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题所述

因为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
另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每年实际增速比“十五”期间高出3个百分点,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农村经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农民土地权益缺乏有效保障。侵犯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现象经常发生,农民缺乏充分行使自己土地权利的能力。土地收益分配明显向城市、向非农部门倾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有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金融改革明显滞后;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尚未形成。城乡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进城农民工不能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等。
综上所述,要解决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必须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这样才能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4
农业是基础,老百姓衣食之本。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
2.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
3.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第2个回答  2012-04-12
利民之根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