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简介

要准确详细

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在此期间,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 不知疲倦的叶圣陶
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华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记者生涯
  “我的第一职业,我会说,是个编辑。”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
叶圣陶作品(8张)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说。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成为了一项职业。“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 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圣陶认为 “认真” 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创办《公理日报》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被称为五卅惨案。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反帝国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并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公理日报
示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国主义!”。遍及全中国的工人以全体罢工和集体示威游行的方式策应着这次活动。而后英国警察以暴力镇压示威者,造起这事件中造成13名中国人死亡。到6月1日有超过20名中国人被杀害。   “谁来讲述真相?”   没有一家上海报纸报道这起惨案。首页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闲谈。上海报纸因为当局施压拒绝提及这起事件。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当众指责道“为什么新闻记者们如此无情地对这起骇人的血案熟视无睹?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没有人敢说出真相。” 叶圣陶因此与郑振铎和胡愈之(1896年-1986年)一同创办了《公理日报》 他们不顾帝国主义强力压迫,全景展示这起惨案,是为了唤醒有良知和爱国心的普通大众。同时也为了推动“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新闻报道新方式   为了更多的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大众的讨论场所,名叫“社会裁判所” ,以鼓励读者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观点看法。叶圣陶和其他《公理日报》的编辑们激烈的批评社会的不公。这份报纸起到了对专制政权的监督者作用,同时在早期中国现代社会中启蒙了“新闻自由”的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们的意见不一,《公理日报》最终在创立22天后停刊。叶圣陶从没有停止追踪真相。在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他参与到反抗国民政府的斗争中,为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而奋斗。
政治生涯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逝世
  叶圣陶,1894年生。原名叶绍钧,曾用名叶秉臣。1911年11月改现名。江苏苏州人。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4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
第2个回答  2012-04-04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第3个回答  2012-04-08
叶圣陶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叶圣陶的作品
文学作品 ▪ 隔膜 ▪ 稻草人 ▪ 雪朝 ▪ 火灾
▪ 线下 ▪ 倪焕之 ▪ 古代英雄的石像 ▪ 文心
▪ 未厌居习作 ▪ 圣陶短篇小说集 ▪ 叶绍钧选集 ▪ 略读指导举隅
▪ 儿童文学研究 ▪ 精读指导举隅 ▪ 写作杂谈 ▪ 叶圣陶童话选
▪ 叶圣陶出版文集 ▪ 抗争 ▪ 夜 ▪ 平常的故事
▪ 微波 ▪ 箧存集 ▪ 潘先生在难中 ▪ 叶圣陶散文
▪ 我与四川 ▪ 文章讲话 ▪ 文话七十二讲

杂志作品 ▪ 礼拜六 ▪ 上海时事新报 ▪ 上海民国日报 ▪ 文学周报
▪ 公理日报 ▪ 国文月刊 ▪ 苏州评论 ▪ 妇女杂志
▪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 ▪ 中国作家 ▪ 人民教育 ▪ 中国语文
▪ 诗 ▪ 光明 ▪ 国文杂志 ▪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 小说月报 ▪ 中学生

目录

个人介绍
人物概述
经历生平早年生活
文学推广运动
记者生涯
政治生涯
逝世
家庭成员
名人趣事
文教理念
文学贡献现实主义
儿童文学
公文写作
语言与修辞
外语元素
文学作品
任职报纸、杂志
创作特点
纪念圣陶叶圣陶纪念馆
苏州园林
叶圣陶研讨会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
作品鉴赏《稻草人》
《瀑布》
《重到甪直》
《倪焕之》
个人介绍
人物概述
经历生平 早年生活
文学推广运动
记者生涯
政治生涯
逝世
家庭成员
名人趣事
文教理念
文学贡献 现实主义
儿童文学
公文写作
语言与修辞
外语元素
文学作品
任职报纸、杂志创作特点纪念圣陶
叶圣陶纪念馆 苏州园林 叶圣陶研讨会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作品鉴赏
《稻草人》 《瀑布》 《重到甪直》 《倪焕之》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介绍
叶圣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叶圣陶(左)与朱自清
  叶圣陶,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秉臣。1911年11月,改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当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1]”,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来源:新华网)
编辑本段经历生平
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在此期间,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 不知疲倦的叶圣陶
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华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记者生涯
  “我的第一职业,我会说,是个编辑。”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
叶圣陶作品(8张)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说。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成为了一项职业。“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 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圣陶认为 “认真” 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发展。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