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导学与评价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问的答案!

如题所述

在学校听课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受观摩课的影响,把两个课时的内容集中在一课时完成,而另一课时则用大量的练习来查缺补漏,既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针对这一情况,五华区小语教研室开展了“合理分配课时容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向全区展示了先锋小学陈文老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让老师们进一步掌握合理分配课时内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温故导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两篇课文?通过学习,你明白了哪些人生道理?
  生1:我们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和《最大的麦穗》两篇课文。
  生2:我明白了人要乐观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这个道理。
  生3:我明白了一个人虽然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把握住眼前的机会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点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有专题,这样的导入既恰当地引出课文内容,又复习和强调了本单元的专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通读课文后,找出生字所在句子,再读一读。
  师:请同学读生字所在的四句话。
  教师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生字。其他学生先描红、再抄写。
  三、生字拓展练习
  学习生字“魁”。
  师:“魁”字出现在课文中的加拿大魁北克省这个词语中。请同学们查字典,看看“魁”字还有哪些义项。
  生:“魁”字在字典中的义项有:①为首的,如魁首;②高大,如魁伟。
  学习生字“贞”和二类字“柘”。
  师:我们再来学习生字“贞”和二类字“柘”。松、柏、柘、女贞都属于植物。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四种植物。
  生1:松树凌霜不凋、冬夏常青,饱经风霜而生机勃勃!因此,古人视松为长青树。
  生2:柏是常绿针叶树,呈金字塔形。
  生3:柘是落叶灌木,生长极为缓慢,树龄均在50年以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生4:女贞耐寒性好,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四种植物的介绍为后面理解为什么只有雪松存活下来做了铺垫。)
  学习生字“篷”。
  师:大家看这个“篷”字和哪个字特别像?
  生:“蓬”字与“篷”字是形近字。
  师:请同学们查字典,看这两个字的字义有什么不同,并完成下面练习。
  ()乱 帐()
  ()勃 车()
  (点评:对形近字,老师采用先让学生看字形,再查字典了解字义,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看得出这样的练习是老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的。)
  学习生字“丫”。
  师:这个字看着简单,但是特别容易出错,我们再来书空一遍这个字。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脉络
  师:请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1: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省一条山谷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生2:课文是按说出谜——揭开谜底、得到启示的顺序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谜、谜底、启示)
  师:请同学按顺序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五、归纳小结
  这节课通过走进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我们了解了在那里存在着一个奇异的景象。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魁北克省的山谷去探究这一奇异景象之谜。
  (点评:本课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简洁。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二是识写结合,识字、写字一齐落实。课堂无冗长的分析,为的是节省时间,有效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谁能看着板书复述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山谷中的谜是什么吗?
  生: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种奇异的景象是一个谜。
  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即谜底。
  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我认为谜底是东坡雪大,其他树的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只有雪松能在这里生长。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的特点是先提出问题,造成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自主寻求答案。)
  二、精读感悟
  师:这个谜底是课文直接告诉我们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继续探究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
  生:原因是东坡雪大,而西坡雪小。
  师: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客观原因是东坡雪大,而西坡雪小。那么,主观原因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请你们找一找。
  生:雪松的本领是主观原因。
  师:雪松的本领是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或许能找出答案。
  生: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述雪松本领的这段文字: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教师多媒体演示该情景。)
  (点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适时而恰当,教师的演示使这段对雪松本领的文字描述具体可感,直观化了。)
  师:同学们,作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松独有的本领。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三、感悟旅行者的话
  师:同学们,正是雪松具有弯曲和反弹的本领,所以它存活下来了,而其他的树却——
  生:被大雪压死了。
  师:作者是怎样凸现雪松这种本领的呢?
  生:作者通过与柘、柏、女贞等杂树的对比来凸现雪松的本领。
  师:这就是对比的手法。课文让我们知道了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和事吗?
  生: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卧薪尝胆》,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到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回到越国后,勾践立志报仇雪耻。他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褥子。经过二十多年励精图治,越国终于转弱为强,灭掉了吴国。
  师:这是一个学会退让,以退为进取得最后胜利的例子。请同学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点评:在第二课时里,老师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始激起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内容,重点朗读,再次激疑,并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自主释疑,说出自己的感悟。同样是读,第二课时与第一课时读的要求和目的都不同。制订明确的、可操作的课时目标,是避免语文课堂教学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6
每个学校的答案不同。你是哪个学校的?追问

长征。准确说是实小

追答

对不起,我没有

第2个回答  2012-03-26
dc
dc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