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如题所述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1、王冕,他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执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2、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

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1、功名心态

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这些知识分子将一生的精力和追求都放在了考取功名上。他们为了功名可以放弃一切,甚至舍弃家庭和健康。这种功名心态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也是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重要方面。

2、虚伪与矫情

许多知识分子在科举考试中为了迎合官方标准,往往矫情虚伪,丧失了自我。他们注重表面文章,追求辞藻华丽,而忽视了真实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虚伪和矫情是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形象的一种异化,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评。

3、酸腐与迂执

由于长期沉浸在儒家经典中,许多知识分子养成了酸腐和迂执的性格。他们以儒家教条为行事准则,对人对事酸溜溜、冷冰冰,不解人情世故。这种酸腐和迂执是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另一种塑造,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

市井小民的形象塑造

1、朴实的民间气息

市井小民是社会底层的人民,他们的生活朴实而艰辛。作者通过刻画这些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展现了民间气息的浓厚和真实。这些市井小民的形象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2、市民意识的觉醒

在书中,一些市井小民逐渐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独立思考和追求自我价值。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权贵和传统观念,而是开始关注自身利益和权利。这种市民意识的觉醒是当时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一个重要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