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板的配筋算板的承载能力

根据板的配筋算板的承载能力
请问怎么算

板的配筋为 2级钢直径12的 间距130 底筋面筋相同
板的四周是梁
正方形的 边长3.8米 板厚180 C30砼
没有啊 我就是想知道怎么算啊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沙浆面层:0.02 ×20=0.4 KN/㎡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 KN/㎡
15mm厚混合沙浆天棚抹灰:0.015×17=0.255 KN/㎡

小计 2.655 KN/㎡

活荷载标准值: 10.0 KN/㎡
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
恒荷载设计值:g=2.655×1.2=3.168 KN/㎡
活荷载设计值:q=10×1.3=13.0KN/㎡
荷载设计总值:g+q=16.186KN/㎡, 近似取16.2KN/㎡
(2)、计算简图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宽为b=2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 ,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按以下二项较小值确定:
l01=ln+h/2=(2000-120-200/2)+80/2=1820mm
l011=ln+a/2=(2000-120-200/2)+120/2=1840mm
故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取lo1=1820mm
中间跨: l02=ln=2000-200=1800mm
板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 弯矩设计值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1820-1800)/1800=1.1%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由资料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下表

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 1
边跨跨中 B
离端第二支座 2
中间跨跨中 C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11 -1/11 1/16 -1/14
计算跨度l0(m) l01=1.82 l01=1.82 l02=1.80 l02=1.80

(kN.m) 16.2×1.82×1.82/11=4.88 -16.2×1.82×1.82/11=-4.88 16.2×1.80×1.80/16=3.28 -16.2×1.80×1.80/14=-3.75

(4) 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ho=80-20=60mm,b=1000mm,C25混凝土 a1=1.0,fc=11.9N/ mm2,HPB235钢筋,fy=210 N/ mm2。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
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位置 1 B 2 C
弯矩设计值( ) 4.88 -4.88 3.28 -3.75
αs=M/α1fcbh02 0.114 -0.114 0.077 -0.088
0.121 0.1<-0.121<0.35 0.08 0.1<-0.092<0.35
轴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411 -411 272 313
实际配筋(mm2)  10@190 10@190 8@180 8@160
As=413 As=413 As=279 As=314
轴线②~⑤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411 411 0.8×272=218 0.8×313=250
实际配筋(mm2) 10@190 10@190 8@180 8@180
As=413 As=413 As=279 As=279
配筋率验算pmin= 0.45ft/fy=0.45×1.27/210=0.27%
P=As/bh =0.52% P=As/bh =0.52% P=As/bh =0.47% P=As/bh =0.47%

(5)板的配筋图绘制
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8
你没说清楚是单向部筋还是双向部筋
不过单向部筋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单根筋的强度=派*半径的平方*2级钢强度(查表)
2:计算单根弯矩=单根筋的强度*(板厚-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厚度一般取15
3:单位长度抵抗弯矩=单根弯矩/钢筋间距
4:承载能力(一般取均部荷载)计算
由公式:M(单位长度抵抗弯矩)=0.5q(均部荷载强度)*(边长的平方)
上式所有条件已知,就能够算出来了

双向部筋雷同
第2个回答  2007-11-28
这题与高规无关!需用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范及弹性力学。

混凝土规范公式7.2.1(共四个式子)
x = As * fy / (α1 * fc * b) = 870*300/(1*14.3*1000) = 18mm
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x / ho = 18/155 = 0.117 ≤ ξb = 0.550
弯矩设计值 M = α1 * fc * b * x * (ho - x / 2)
= 1*14.33*1000*18*(155-18/2) = 38.078kN·m

按我所提M值,再根据荷载规范:3.2.5条及弹性力学再导出面荷载值就是你要的承载力。说起来难,做起来并不难,不过一般是通过力求配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1-28
看高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