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的个人总结

如题所述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扩展资料: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3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见“不奉法度”者,即严惩不贷。他曾上书汉元帝,表达其“不待时而断奸臣之守,悬于都市,编书其罪”的决心,并痛斥“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的小人之举。他的这种人品和气质,对诸葛氏家族影响很大。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珪,字君贡,在东汉末做过泰山郡丞
军事上的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不足之处
1.用人上的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有勇无谋。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蜀国在今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其次是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2.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并能建大功。时魏延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潼关,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未同意。后邓艾灭蜀,正是用偷袭之策。司马懿在给其弟司马孚来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此话虽有夸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以击马超,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共有25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铉、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微,赵姬生乐陵王曹茂。其中长子曹丕曹操认为笃厚恭谨,立为后继,成为后来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国演义中提到他黄须,勇而无谋;三子曹植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虽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四子曹熊体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长女曹节,次女曹宪,三女曹华,均嫁与汉献帝为妻。曹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与苏轼一家并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观沧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败袁绍后于河南延津县附近所作,《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他的高远志向,公元208年冬于湖北汉口西南长江边赋歌《短歌行》,抒发出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如果说诸葛亮和周瑜比智谋,那无论你们信不信,即使给周瑜十次、一百次、一千次的机会,他都赢不了诸葛亮,好比毛泽东打蒋介石,蒋介石多厉害,黄甫军校的校长,周恩来等人都是从那个学校毕业的军事家,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他那个校长可不是白当的吧。从他五次围剿共产党就可以看出其谋略的出众,但是他还是被毛泽东以四渡赤水突破了出去。后来国民党那么多部队被以十三个人起家的共产党赶去了台湾,能说蒋介石废物么?如果不是由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早完了。可笑的城市攻防战,没有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共产党如何能抗击前几次围剿呢?所以说毛泽东和蒋介石打多少次总的来说都是毛泽东赢,蒋介石的胜利只能是小范围的!所以诸葛亮和周瑜比智谋,周瑜最后一定输,可能会赢几场,但无法改变局势,就好比袁绍和曹操,双方各有胜负,最后还是曹操赢。
而说道带兵,则周瑜厉害了,怎么说他也是都督,管理军队的方面绝对比诸葛亮强,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因操劳过渡而出身未捷身先死了,他就是不会管理军队,事事躬亲,没有替他分担的人,导致超越了丞相的权限,大小事宜全管,如何不累死?他又不是神仙。有人会说了,他是感激刘备的情谊才如此,其实不然,是因为他身为丞相,又是军师,只负责出谋划策,让军队该怎么打仗而已,具体管理军队则是那些大将的事了,开始时诸葛亮就把控着军队,一直到后来都把控着军队,导致手下大将新的血液无法输进,最后促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笑话。而说道智谋,诸葛亮比周瑜高一筹,而往往就是这一筹,总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周瑜想的什么,诸葛亮都能料到,从而巧妙地取荆州、夺四郡。周瑜只有望而兴叹的份,难道说是周瑜智谋比诸葛亮高,看不起他,把荆州和四郡送给他了吗?而他死其实功于曹操,曹操留给曹仁的锦囊妙计是导致周瑜真正死亡的直接原因,诸葛亮只是促成而已。其实是诸葛亮比较阴险,知道周瑜这样年轻有为的帅才活下去是一大危害,在自己攻魏时不能保证他不背后捅刀子,跟周瑜想除掉他一样,所以他就痛打落水狗,弄死了周瑜。这样东吴就不足为患了。其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有陆逊这个人,要不荆州没准就不会丢了!
总之,周瑜和诸葛亮,无论我们怎么讨论他们,事实还是周瑜死了,不管他如何厉害,死人无法杀人!诸葛亮施展他的抱负,成为智慧的化身,而周瑜只能做诸葛亮智慧绝伦的陪衬品,这就是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之间不公平的关系!因为蒋介石现在在我们大多数的人的眼里一直认为是比较废物的人,他只是为了来衬托毛泽东的。如此而已!!!!
在《三国志》里陈寿把诸葛亮和周瑜都评价为:“出师未捷身先死”但诸葛亮和周瑜要排个名次的话,那就难了。
在谋略方面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智谋比周瑜要高得高。诸葛亮有:博望坡孔明初用兵,火烧新野,智取汉中,六出祈山等。周瑜则有:帮助孙策攻下曲阿,收降太史慈等。这么比起来,诸葛亮就胜过周瑜
在政治方面
孙权评价周瑜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把东吴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有一些谋士帮助他),而诸葛亮呢?任用人才时,连杨仪都不知他是小人,魏延这种人才却不懂得用,只凭着自己的第一印象,这样不仅害了自己,害了蜀国,害了百姓。
在其它方面
周瑜的剑术比诸葛亮强,因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演义里,周瑜都算是个文武双全的帅哥,而诸葛亮在人们的心里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者,很少见到诸葛亮用武器的,顶多是他那把扇子。弹琴他们两个都会,《三国志》里记载:“曲有误周郎顾”,而诸葛亮曲在出茅庐前(估计一般回唱歌的文人,一般都会)和用空城计的时候弹过。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最终把周瑜气死里,演义里说周瑜是因为气量小才被气死的,可是,在六出祈山的战役中,诸葛亮把政治上的强敌李严给撤官了,连蜀后主刘禅都替李严求情,可诸葛亮还是把李严撤了,这难道不能说明诸葛亮容不下人吗?
那请问:你们是觉得诸葛亮厉害呢,还是周瑜厉害呢?

睡前随意看了看《三国演义》,不由对诸葛亮和周瑜有所看法,“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一声长叹为世人留下了总结自己的话柄,周瑜真的不如诸葛亮吗?我看未必:
1、周瑜的果断、厉行胜于诸葛亮
决定抗曹火烧赤壁,连续运用智谋,果断采用可行之方案,致使此役一举成功;而诸葛亮呢?明知方案可行,也不直接道明,或许是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吧,总之略显寡断。夺取荆州,按照他之谋,或许很快能达到目的,且不至于和东吴结怨,可是他没有力谏并陈述厉害,致使后来发生多次不必要的争端,为日后统一全国埋下了隐患。
2、诸葛亮心胸未必比周瑜宽广
人说周瑜心胸狭窄,被诸葛亮三气而亡;可是诸葛亮采用如此计谋除去周瑜难道没有报赤壁决战时加害之嫌?
偶尔之感,或许有不到之处,但愿梦里能够与他们相会,然后加以开导,或许醒来三国已变成一国矣!
回答者:huangyahan - 高级经理 六级 10-22 21:43

楼主不要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周瑜是武将,诸葛亮是文臣……一个名将一个名相,如果真要把他们俩相比,那不妨把周瑜的“二分天下”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比比吧……

诸葛亮政治胜过周瑜,而周瑜军事统帅能力又胜过诸葛亮!
可以说,不分上下!可是,似乎有不少人,认为就战略,周瑜的二分是个失误,是很难实现的!相对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很明显了,诸葛亮的战略比周瑜要高!
但是,我要说,这是错误的!
这张贴,我就是要全面分析+有说服力的根据来证明一件事!
就是--------论战略,周瑜远远胜过诸葛亮!
周瑜的南北对立
“二分天下”,和曹操南北对立!这是周瑜为东吴策划的战略思想!
不管是隆中对也好,南北对立也好!这2个战略思想,都第一时间描向了荆州!
可是说,早在曹操南下之前,刘表未死的时候!东吴就以前盯上了荆州!
周瑜生擒邓龙,以及二讨江夏,终破黄祖等等胜利!这一切说明了,刘表根本不是孙权的对手,荆州归东吴,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却出现了曹操南下的问题,导致了突发性的变化!
那么,首先的问题就是抗曹!是鲁肃先去找的刘备,然后是刘备让诸葛亮到江东“回礼”!最后,孙刘联盟!包括赤壁的水战胜利,和黄盖的献计,周瑜的策划,乌林的火攻,孙刘联盟的追击!
还有,南郡的攻占!这一切都标志着,战略和历史,都顺着东吴的有利而发展!
然而,又出现了一个变化!就是刘备的问题,刘备对荆州也是非常“渴望”的!而周瑜看“人心”的眼光确实比孙权和曹操更准!刘备的存在,就是周瑜战略思想上的一个“障碍物”!在周瑜攻南郡不下的时候,刘备就趁机占了荆南四郡,但是,这四郡开发很差,战略价值很低!
所以,周瑜也劝过孙权,让他软禁刘备,就是不灭掉他,也要在名义和实力上控制刘备军!
但是,孙权放弃了这个计策!终导致了,赤壁之后,刘备大捞便宜,吃尽了甜头!
而周瑜手中有南郡和夷陵,完全为东吴打来了入蜀的门户!
周瑜可以不用经过西川险要的地形,直接走水路,逆流而上,直插白帝城入西川内部!
东吴的将军,东吴的士兵,东吴的统帅!无疑是相当强盛的!
再看刘璋,无能的君主,仁义的似乎很愚蠢!叛变的属下!
总之,东吴对西川,实力,人才等多方面,是有优势的!
因为周瑜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去世的,所以,我只能做多方面的假设来说明!
东吴入蜀,无疑刘备是个关键!
即使再怎么假设,刘备也只有2种选择!
1,给周瑜背后捅一刀!
那刘备这是找死!周瑜完全可以回师反击,而孙权也不是吃素的!左右夹击之下,刘备不是找死是什么?大不了,同归于尽,让曹操统一天下,我想,刘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是不会这么愚蠢的!就算他成功了,那他也别想入蜀,孙权难道就不会给他也捅一刀吗?如果孙刘联盟破灭,对谁也没好处!
还有一点,周瑜可是看刘备相当准确,他是不会给刘备捅刀的机会的!他一定有自己的策划,然而,他在那个关键时刻去世了,我再假设下去,就不和实际了!
2,打着联盟军的名义,继续捡便宜!
这应该是最和实际的!如此,东吴自然也没什么坏处!
总之,对于刘备,周瑜始终要处理他的!也就是他早死,便宜了刘备!
先暂时说到这里,下面说“三分天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
这个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刘备见面的时候,给他分析的战略!
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诸葛亮就是一句空话!说了和没说一样!
第1个问题!取荆州(诸葛亮能预料)
刘表占据荆州多少年了?而一个寄人篱下的刘备在他底盘反叛?更别说,还有一个对荆州势在必得的东吴!刘备要是在荆州乱来,那得意的是孙权,孙权可是无时无刻不盯着荆州!
小结:对于这一点,很明显是个问题,而诸葛亮是一句空话略过,完全没有什么计划!而且,东吴对于荆州的问题,是诸葛亮没有计算到的!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第2个问题!破曹问题(诸葛亮能估计到,因为曹操肯定是要南下的) 诸葛亮在“隆中对”说过了,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实力强盛,暂时不可一争!
这也太好笑了吧!你诸葛亮不争,可曹操还不放过你呢?眼前的问题,是十分危险的,随时面临曹操南下!到时候,刘备怎么办?诸葛亮说了吗?不还是一句空话略过!
看看,曹操南下的时候,刘备那个“惨”!诸葛亮人呢?不是说要北伐吗?
要不是鲁肃先来找刘备说联盟的问题!我看诸葛亮怎么北伐?
第3个问题!周瑜的死!(诸葛亮不能预料) 这还真是便宜了刘备!
第4个问题!连哄带偏得到的益州!孙权不加阻止!(诸葛亮不能预料) 又便宜了刘备!
孙权是出于孙刘联盟的考虑,和刘备一起打益州!
而刘备,化装那个仁义的,又是说刘璋和自己都是汉室宗亲,又是西川地形险要!
阻止孙权进军西川,而刘备呢?结果自己去吃这快“肥肉”!
刘璋把刘备当好人,拿兵拿钱,养了刘备足足一年的时间!而刘备,突然翻脸不认人,在加上西川那一群叛徒!一群内应!而孙权为了孙刘联盟,也不出兵阻止,又便宜了刘备!
真的,我第一次了解到,有这么无耻打仗的人! 第5个问题!汉中
第6个问题!北伐 总结:大家可以看到,诸葛亮当时见到那个寄人篱下,无一席之地的刘备!
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很明显,是眼前的大问题,而他,几句空话,直接略过!
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很明显,诸葛亮在没有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的情况下,他无法预料! 而诸葛亮是直接和刘备谈论到北伐了!还真是搞笑!这牛“吹”的也太大了吧
而老天也太偏向诸葛亮了吧!种种巧合和意外,还真给刘备一个跨荆,益! 还有,跨荆,益,其中有许多意外和巧合!包括周瑜的死!而着当中的首功也不是诸葛亮的! 最后,最后,我说一句很简单的话! 诸葛亮第一次见刘备,说了个“笑话”!而种种巧合和意外,还有法正等人的“努力”迎合了诸葛亮的这个“笑话”!而诸葛亮呢?最终,他说了这个“笑话”但是,不是他完成的这个“笑话”!因为,这是一个“笑话”!
而后来,这个“笑话”使得诸葛亮的战略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真是上天玩弄人间!
诸葛亮政治胜周瑜!
周瑜军事统帅能力,胜诸葛亮!
周瑜战略胜诸葛亮!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在三国中,诸葛从无到有从生到死都几乎以神的身份存在,在罗贯中笔下,整个三国里,诸葛是权衡了三国势力的神灯,如果没有他似乎周瑜都不会决定北抗曹操,没有他,几乎从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没故事可写了
不过神的身份没有改变历史,这也就不可避免的显出了一些诸葛的人性一面
从整体来讲,诸葛是一个冷静沉着的人,从三顾茅庐时虽期待名主却又不失气度,既考验了刘备又体现了他冷静思考眼前一切的一面,又在面对曹操大军逼近的时候,劝东吴抗曹,争夺荆州九郡,坐怀不乱退魏五路大军等故事中,冷静的让任何人都比不来
另外他是一个很会捉人心思,很能了解别人的性格,像对关羽的性格,张飞的性格,周瑜,鲁肃,司马懿等都被他抓心思抓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他会百战百胜
但他又有缺点,比如对蜀国的人才运用上的过度谨慎,导致蜀国人才断层以至亡国 .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2-08
诸葛亮充其量是个政治家,不配算军事家,毛泽东就批评过诸葛亮不配算军事家,因为他虽然有军事理论,却是个常败将军,几乎没打什么胜仗。

按照正史,蜀国没有一寸土地是诸葛亮打下的。三国演义写的诸葛亮的胜仗全部是虚构的,或者移花接木从别人头上抢功劳硬安到诸葛亮头上的。

1 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2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诸葛亮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3 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4 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甚至把败仗写成了胜仗,例如第二次北伐攻打陈仓,明明是败了,小说却写成是胜仗,为了美化诸葛亮而颠倒黑白。

5 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6 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等均为虚构。

7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8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管粮草。

9 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非诸葛亮

10.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11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12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13 .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后勤内政,用兵并不是强项。

14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而且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15 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16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17 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18 张郃:张郃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郃….(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张郃)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郃也不是中伏,

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其实正史上的张郃相当厉害,诸葛亮曾屡次败于张郃之手。 )

19.八阵图退陆逊:陆逊退兵是因为魏国要攻打吴国,陆逊怕腹背受敌才退兵,八阵图只是个普通的行军阵法,并无此神奇功效。
第4个回答  2007-12-03
历史评价
陈寿: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②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③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④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⑤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⑥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
人物评价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刘备:①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曹睿: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