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

与伊索寓言相关的内容,可以是内容简介,作者资料等

琳琅故事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1
伊索,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传说他是个奴隶,后获得自由,因“亵渎神明”终遭杀害。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三世纪成书。相传其中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做,"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 随着"西学东渐",《伊索寓言》在明朝传入我国。第一个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在中国生活期间撰《畸人十篇》,其中便介绍过伊索,对《伊索寓言》做过称引。他之后的传教士庞迪我也在《七克》中介绍、引用过《伊索寓言》。我国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况义》。清代之后,出现了许多种《伊索寓言》译本。上述情况表明《伊索寓言》在我国流传之久,它至今仍令人喜闻乐见,爱不释手。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伊索寓言》曾对其后的欧洲寓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索寓言传统,借用了《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并称自己的寓言是"伊索式寓言"。公元2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巴布里乌斯则更多地采用了伊索的寓言故事。这种传统为晚期古希腊罗马寓言创作所继承。文艺复兴以后,对伊索寓言抄稿的重新整理和印行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寓言创作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不少出色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通过把动物拟人化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这些动物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1-30
伊索讲寓言劝战
一场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在古希腊某地区爆发了。起义军攻打城市、占领庄园。奴隶主惊恐万分,一方面调动军队,镇压奴隶起义;另一方面对奴隶起义领导者许以高官厚禄、华宅美女。有的人动摇了,想通过投降谋取好处。起义军面临着瓦解的危机。

寓言家伊索(约公元前6
世纪)知道后,给动摇者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百鸟绝迹,千兽怒吼。冻得全身发抖的猎人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头巨大的野熊,他小心举起了猎枪,瞄麻野熊的咽喉,准备扣动板机。野熊十分危险,突然,他对猎人说,“何必一定要开枪呢?”有些吃惊的猎人降低了枪口,回答说:“我想要一件温暖的熊皮大衣,抵挡严寒!”

“行啊!”野熊仍然镇静自若他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这样吧,咱们再具体谈判条件!”

于是,猎人同野熊坐下来谈判了,通过一番喋喋不休地争吵,最后达成妥协。过了一会儿野熊独自走开了,它满足了要求——填饱了肚子,而猎人也如愿以偿,穿上了他想要的温暖的熊皮大衣。

伊索最后说:“原来,野熊把猎人吃掉了,它就填饱了肚子;野熊把猎人吃掉,猎人就在熊肚中‘穿’上了熊皮大衣。这样,两者各自的要求似乎都达到了,虽不违反他们的谈判协定,但猎人却丧失了生命。如今奴隶主劝降,我们如果和他们讲和,不就像猎人和熊谈判,会有好结果吗?到头来把起义军断送在敌人手里,谁还逃得了任人宰割的厄运呢?”

那些动摇者听了伊索的一番话,开始回心转意,再也不提和谈的事,继续英勇地坚持斗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