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人类探索太空的......

求!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文字,视频,图片等关于人类探索太空的都可以!回答详细本人另加35分!!!!!!!!!!!!
网址也行!越多越好 答的好本人再另另加90

月球
http://www.cindoo.com/s?name=%D4%C2%C7%F2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4806.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08550.html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
http://hi.baidu.com/hbahn
双脉冲星
http://baike.baidu.com/view/347690.html
科报网:http://www.stdaily.com/gb/node/2005-01/21/default.htm
大众天文网:http://allastronomy.lamost.org/
谈天天文网:http://www.2-sky.com/
空间天文网:http://space.lamost.org/
历程http://www.southcn.com/tech/special/szlh/htkp/200510100836.htm
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 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
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1970年4月15日 阿波罗13号机组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 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1984年7月25日,苏联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走“礼炮”7号空间站的舱门,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太空行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升天后,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23分,顺利返回神州大地,是中国第一个载人进入太空,圆了中国人的愿望,还圆了400多年前明朝人万户想乘上火箭升空的梦想
2004年10月24日,苏联/俄罗斯的航天员在太空共飞行了16858.71人/天。是世界上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国家。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号将要发射出一个重372公斤(820-lbs)的0铜质撞击舱,以每小时37,015公里(23,000 mph)的速度,撞击进入坦普尔1号彗星的岩石和冰的彗核。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一是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二是为了防止2036年阿波菲斯撞击地球而做试验。
2006年07月17日 21:15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陆。
2007年9月14日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形、研究元素分布等,日本研究人员称,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第一步。
2008年印度计划探测火星
2010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废止,之后航天飞机将不再造,升级为空天飞机,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2010年,国际空间站将建成,总重量423吨,长108米,宽88米。有6个实验室,33个标准有效载荷柜,可载6至7人。这将是最大的空间站。
2012年人类计划在月球拟建基地。
2026年美国计划把人类送入火星
太空的含义:http://baike.baidu.com/view/31262.html?wtp=tt
日食:http://baike.baidu.com/view/5499.html
月食:http://baike.baidu.com/view/5679.htm
红移:http://baike.baidu.com/view/6268.html
寿星:http://baike.baidu.com/view/29161.html
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207471.html?si=10
太空新闻:http://www.xhxw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14
探索太空的组图:http://tech.sina.com.cn/d/2007-10-03/18541775488.shtml
嫦娥一号卫星视频:http://news.cctv.com/china/20071113/100006.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30
大家都说探索月球和火星的

我给你找了些探索金星的资料,有兴趣可以看看,以下是文章内容

尽管探测金星的飞船已经有20多艘,但金星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欧洲空间局计划于10月26日发射“金星快车”飞船,研究金星的大气层、等离子体环境和表面的形态。这艘飞船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4年的时间,研制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因此将此飞船称之为“金星快车”。

温度470℃,大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历时9年方揭开金星神秘面纱。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的大小、质量和密度等许多方面与地球相近,稠密的大气和厚厚的云层,使人们无法从地球上看清金星的面目。

1961年2月12日,苏联发射了“金星1号”飞船,这艘飞船643公斤,在距金星9.6万千米处飞过,进入绕太阳轨道后失去联络,结果一无所获。

1962年8月27日,美国发射了“水手2号”飞船,它于1962年12月14日到达金星附近。星载微波辐射计测量了大气深处的温度,红外辐射计测量了云层顶部的温度。磁强计的测量结果表明金星磁场很弱,在它的周围不存在辐射带。

1967年6月12日,苏联发射了“金星”4号飞船,同年10月18日进入金星大气层。“金星”4号的着陆舱直径1米,重383公斤,外表包着一层很厚的耐高温壳体,设计极限压强为25个大气压。着陆舱进入大气层后展开降落伞,在降落伞的作用下缓慢下落,探测数据及时发送到轨道舱,然后返回地球。当着陆舱下降到距离金星表面为24.96公里时,信号停止发射,估计是着陆舱被金星的高气压压瘪了。

“金星”5号的发射时间为1969年1月5日,它的设计同“金星”4号非常接近,只是更结实一些。在着陆舱下落过程中,获得了53分钟的探测数据。当着陆舱下落到距离金星表面约24~26公里时被大气压坏,此时的压力为26.1个大气压。

“金星”6号于1969年1月10日发射,同年5月17日到达金星。着陆舱一直下降到距离金星表面10~12公里。1970年8月17日,苏联发射了“金星”7号,并于1970年12月15日到达金星。该飞船的着陆舱能承受180个大气压,因此成功地到达了金星表面,成为第一个到达金星实地考察的人类使者。

传回的数据表明,温度高达摄氏470度。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氧、氮等气体。至此,人类撩开了金星神秘的面纱。

金星环境复杂多变,天空是橙黄色,经常下硫酸雨,一次闪电竟然持续15分钟!

1972年到达金星表面的“金星8号”化验了金星土壤,还对金星表面的太阳光强度和金星云层进行了电视摄像转播,金星上空显得极其明亮,天空是橙黄色,大气中有猛烈的雷电现象,还有激烈的湍流。

1975年至1984年是金星探测的高潮期。1975年6月8日和14日先后发射了“金星9号”和“金星10号”,于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分别进入不同的金星轨道,并成为环绕金星的第一对人造金星卫星。两者探测了金星大气结构和特性,首次发回了电视摄像机拍摄的金星全景表面图像。

1978年9月9日和9月14日,前苏联又发射了“金星11号”和“金星12号”,两者均在金星成功实现软着陆,分别工作了110分钟。特别是“金星12号”于12月21日向金星下降的过程中,探测到金星上空闪电频繁、雷声隆隆,仅在距离金星表面11公里下降到5公里的这段时间就记录到1000次闪电,有一次闪电竟然持续了15分钟!
从1978年起,美国把行星探测活动的重点转移到金星。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分别发射了“先锋-金星”1号和2号,其中1号在同年12月4日顺利到达金星轨道,并成为其人造卫星,对金星大气进行了244天的观测,考察了金星的云层、大气和电离层;还使用雷达测绘了金星表面地形图。“先锋-金星”2号带有4个着陆舱一起进入金星大气层,其中一个着陆舱着陆后连续工作了67分钟,发回了一些图片和数据。金星上降雨时,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金星地形和地球相类似,也有山脉一样的地势和辽阔的平原;存在着火山和一个巨大的峡谷,其深约6公里、宽200多公里、长达1000公里;金星表面有一个巨大的直径达120千米的凹坑,其四周陡峭,深达3公里。为了在探测金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国宇航局决定要利用其在雷达探测技术方面的先进设备,透过金星浓密的云层,详细勘察金星的全貌和地质构造。

1989年5月4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带上太空,并于第二天把它送入金星的航程。“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重量达3365公斤,造价达4.13亿美元。“麦哲伦”号装有一套先进的电视摄像雷达系统,可透过厚厚的云层测绘出金星表面上小如足球场的物体图像,其清晰度胜过以往所获金星图像的10倍。“麦哲伦”的中心任务是对金星作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探测研究,通过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研究金星是否具有河床和海洋构造,因前苏联有科学家推测,大约40亿年前金星上有过汪洋大海。

金星快车的使命:测量二氧化碳,如何闪电放电,以及火山运动。金星快车的科学目标包括大气物理、亚地表和地表研究、等离子体环境以及太阳风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通过在近红外透明窗口的光谱学研究低层大气成分是金星快车计划的一个主要目的。金星上的云,至少部分云有形成高带电小滴的硫酸粒子,提供闪电的势能。在大气中产生的甚低频波已经由“金星”系列着陆器探测出来。但金星上闪电的性质、以至是否存在仍然有争议。用新的数据解决这个争议对理解这个类地行星的大气如何充电和放电都是很重要的。

先锋-金星号对紫外气辉的遥测和实地探针测量表明,向阳面超过140公里处温度相对低,尽管金星距太阳近,但穿过日夜界面急剧下降到一个非常冷的背阳面温度(110公里)。这种强烈对比的热层情况在太阳系中找不出第二个。金星可能是显著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点,金星快车还将对金星上火山口和其他地质特征的构造分裂进行探测。
第2个回答  2007-12-05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太多了,我只简要的帮你归纳:
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 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
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1970年4月15日 阿波罗13号机组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 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1984年7月25日,苏联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走“礼炮”7号空间站的舱门,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太空行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升天后,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23分,顺利返回神州大地,是中国第一个载人进入太空,圆了中国人的愿望,还圆了400多年前明朝人万户想乘上火箭升空的梦想
2004年10月24日,苏联/俄罗斯的航天员在太空共飞行了16858.71人/天。是世界上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国家。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号将要发射出一个重372公斤(820-lbs)的0铜质撞击舱,以每小时37,015公里(23,000 mph)的速度,撞击进入坦普尔1号彗星的岩石和冰的彗核。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一是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二是为了防止2036年阿波菲斯撞击地球而做试验。
2006年07月17日 21:15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陆。
2007年9月14日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形、研究元素分布等,日本研究人员称,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第一步。
2008年印度计划探测火星
2010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废止,之后航天飞机将不再造,升级为空天飞机,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2010年,国际空间站将建成,总重量423吨,长108米,宽88米。有6个实验室,33个标准有效载荷柜,可载6至7人。这将是最大的空间站。
2012年人类计划在月球拟建基地。
2026年美国计划把人类送入火星。
第3个回答  2007-12-07
大家都说探索月球和火星的

我给你找了些探索金星的资料,有兴趣可以看看,以下是文章内容

尽管探测金星的飞船已经有20多艘,但金星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欧洲空间局计划于10月26日发射“金星快车”飞船,研究金星的大气层、等离子体环境和表面的形态。这艘飞船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4年的时间,研制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因此将此飞船称之为“金星快车”。

温度470℃,大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历时9年方揭开金星神秘面纱。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的大小、质量和密度等许多方面与地球相近,稠密的大气和厚厚的云层,使人们无法从地球上看清金星的面目。

1961年2月12日,苏联发射了“金星1号”飞船,这艘飞船643公斤,在距金星9.6万千米处飞过,进入绕太阳轨道后失去联络,结果一无所获。

1962年8月27日,美国发射了“水手2号”飞船,它于1962年12月14日到达金星附近。星载微波辐射计测量了大气深处的温度,红外辐射计测量了云层顶部的温度。磁强计的测量结果表明金星磁场很弱,在它的周围不存在辐射带。

1967年6月12日,苏联发射了“金星”4号飞船,同年10月18日进入金星大气层。“金星”4号的着陆舱直径1米,重383公斤,外表包着一层很厚的耐高温壳体,设计极限压强为25个大气压。着陆舱进入大气层后展开降落伞,在降落伞的作用下缓慢下落,探测数据及时发送到轨道舱,然后返回地球。当着陆舱下降到距离金星表面为24.96公里时,信号停止发射,估计是着陆舱被金星的高气压压瘪了。

“金星”5号的发射时间为1969年1月5日,它的设计同“金星”4号非常接近,只是更结实一些。在着陆舱下落过程中,获得了53分钟的探测数据。当着陆舱下落到距离金星表面约24~26公里时被大气压坏,此时的压力为26.1个大气压。

“金星”6号于1969年1月10日发射,同年5月17日到达金星。着陆舱一直下降到距离金星表面10~12公里。1970年8月17日,苏联发射了“金星”7号,并于1970年12月15日到达金星。该飞船的着陆舱能承受180个大气压,因此成功地到达了金星表面,成为第一个到达金星实地考察的人类使者。

传回的数据表明,温度高达摄氏470度。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氧、氮等气体。至此,人类撩开了金星神秘的面纱。

金星环境复杂多变,天空是橙黄色,经常下硫酸雨,一次闪电竟然持续15分钟!

1972年到达金星表面的“金星8号”化验了金星土壤,还对金星表面的太阳光强度和金星云层进行了电视摄像转播,金星上空显得极其明亮,天空是橙黄色,大气中有猛烈的雷电现象,还有激烈的湍流。

1975年至1984年是金星探测的高潮期。1975年6月8日和14日先后发射了“金星9号”和“金星10号”,于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分别进入不同的金星轨道,并成为环绕金星的第一对人造金星卫星。两者探测了金星大气结构和特性,首次发回了电视摄像机拍摄的金星全景表面图像。

1978年9月9日和9月14日,前苏联又发射了“金星11号”和“金星12号”,两者均在金星成功实现软着陆,分别工作了110分钟。特别是“金星12号”于12月21日向金星下降的过程中,探测到金星上空闪电频繁、雷声隆隆,仅在距离金星表面11公里下降到5公里的这段时间就记录到1000次闪电,有一次闪电竟然持续了15分钟!
从1978年起,美国把行星探测活动的重点转移到金星。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分别发射了“先锋-金星”1号和2号,其中1号在同年12月4日顺利到达金星轨道,并成为其人造卫星,对金星大气进行了244天的观测,考察了金星的云层、大气和电离层;还使用雷达测绘了金星表面地形图。“先锋-金星”2号带有4个着陆舱一起进入金星大气层,其中一个着陆舱着陆后连续工作了67分钟,发回了一些图片和数据。金星上降雨时,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金星地形和地球相类似,也有山脉一样的地势和辽阔的平原;存在着火山和一个巨大的峡谷,其深约6公里、宽200多公里、长达1000公里;金星表面有一个巨大的直径达120千米的凹坑,其四周陡峭,深达3公里。为了在探测金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国宇航局决定要利用其在雷达探测技术方面的先进设备,透过金星浓密的云层,详细勘察金星的全貌和地质构造。

1989年5月4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带上太空,并于第二天把它送入金星的航程。“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重量达3365公斤,造价达4.13亿美元。“麦哲伦”号装有一套先进的电视摄像雷达系统,可透过厚厚的云层测绘出金星表面上小如足球场的物体图像,其清晰度胜过以往所获金星图像的10倍。“麦哲伦”的中心任务是对金星作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探测研究,通过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研究金星是否具有河床和海洋构造,因前苏联有科学家推测,大约40亿年前金星上有过汪洋大海。

金星快车的使命:测量二氧化碳,如何闪电放电,以及火山运动。金星快车的科学目标包括大气物理、亚地表和地表研究、等离子体环境以及太阳风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通过在近红外透明窗口的光谱学研究低层大气成分是金星快车计划的一个主要目的。金星上的云,至少部分云有形成高带电小滴的硫酸粒子,提供闪电的势能。在大气中产生的甚低频波已经由“金星”系列着陆器探测出来。但金星上闪电的性质、以至是否存在仍然有争议。用新的数据解决这个争议对理解这个类地行星的大气如何充电和放电都是很重要的。

先锋-金星号对紫外气辉的遥测和实地探针测量表明,向阳面超过140公里处温度相对低,尽管金星距太阳近,但穿过日夜界面急剧下降到一个非常冷的背阳面温度(110公里)。这种强烈对比的热层情况在太阳系中找不出第二个。金星可能是显著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点,金星快车还将对金星上火山口和其他地质特征的构造分裂进行探测。
回答者: 8121738 - 江湖少侠 七级 11-30 19:04
欧洲空间局计划于10月26日发射“金星快车”飞船,研究金星的大气层、等离子体环境和表面的形态。这艘飞船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4年的时间,研制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因此将此飞船称之为“金星快车”。

温度470℃,大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历时9年方揭开金星神秘面纱。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的大小、质量和密度等许多方面与地球相近,稠密的大气和厚厚的云层,使人们无法从地球上看清金星的面目。

1961年2月12日,苏联发射了“金星1号”飞船,这艘飞船643公斤,在距金星9.6万千米处飞过,进入绕太阳轨道后失去联络,结果一无所获。

1962年8月27日,美国发射了“水手2号”飞船,它于1962年12月14日到达金星附近。星载微波辐射计测量了大气深处的温度,红外辐射计测量了云层顶部的温度。磁强计的测量结果表明金星磁场很弱,在它的周围不存在辐射带。

1967年6月12日,苏联发射了“金星”4号飞船,同年10月18日进入金星大气层。“金星”4号的着陆舱直径1米,重383公斤,外表包着一层很厚的耐高温壳体,设计极限压强为25个大气压。着陆舱进入大气层后展开降落伞,在降落伞的作用下缓慢下落,探测数据及时发送到轨道舱,然后返回地球。当着陆舱下降到距离金星表面为24.96公里时,信号停止发射,估计是着陆舱被金星的高气压压瘪了。

“金星”5号的发射时间为1969年1月5日,它的设计同“金星”4号非常接近,只是更结实一些。在着陆舱下落过程中,获得了53分钟的探测数据。当着陆舱下落到距离金星表面约24~26公里时被大气压坏,此时的压力为26.1个大气压。

“金星”6号于1969年1月10日发射,同年5月17日到达金星。着陆舱一直下降到距离金星表面10~12公里。1970年8月17日,苏联发射了“金星”7号,并于1970年12月15日到达金星。该飞船的着陆舱能承受180个大气压,因此成功地到达了金星表面,成为第一个到达金星实地考察的人类使者。

传回的数据表明,温度高达摄氏470度。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氧、氮等气体。至此,人类撩开了金星神秘的面纱。

金星环境复杂多变,天空是橙黄色,经常下硫酸雨,一次闪电竟然持续15分钟!

1972年到达金星表面的“金星8号”化验了金星土壤,还对金星表面的太阳光强度和金星云层进行了电视摄像转播,金星上空显得极其明亮,天空是橙黄色,大气中有猛烈的雷电现象,还有激烈的湍流。

1975年至1984年是金星探测的高潮期。1975年6月8日和14日先后发射了“金星9号”和“金星10号”,于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分别进入不同的金星轨道,并成为环绕金星的第一对人造金星卫星。两者探测了金星大气结构和特性,首次发回了电视摄像机拍摄的金星全景表面图像。

1978年9月9日和9月14日,前苏联又发射了“金星11号”和“金星12号”,两者均在金星成功实现软着陆,分别工作了110分钟。特别是“金星12号”于12月21日向金星下降的过程中,探测到金星上空闪电频繁、雷声隆隆,仅在距离金星表面11公里下降到5公里的这段时间就记录到1000次闪电,有一次闪电竟然持续了15分钟!
从1978年起,美国把行星探测活动的重点转移到金星。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分别发射了“先锋-金星”1号和2号,其中1号在同年12月4日顺利到达金星轨道,并成为其人造卫星,对金星大气进行了244天的观测,考察了金星的云层、大气和电离层;还使用雷达测绘了金星表面地形图。“先锋-金星”2号带有4个着陆舱一起进入金星大气层,其中一个着陆舱着陆后连续工作了67分钟,发回了一些图片和数据。金星上降雨时,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金星地形和地球相类似,也有山脉一样的地势和辽阔的平原;存在着火山和一个巨大的峡谷,其深约6公里、宽200多公里、长达1000公里;金星表面有一个巨大的直径达120千米的凹坑,其四周陡峭,深达3公里。为了在探测金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国宇航局决定要利用其在雷达探测技术方面的先进设备,透过金星浓密的云层,详细勘察金星的全貌和地质构造。

1989年5月4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带上太空,并于第二天把它送入金星的航程。“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重量达3365公斤,造价达4.13亿美元。“麦哲伦”号装有一套先进的电视摄像雷达系统,可透过厚厚的云层测绘出金星表面上小如足球场的物体图像,其清晰度胜过以往所获金星图像的10倍。“麦哲伦”的中心任务是对金星作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探测研究,通过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研究金星是否具有河床和海洋构造,因前苏联有科学家推测,大约40亿年前金星上有过汪洋大海。

金星快车的使命:测量二氧化碳,如何闪电放电,以及火山运动。金星快车的科学目标包括大气物理、亚地表和地表研究、等离子体环境以及太阳风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通过在近红外透明窗口的光谱学研究低层大气成分是金星快车计划的一个主要目的。金星上的云,至少部分云有形成高带电小滴的硫酸粒子,提供闪电的势能。在大气中产生的甚低频波已经由“金星”系列着陆器探测出来。但金星上闪电的性质、以至是否存在仍然有争议。用新的数据解决这个争议对理解这个类地行星的大气如何充电和放电都是很重要的。

先锋-金星号对紫外气辉的遥测和实地探针测量表明,向阳面超过140公里处温度相对低,尽管金星距太阳近,但穿过日夜界面急剧下降到一个非常冷的背阳面温度(110公里)。这种强烈对比的热层情况在太阳系中找不出第二个。金星可能是显著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点,金星快车还将对金星上火山口和其他地质特征的构造分裂进行探测
第4个回答  2007-12-07
飞行史上20个最有影响的人

当莱特兄弟100年前“起飞”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料到自己制造的飞行机器竟会如此地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
飞机使战争变得更残酷,飞机也在2001年9月11日令恐怖分子更洋洋得意。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飞机带给人类更多的是进步。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地球与宇宙的距离,拉近了人类与未来的距离……我们期望着有那么一天,飞行令距离不再成为距离。

-先驱
第5个回答  2007-11-30
欧洲空间局计划于10月26日发射“金星快车”飞船,研究金星的大气层、等离子体环境和表面的形态。这艘飞船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4年的时间,研制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因此将此飞船称之为“金星快车”。

温度470℃,大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历时9年方揭开金星神秘面纱。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的大小、质量和密度等许多方面与地球相近,稠密的大气和厚厚的云层,使人们无法从地球上看清金星的面目。

1961年2月12日,苏联发射了“金星1号”飞船,这艘飞船643公斤,在距金星9.6万千米处飞过,进入绕太阳轨道后失去联络,结果一无所获。

1962年8月27日,美国发射了“水手2号”飞船,它于1962年12月14日到达金星附近。星载微波辐射计测量了大气深处的温度,红外辐射计测量了云层顶部的温度。磁强计的测量结果表明金星磁场很弱,在它的周围不存在辐射带。

1967年6月12日,苏联发射了“金星”4号飞船,同年10月18日进入金星大气层。“金星”4号的着陆舱直径1米,重383公斤,外表包着一层很厚的耐高温壳体,设计极限压强为25个大气压。着陆舱进入大气层后展开降落伞,在降落伞的作用下缓慢下落,探测数据及时发送到轨道舱,然后返回地球。当着陆舱下降到距离金星表面为24.96公里时,信号停止发射,估计是着陆舱被金星的高气压压瘪了。

“金星”5号的发射时间为1969年1月5日,它的设计同“金星”4号非常接近,只是更结实一些。在着陆舱下落过程中,获得了53分钟的探测数据。当着陆舱下落到距离金星表面约24~26公里时被大气压坏,此时的压力为26.1个大气压。

“金星”6号于1969年1月10日发射,同年5月17日到达金星。着陆舱一直下降到距离金星表面10~12公里。1970年8月17日,苏联发射了“金星”7号,并于1970年12月15日到达金星。该飞船的着陆舱能承受180个大气压,因此成功地到达了金星表面,成为第一个到达金星实地考察的人类使者。

传回的数据表明,温度高达摄氏470度。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氧、氮等气体。至此,人类撩开了金星神秘的面纱。

金星环境复杂多变,天空是橙黄色,经常下硫酸雨,一次闪电竟然持续15分钟!

1972年到达金星表面的“金星8号”化验了金星土壤,还对金星表面的太阳光强度和金星云层进行了电视摄像转播,金星上空显得极其明亮,天空是橙黄色,大气中有猛烈的雷电现象,还有激烈的湍流。

1975年至1984年是金星探测的高潮期。1975年6月8日和14日先后发射了“金星9号”和“金星10号”,于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分别进入不同的金星轨道,并成为环绕金星的第一对人造金星卫星。两者探测了金星大气结构和特性,首次发回了电视摄像机拍摄的金星全景表面图像。

1978年9月9日和9月14日,前苏联又发射了“金星11号”和“金星12号”,两者均在金星成功实现软着陆,分别工作了110分钟。特别是“金星12号”于12月21日向金星下降的过程中,探测到金星上空闪电频繁、雷声隆隆,仅在距离金星表面11公里下降到5公里的这段时间就记录到1000次闪电,有一次闪电竟然持续了15分钟!
从1978年起,美国把行星探测活动的重点转移到金星。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分别发射了“先锋-金星”1号和2号,其中1号在同年12月4日顺利到达金星轨道,并成为其人造卫星,对金星大气进行了244天的观测,考察了金星的云层、大气和电离层;还使用雷达测绘了金星表面地形图。“先锋-金星”2号带有4个着陆舱一起进入金星大气层,其中一个着陆舱着陆后连续工作了67分钟,发回了一些图片和数据。金星上降雨时,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金星地形和地球相类似,也有山脉一样的地势和辽阔的平原;存在着火山和一个巨大的峡谷,其深约6公里、宽200多公里、长达1000公里;金星表面有一个巨大的直径达120千米的凹坑,其四周陡峭,深达3公里。为了在探测金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国宇航局决定要利用其在雷达探测技术方面的先进设备,透过金星浓密的云层,详细勘察金星的全貌和地质构造。

1989年5月4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带上太空,并于第二天把它送入金星的航程。“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重量达3365公斤,造价达4.13亿美元。“麦哲伦”号装有一套先进的电视摄像雷达系统,可透过厚厚的云层测绘出金星表面上小如足球场的物体图像,其清晰度胜过以往所获金星图像的10倍。“麦哲伦”的中心任务是对金星作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探测研究,通过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研究金星是否具有河床和海洋构造,因前苏联有科学家推测,大约40亿年前金星上有过汪洋大海。

金星快车的使命:测量二氧化碳,如何闪电放电,以及火山运动。金星快车的科学目标包括大气物理、亚地表和地表研究、等离子体环境以及太阳风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通过在近红外透明窗口的光谱学研究低层大气成分是金星快车计划的一个主要目的。金星上的云,至少部分云有形成高带电小滴的硫酸粒子,提供闪电的势能。在大气中产生的甚低频波已经由“金星”系列着陆器探测出来。但金星上闪电的性质、以至是否存在仍然有争议。用新的数据解决这个争议对理解这个类地行星的大气如何充电和放电都是很重要的。

先锋-金星号对紫外气辉的遥测和实地探针测量表明,向阳面超过140公里处温度相对低,尽管金星距太阳近,但穿过日夜界面急剧下降到一个非常冷的背阳面温度(110公里)。这种强烈对比的热层情况在太阳系中找不出第二个。金星可能是显著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点,金星快车还将对金星上火山口和其他地质特征的构造分裂进行探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