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事实论据

如题所述

诚信的道理论据:晋文公以信服众。

春秋时代,攻打小国原,晋文公耳,命令出征部队只带三天的军粮,三天攻打不下,部队就撤退。原国凭城固守,顽强抵抗,三天已到,未能攻下原国,晋文公文令撤退,总指挥说:“据消息,原国不能久守,待原国投降后,我们再撤。”

晋文公说:诚信是国家的根本,也是人民的希望,如果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就得不偿失了。晋文公下令,晋军向后退了三十里。原国听闻此事后,主动向晋国投降。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理论上来阐明诚信的重要性。事实胜于雄辩,让事实来证明讲诚信的重要性和不讲诚信的危害性。曾子杀彘是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是告诉人们:家长对孩子不能信口开河,要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否则父母将失信于孩子。

诚信的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