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如题所述

1、辨证分型治疗

对IBS的中医治疗仍以辨证分型治疗为主,对IBS的中医辨证分型各家报道不一,从二型到七型不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于重庆制订了《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该诊治方案将IBS分五型。

(1)肝郁气滞证

主要症候:便秘,欲便不畅,便下艰难;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烦躁易怒;脉弦。

次要症候:肠鸣矢气;嗳气呃逆,食少纳差;后重窘迫;失眠多梦;口苦咽干、或咽部如有物梗阻感。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2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3项。

治则:疏肝理气。

治疗方药:六磨汤加味:沉香(后下)、广木香(后下)、槟榔片、乌药、枳实、生大黄(后下)、郁金、厚朴;加减: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白芍;肝郁化热见口苦咽干者加黄芩、菊花、夏枯草;大便硬结者加火麻仁、杏仁、桃仁。

(2)肝气乘脾证

主要症候: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常因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发作或加重);少腹拘急;胸胁胀满窜痛;脉弦或弦细。

次要症候:肠鸣矢气;便下黏液;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2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3项。

治则:抑肝扶脾。

治疗方药:痛泻要方加味:炒白术、生白芍、防风、炒陈皮、柴胡、煨木香、炒枳壳、制香附、生甘草;加减: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嗳气频繁者加沉香、白蔻仁;泄泻者加党参、乌梅、木瓜;腹胀明显者加槟榔片、枳实、大腹皮;烦躁易怒者加丹皮、栀子;夜寐差者加炒枣仁、夜交藤。

(3)脾胃虚弱证

主要症候:经常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有黏液;食少纳差;食后腹胀,脘闷不舒;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次要症候:腹部隐痛喜按;腹胀肠鸣;神疲懒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2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3项。

治则:健脾益气。

治疗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炒白术、茯苓、白芍、山药、炒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炒陈皮、木香、甘草;加减:久泄不止、中气不足者加升麻、柴胡、黄芪;脾虚及肾、清晨腹泻者加补骨脂、肉豆蔻;腹痛喜按、怯寒便溏者加干姜、肉桂;脾虚湿盛者加苍术、厚朴、藿香、泽泻。

(4)寒热夹杂证

主要症候:腹泻便秘交替发作;便下黏冻或夹泡沫;便前腹痛,得便即宽而停止发作;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或弦滑。

次要症候:腹胀肠鸣;口苦;肛门下坠;排便不爽。证型确定:主证2项加次证2项,或主证3项。

治则:平调寒热,益气温中。

治疗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黄连、黄柏、川椒、炙附片、炮姜、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加减:少腹冷痛者去黄连,加小茴香、荔枝核;胃脘灼热、口苦者去川椒、炮姜、附子,加栀子、吴茱萸;大便黏腻不爽、里急后重者加槟榔片、厚朴、山楂炭。

(5)大肠燥热证

主要症候:大便秘结,数日一行;粪如羊矢,外裹黏液;少腹结块,按之胀痛;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次要症候:头晕头胀;形体消瘦;口干或口臭;失眠、焦虑。证型确定:主证2项加次证2项。

治则:泄热清肠,润肠通便。

治疗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生大黄(后下)、火麻仁、杏仁、白芍、枳实、白蜜(冲服)、北沙参、麦冬、当归;加减:便秘重者加玄参、生地、生首乌;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原方重用白芍。

2、分型辨证治疗

(1)腹泻型IBS中医辨证治疗

①肝脾不和:

临床表现:常因抑郁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发病或加重;表现为少腹拘急,胸胁胀满,嗳气少食;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肠鸣矢气多,便下粘液,排便不尽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治则治法:疏肝健脾

治疗方剂:痛泻要方加减。

方剂组成:炒白术、生白芍、防风、炒陈皮

②脾虚气亏:

临床表现:常年泄泻,常因思虑过极所致;食后腹胀,脘闷不舒,纳差肢倦,面黄无华;常以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有粘液,便次增多,腹痛隐隐,肛门坠胀;舌淡,苔薄白,舌胖有齿痕;脉细弱。

治则治法:健脾益气

治疗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方剂组成:木香、 砂仁、 炒白术、党参、茯苓、甘草

③大肠湿热:

临床表现:慢性腹泻,复因情志因素或饮食不慎而激发暴泻;胸闷不舒,烦渴引饮, 自汗,小便短赤;泄泻腹痛,泄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而臭,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则治法:清热泄肠

治疗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

方剂组成:木香、 黄连、 葛根、黄芩、茯苓、凤尾草

④脾肾阳虚:

临床表现:腹泻经年不愈,久病未治,或受恐吓而致或加重;形寒肢冷,少腹冷痛,腰膝酸软,遗精遗尿;大便稀溏,杂有完谷,或黎明必泻,腹痛喜温喜按;舌淡嫩苔润;脉沉细或细弱。

治则治法:补脾益肾

治疗方剂:四神丸加减。

方剂组成:故纸、 吴萸、 肉豆蔻、五味子

(2)便秘型IBS中医辨证治疗

①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大便干或不甚干,排便艰涩难解,每周少于3次,甚则1周1解,腹胀痛连两胁,口苦、目眩,症状随情绪波动反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则治法:疏肝理气通便

治疗方剂:六磨汤加减。

方剂组成:由木香、乌药、枳壳、槟榔,大黄,青皮

②大肠燥热证

临床表现:大便秘结,数日一行,粪如羊矢,外裹黏液,口干或口苦,少腹结块,按之胀痛;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治则:泄热清肠,润肠通便。

治疗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方剂组成:麻仁、杏仁、白芍、枳实、白蜜(冲服)、北沙参、麦冬、当归;

3、效方、验方集锦

(1)痛泻要方

组成:白术、白芍、防风、陈皮;

功用:疏肝健脾。

应用体会:上海中医药大学着名教授蔡淦治疗IBS多在痛泻要方的基础上,再辨证加味,如腹痛加木香、延胡索理气止痛;腹胀加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消胀;大便松散不成形加山药、扁豆衣健脾止泻;水样便加炮姜、焦楂曲温中止泻;黏液便往往是湿热下注大肠,故加凤尾草、马齿苋清热化湿止泻;若见夜寐不安,则加夜交藤、合欢皮养心安神。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劳绍贤教授经验是脾运不健、大便溏泄者可用白术15-18g,若脾气虚弱大便数天1次而不干结者,每剂用白术30g,温运脾阳以痛便。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白术汕对兔离体小肠有兴奋作用,劳教授认为白术的双向作用与用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时,方中白芍缓急止痛,重用白芍15-20g,配伍甘草成芍药甘草汤,为治疗腹痛的经典方剂。劳教授的经验是以赤芍代之,效果更好,因赤芍含芍药甙比白芍高,其解痉止痛之效强于白芍。但赤芍、白芍均为酸寒之品,过量易出现腹泻,故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腹痛大便溏泄者,白芍量不宜过大,应小于白术的剂量。腹痛明显者,临证为了较快达到缓急止痛的效果,还需要加元胡、乌药、姜黄等理气之药。若痛有定处,加桃仁,丹皮活血散结之品。若两胁脘腹窜痛,或精神压抑,应加柴胡、郁金、合欢皮之类加强疏肝解郁之功。若兼夹湿热,排粘液便,里急后重者,合香连丸治之。亦可能火炭母清利湿热。泄泻而舌苔白腻湿重者,合平胃散治之。若脾虚溏泄,神疲乏力者可加党参、黄精健脾益气。久泄不止都应加诃子,石榴皮以收涩止泻。大便秘结难解者,可选用枳实、厚朴、槟榔、玄参、知母、阿胶等破气通便和养阴润燥之品。

(2)四逆散

组成:柴胡、枳实、甘草、白芍;

功用:疏肝健脾。

应用体会:肝郁脾而肠鸣泄泻、水气俱下者加防风、木香、厚朴以理气燥湿;气机郁滞而便秘难下、腹胁气胀攻痛者加槟榔、大黄以顺气导滞;肝郁脾虚而便溏完谷不化、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党参、炒苡仁以健脾美胃;寒湿阻滞而便溏或下痢纯白粘液、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炮姜以温中化湿。

(3)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生姜。

功用:理气疏肝。

应用体会:气滞重者加香附、薄荷;脾虚者加黄芪、白术、砂仁;湿热者加黄连、猪苓;便秘者加大黄、柏子仁;血瘀明显者加川芎、败酱草。

(4)逍遥散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

功用:疏肝健脾。

应用体会:气滞重者加香附、薄荷;脾虚者加黄芪、白术、砂仁;湿热者加黄连、猪苓;便秘者加大黄、柏子仁;血瘀明显者加川芎、败酱草。

(5)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党参、甘草、生姜。

功用:辛开苦降,调和脾胃。

应用体会:腹痛较甚,痛则泻者重用防风,加蝉蜕;腹泻甚者,加诃子;腹胀者,加枳壳、鸡内金;里急后重,排便不尽者,加木香、槟榔;肛门有烧灼感者,重用黄连;水样便者,加香薷,葛根;粘液便者,加白头翁、地榆;因精神因素诱发者,加薄荷后下、柴胡、;寒凉饮冷诱发者,重用半夏、干姜、肉豆蔻。

(6)加味黄芪建中汤

组成:黄芪、桂枝、大枣、白芍、甘草、生姜、白术、茯苓。

功用:健脾温中。

应用体会:兼气滞腹胀者、加春砂仁、莱菔子;兼寒湿溏泻挟粘液者,加霍香、苍术、佩兰;兼食滞纳呆嗳腐都,加陈皮谷芽、鸡内金;兼肝郁胁痛脘痞者,加柴胡、佛手;兼肾虚腰膝酸软,或五更泻者加熟附子、补骨脂。

(7)加味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党参、炒白术、白芍、陈皮、升麻、甘草。

功用:补中益气。

应用体会:肝旺脾虚型加柴胡、炒防风、木香;脾胃虚弱型加炒扁豆、炒苡仁、淮山、芡实;脾胃阴虚型加7麦冬、石斛、淮山;泄泻严重者加罂粟壳、诃子;腹痛明显者重用白芍、陈皮;大便粘液多加白芥子、槟榔;里急后重明显加枳实;便秘重用白芍、白术可用至30g,同时加用火麻仁30g,有积滞者加莱菔子、神曲。

(8)参苓白术散加减方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莲子肉、葛根、陈皮、甘草。

功用:健脾利湿。

应用体会:腹痛明显者加乌药、川楝子;便秘者减莲子肉、薏苡仁,加枳实、厚朴;排便不尽者加槟榔、当归;湿郁化热者加黄芩、败酱草;腹泻明显者加乌梅、赤石脂。

(9)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煅牡蛎、干姜、桂枝、天花粉、甘草。

功用:寒温并用、调和肝脾。

应用体会:腹痛较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呕吐吞酸、胸胁胀痛者去天花粉,加黄连、吴茱萸;泻必腹痛,泻后痛减,去天花粉,加陈皮、白芍药、白术、防风;泄泻日久,完谷不化,五更泄泻兼见腰膝酸软冷痛者,加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者,去桂枝,干姜减为,加黄连、黄柏;大便溏薄,纳谷不香者,加茯苓、白术、木香。

(10)加味二神汤

组成:补骨脂、肉豆蔻、防风、白芍、白术、葛根、茯苓、马齿苋、吴萸、肉桂、秦皮。

功用:补肾温阳、健脾升清、疏肝理滞。

应用体会:湿热重加黄柏、茵陈、去肉豆蔻,吴萸;腹泻重加诃子、车前子;腹痛、舌紫有瘀点加五灵脂、蒲黄:阴虚舌红苔干去吴萸,肉桂,加生地、当归。

(11)生姜泻心汤加减方

组成:生姜、干姜 、黄芩 、法半夏 、太子参、黄连 、炒白术、防风、陈皮 、大枣 、炙甘草。

功用:健脾和胃、攻补兼施。

应用体会:腹痛重者加炒白芍;便秘者加枳壳、炒槟榔、大黄;腹痛刺痛固定不移,脉涩者加丹参、五灵脂;腹胀伴两胁胀满者加柴胡、川楝子、青皮;伴脘腹胀满、口苦纳呆者加苍术、藿香、泽泻;气虚者加黄芪 。

(12)完带汤合过敏煎加减

组成:白术、苍术、淮山药、党参、陈皮、柴胡、白芍、车前子、鸡内金、葛根、乌梅、防风、五味子、甘草。

功用:扶土抑木、调和肝脾。

应用体会: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徐长卿;腹胀明显者加厚朴;后重明显者加全瓜蒌、薤白;黏冻甚者制大黄、槟榔;湿热明显者加败酱草、石榴皮;虚寒明显者加干姜、吴茱萸;肾虚者加沙苑子、益智仁。

(13)温脾汤合良附丸加减方

组成:香附、制附片、高良姜、干姜 、柴胡 、红参 、枳实、白术、炙甘草。

功用:健脾温胃。

应用体会:兼夹湿热者加贯众、败酱草、黄芩;兼气虚者加黄芪;兼阴伤者去制附片加山药、麦冬。

(14)自拟宽肠方

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神曲、白术、茯苓、鬼针草、败酱草。

功用:疏肝健脾、清热利湿。

应用体会:腹痛者加乌药、木香,腹泻甚者加炒淮山药、肉豆蔻,便秘者加槟榔、虎杖,黏液甚者加川连、里急后重者加藿梗、苏梗、白蔻。

(15)自拟调气安肠饮

组成:黄芪、茯苓、山药、肉豆蔻、煨诃子、补骨脂、五味子、广木香、乌梅、木瓜、升麻。

功用:疏肝健脾、清热利湿。

应用体会:阳虚甚者加制附子片、炮姜;气虚下陷加柴胡;湿热加生槐花、黄连;滑泻不止加石榴皮、五倍子;肠鸣、腹胀甚加荜澄茄、厚朴、枳壳;肛门下坠加枳实;水样便加赤石脂、石榴皮;伤食加焦山楂、炒麦芽、炒鸡内金;腹痛甚加延胡索、香橼皮;疼痛绵绵不休加乌药、煨姜;表证加葛根、防风、紫苏、连翘。

(16)自拟益肠煎

组成:陈皮、茯苓、半夏、厚朴、苏梗、炒白术、砂仁、焦三仙、白芍、甘草。

功用:完肠理气和胃。

应用体会:腹痛甚者加元胡、炒川楝子,腹泻甚者加乌梅、石榴皮,乏力明显者加党参以补气健脾;嗳气频作者加沉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