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些“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科学家的事例

如题所述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成为一代诗圣!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比如悬梁刺骨的孙敬,他是一个晋朝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端系在房梁上,每当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醒,醒后便继续读书,就这样他成了一个用悬梁来防止自己睡着的名人。还有刺股的苏秦,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于是,他决定要争口气。以后,他就废寝忘食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静悄悄时,苏秦已经是头昏脑胀,总想睡觉,他就立即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来的名人苏秦。 再如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家晚上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洞里传出来的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 还有现代的徐悲鸿,他的画闻名中外,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从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小学二年级时,我学了国画和电子琴,那时老师抓得很严,我自己也是非常地勤奋,每天晚上都坚持画画、练琴,一年后,我通过了国画二级考试和电子琴的四级考试。可惜后来美术老师不教了,我自己也逐渐地放松了画画的练习,从天天画一张到一星期画一张,就这样逐渐荒废了。对于电子琴的学习,我有始有终,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我坚持每星期日都要乘两个多小时汽车到学校去学习,回家总是天已经全黑了。回家后,我也是坚持每天晚上都练习近一个小时,再加上父母的督促,我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我在画画和电子琴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都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6
①爱迪生为了研制电灯,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小时,2小时,3小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因此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后来,爱迪生又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②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发现镭【1898年】,为了证明镭的存在,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尝试和努力。在一个破棚子里,亲自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日以继夜地工作了三年零九个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提炼,最终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物质,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2个回答  2012-04-19
爱迪生发明电灯: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瓦斯灯),但是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爆炸,人们对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实上,爱迪生为自己订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改良照明之外,还要创造一套供电的系统,于是他和梦罗园的伙伴们,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这前前后后花了整整30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26
爱迪生发明电灯: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瓦斯灯),但是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爆炸,人们对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实上,爱迪生为自己订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改良照明之外,还要创造一套供电的系统,于是他和梦罗园的伙伴们,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这前前后后花了整整30年。
第4个回答  2017-06-26
保罗·埃尔利希(也有翻译为保罗.欧立希),他研发了砷凡纳明,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能有效地治疗梅毒而毒副作用又较小的药物,这种药又称为606,据说是保罗·埃尔利希试制它到第606号染料才获得成功而名,这也意味着保罗在前605次的实验中都失败了,如果他当时没能坚持下去,就没有606这种药物了。606虽然后来其因为副作用太大而被国际禁止使用,但它是青霉素发明之前治疗梅毒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