、卓越为经营理念,以“互信互利、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经营原则,开展“以厂为家、以厂为校”运动,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香港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培育,。殖民期间,尽管港英当局在民族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长期实施愚民政策和西化教育,但绝大多数香港同胞却仍不忘根本,学国文,讲国语,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许多香港企业在吸收发达国家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很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比如义利两全、诚实经营、勤俭持家等。因此,这种以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培育的数百万香港同胞忍辱负重,勤俭创业,促进了香港经济的腾飞。
由此可见,在塑造和建设企业文化时,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培育和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以此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振兴与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