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原文及翻译: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没,令不行于天下。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翻译:秦国一统天下,吞并诸侯,面向南边称帝,享有四海。天下的有文采的贤士,闻风前往,愿为之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天下没有统一拥护的帝王很久了。周王室的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后,周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

诸侯之间相互征伐,以强凌弱,以众欺寡,战争不能停息,军民疲惫。现今秦国统一了天下,是国家又有了天子。百姓希望能够安身立命,全都诚心仰望天子。如果在那个时候,维持住威望而制定出政治的规划,决定天下是安定还是危亡的关键,就在这里啊!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翻译:秦王私欲大而见解偏狭,只想施展自己的智力,不信任功臣,不亲近贤士人民,抛弃王道,树立个人的权威,焚烧诗书,实行严刑酷法,注重诈术轻视仁义,以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开端。兼并他人的,当然要崇尚诈术;想要稳定兼并成果的,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说夺取和守成的方法不同。

秦国历经吞并各国而最后统一天下,他统治的方法和策略没有改变,夺取和守成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把所有权力集中与皇帝个人,没有辅佐而专有天下,所以他的败亡是必然的。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到古时候的情况,比较商、周所以兴所以亡的往事,用来治理政事,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国家倾覆的祸患。所以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建立了天下,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