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从点滴的生活细节中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如题所述

要从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律性,需要家长采取如下措施:

1. 建立规矩:家长应该建立一些家规家纪,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2. 培养责任感:家长应该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或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3. 给予自由: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自主决策和处理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4. 建立奖惩制度:家长可以建立奖惩制度,让孩子在遵守规则和积极行为方面有所激励和惩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5. 倾听孩子的声音: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让他们有参与决策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容易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总的来说,从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律性需要家长的长期坚持和付出,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1
方法1: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反之,如果家长喜怒无常、做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孩子就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婴儿时期,孩子完全没有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完全受冲动与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
到了幼儿时期,孩子逐步发展自律的能力。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帮助和引导孩子。比如孩子喜欢吃糖,有的父母会把巧克力藏起来,尽量不让孩子发现,可是一旦孩子发现,就可能吃得没完没了。如果换个方法,把十块糖一次给孩子,然后告诉孩子多吃糖的坏处,并和孩子商量好每天只吃两块,孩子答应了,就要求他按规定去做。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按规定去做或做得差一点,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训斥,鼓励他继续努力。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作为。一个非常经典的教育例子是:家长事先告诉孩子:“桌上有糖,你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如果能够坚持到下午还没有吃,就会有更多的糖。以此让孩子切身的体会到诱惑在自己身边的感觉以及克服诱惑后的心理成就。孩子渐渐就有了一定的自律。
让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为的技能
也许有的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律的道理,知道要自我约束,知道该干什么事情,而什么事情又不能做。但是,孩子毕竟还很小,有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常常是事后后悔。此时,父母可以提供专门的训练活动帮助孩子。如做手工、剪纸、下棋、画画等需要集中注意力、静下心来才能完成的活动,同时提出时间、质量上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律的能力。
方法4:延迟对孩子需要的满足和抵制欲望
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要让孩子的欲望膨胀。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场里看到了一个自己中意的玩具,非常喜欢,提出让你买给他。咱们家长当时不一定马上答应他,而是可以适时的和孩子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是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学习的方面。等孩子通过一个阶段达到了以上的要求,再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而且也让他们真正的学到了东西,改变了以往的不良习惯。
方法5: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父母亦可与孩子一起调校闹钟,让孩子学习自己起床。设定孩子某个时段做某件事,如几点到几点看电视,几点到几点读书,等等。

方法6: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责任心的发展基本上是认识先到位,行为稍滞后。这是因为,孩子预见事物发展结果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比较弱。父母不要直接给孩子一个唯一的行为后果,而是给他提供两个以上的选项,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7:适时正确地激励与称赞孩子。
错误的夸奖:“你真棒!”“你真聪明!”……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项测试,他们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这些孩子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有挑战(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当孩子这次做的比上次好时,我们可以夸奖他努力的过程;可以说出我们看到的情景,并告诉孩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可以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有自制力、自我管理);还可以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所以,正确的夸奖是,称赞孩子的行为过程和优秀品格。
第2个回答  2023-04-11
要从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家长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培养自律能力很重要。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就寝的习惯,并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
2. 设定目标和计划:教导孩子为自己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这将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3. 定期检查和反馈: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并及时给予反馈。当孩子完成目标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4. 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承担责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这将有助于他们在面临选择时更加谨慎和自律。
5. 养成良好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如整洁、守时、礼貌等,这些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自律品质。
6. 培养独立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逐渐增加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让他们更具自律精神。
7.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展示自律的品质。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自己要做到自律。
8. 创造良好环境:营造一个有序、宁静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长可以在家里设立学习区域,让孩子专注于学习。
9. 学会拒绝诱惑:教育孩子学会在面对诱惑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让他们明白短暂的快乐可能会影响长远的目标。
10. 鼓励自我反思:教导孩子定期进行自我反思,以便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出改进的方法。
第3个回答  2023-04-11
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引导。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从点滴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如固定的起床、吃饭、学习、休息和睡觉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培养自律精神。
分配家务任务:让孩子承担一些适合年龄的家务任务,如收拾玩具、整理床铺、洗碗等。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
设定目标和计划:鼓励孩子为自己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计划去实现这些目标。这将有助于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律。
鼓励自我激励: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激励,让他们认识到自律带来的好处,如成绩提高、技能提升等。这样,他们会更愿意自律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为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家长,你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有很大影响。通过自律的生活,你为孩子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这样,孩子会更容易学会自律。
适度的监督和指导:在孩子养成自律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应适度地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进步。
培养耐心和毅力: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耐心和毅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挫折时,依然能够坚持自律地去解决问题。
赞美和鼓励:对孩子在自律方面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赞美和鼓励。这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继续自律的动力。
教育孩子学会权衡:让孩子了解到生活中的权衡和选择,教会他们在面对诱惑时,如何做出有利于自己长远选择
第4个回答  2023-04-11
养成自律习惯,如果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出来,将会给孩子未来的人生带来巨大的益处。而要想让孩子形成自律习惯,需要在点滴的生活细节里下一些功夫。
从小事做起。家长可以从孩子的日常行为入手,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规律,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意识到规律性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这是最基础的步骤,也是孩子养成优秀习惯的基石。
建立奖励机制。适当的奖励对于孩子的自律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完成家务可以奖励一点小零花钱,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获得额外的电视时间等等。这样的奖励可以让孩子更加愿意遵守规则,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可感。但是,奖励的方式不应过于丰厚,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功利心理,从而达不到培养自律的目的。
引导孩子自我管理。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例如计划表、备忘录等来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例如让他们自己决定玩具收纳的方式、自己规划完成作业的时间等等,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管理自己,能够更好地执行计划和管理时间,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养成自律习惯。
提供正面榜样。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身临其境。如身边有自律的成年人,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了解他们是如何做到自律的,从中汲取理念,形成习惯。可以是父母亲戚,也可以是周围的老师、朋友的家长等等,只要是孩子所接触到的在某方面有表现的人,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自律的对象。
总之,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下点功夫,同时也需要耐心和恒心。只要坚持下去,孩子的自律能力定会逐步提高,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家长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