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形象 李逵 人物形象分析

如题所述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着墨最多,性格最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的要将,历来的评价很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这位绰号黑旋风、铁牛的好汉属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喜剧英雄形象,和他相类的人物在古代小说中还有不少,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说岳全传》中的牛皋、《杨家府演义》中的焦赞、孟良、《说唐》中的程咬金等。

这类人物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从外貌上看,他们大多身材高大魁梧,相貌丑陋;从才艺秉性看,则个个武功高强,经常使用板斧、锤子之类的笨重武器,作战勇猛,善打硬仗,而且生性粗鲁爽直,脾气暴躁,疾恶如仇。

有趣的是,他们往往与儒雅沉稳的主将之间有着亲如手足般的密切关系。人物形象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搭配和出场,很容易产生喜剧效果。

加之这些喜剧英雄由于性格卤莽、性子急躁等原因,总是头脑发热爱冲动,不断地惹麻烦,要么是闹场误会,要么是好心办坏事,为作品平添了许多波澜。

好在所惹的乱子都不是太大,最后又总是能被那位兄长般的主将一一化解,有惊无险,造成一种滑稽幽默的艺术效果。

与张飞、牛皋、焦赞、孟良、程咬金等人相比,李逵除了上述性格特征外,还有一些属于他个人的特点。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作品把他塑造成一位喜剧英雄,像牛皋、焦赞、孟良一样,但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这些被他的奴性和嗜杀秉性掩盖了。他不能让人感到可爱,相反令人感到可怕。

他一开始就是以江州牢卒的身份登场亮相的,从他身上已经看不出农民的憨厚朴实和勤劳本分,他在游走江湖的过程中早已染上了浓厚的流氓习气,比如喜爱赌博、抢人财物等。

李逵的身上是有一些可贵的品质,比如他的率真、豪爽、敢作敢为等,但其言谈举止中也暴露出明显的性格缺陷,从其身上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阴暗面,惟其率真,才暴露得特别明显。

他的很多举动缺乏理性的思考,只是出自其个人卤莽草率的性格,没有明确的目的,只能说是一种冲动和宣泄,因而也是容易失控的,很容易成为一种破坏力量。

他对朝廷的反抗看似坚决,但那是无意识的,其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熟想法,不像林?、鲁智深、武松那样,经过生活的磨难,对官府的黑暗认识很清醒,个人也越来越成熟。相比之下,李逵则没什么长进,年龄一天天增加,但同样的错误仍然不断重复。

其次是其嗜血成性。李逵作战不是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十分勇猛,为梁山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下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这在江州劫法场一节表现得特别明显。

当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板斧砍向已经归顺的扈成,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后,别说读者,就连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真不知道扈三娘是怎么接受这一现实的。

所幸全书避开了这一点,否则,以李逵的这种作为,扈三娘、朱同等人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梁山内部的火拚是迟早的事,何况好汉们之间的矛盾还远不止这些,但都在江湖义气的名目下被遮蔽了。

再次是其奴仆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他的反对招安是以拥戴宋江当皇帝为前提的,他曾多次公开表达过这种想法。因此他的反抗不过是以一个姓宋的皇帝代替另一个姓赵的皇帝而已。

同是反对招安,鲁智深、武松的境界与李逵明显不同。而且,李逵虽然表面上看来天不怕地不怕,但在和宋江的交往过程中,却表现出明显的奴仆意识。他对宋江可以说是服服帖帖,达到了任打任杀都毫无怨言的程度。这种缺少原则的忠诚和服帖,与梁山好汉的特立独行格格不入。

这还可以从与浪子燕青的对比中看出来。就出身而言,燕青倒是个不折不扣的奴仆,他对主人卢俊义也确实是忠心耿耿。但燕青固然对卢俊义尽到了一个奴仆的本分,他的意志却并不受卢俊义的支配,看其在征方腊凯旋回朝途中和卢俊义的一番谈话就可以明白。

两相对比,个人境界和档次的差别不难看出。

李逵的结局也很有悲剧意味,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李逵的悲剧从他追随宋江之日起就开始了。

可以想象,即使宋江拒绝招安,带领众好汉杀到东京,自己当上皇帝,等待李逵的也同样是悲剧性的结局。他的大哥宋江也绝不会比刘邦、朱元璋更仁慈,更高明;打江山时是一付面孔,坐江山时则会是另一种面孔,宋江也不会超出当时社会历史所能允许的最大极限。

扩展资料: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得到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

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后因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

李逵是《水浒传》成书之前便已在文学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现的人物,但《水浒传》对其进行了很明显的加工塑造,使他成为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同时又鲁莽好战的性格鲜明的角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7

1、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认为其优点和缺点都源于其出身——农民阶级的特性;有的认为李逵是心智不健全导致心理扭曲的人。

2、从书中罗真人对李逵的评语入手,分析李逵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宗教观的体现,是一个“半神半兽”的角色。

3、从文学创作本身上讲,认为李逵只是一个插科打诨的人物,纯粹是用来衬托宋江等人的,根本不用对其作任何认真的看待。

4、认为李逵是梁山后期一个没有愚忠宋江的人,一个彻底反对招安之人,他用看似疯狂鲁莽不可理喻的行径表达了富于反抗性的内心,堪为梁山最大智若愚的人物。

5、李逵是《水浒》中性格特色最突出的人物之一,这是作者施耐庵对自己所处社会的不满表达和精神宣泄,是承载着作者施耐庵渴望冲破封建社会枷锁的一种诉求。

扩展资料:

李逵的后世影响

李逵形象从元杂剧开始广泛流传于世,《水浒传》成书后更确定了他的基本造型、经历和性格。从此以后,李逵这一形象对中国文学和民间语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水浒传》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类型的鼻祖。 而李逵这一形象为后世这一类型的小说中的“莽汉”形象树立了一个范本,牛皋、孟良、焦赞、程咬金、齐国远等角色虽各有不同之处,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李逵形象的影响。 

而在民间话语当中,李逵也常常成为直率粗鲁大汉的代名词。此外,“真假李逵”一段故事,影响也颇为广泛,人们常常用“李逵”与“李鬼”比喻真货和假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一、野蛮背后的可爱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二、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 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
三、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李逵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逵――野蛮背后的可爱、忠诚背后的依恋、惹祸背后的成全。也许我的这些见解不一定正确,但我希望的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不会再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0
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兵头领。他长相粗犷且黝黑,在江湖上人送外号“黑旋风”。当宋江被官府发配到江州的时候,军师吴用写信要江州两院节级戴宗对其多加照顾。而此时李逵正是戴宗手下的一名小卒,在此期间李逵和宋江结识,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戴宗传梁山假书被人识破之后,与宋江一起押往刑场处死,李逵大打出手,最终救下了戴宗和宋江二人。此后,三人无路可走,只得投靠梁山。上山之后,李逵非常思念自己的老母,最后决定独自回沂州接自己的老母。怎奈回去的时候李逵发现老母的眼睛已瞎,在过沂岭时由于李逵的疏忽被虎吃掉,一气之下,李逵怒杀四虎。李逵加入梁山之后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后来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招安之后,李逵被朝廷任命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南征北战之后,高俅给宋江送来了毒酒,这一点宋江心知肚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会造反,为了不让李逵坏了梁山的忠义之名,宋江命李逵与其一起喝下毒酒,双双身亡。
李逵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十分复杂,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李逵之所以会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人物形象所致。
李逵是一个生性十分莽撞之人,他做事的时候往往是随心所欲,通常不会考虑后果,只要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会坚决去做。比如,李逵为了能够更好地招待宋江便去强讨鲜鱼,由此便和张顺发生了争斗。在争斗的过程当中,李逵莽撞地跳上了船与张顺进行打斗,没想到最后却被水性极好的张顺弄得狼狈不堪,喝了一肚子水,还差一点被水淹死。幸亏宋江及时赶到,劝说张顺将李逵救上岸来,不然李逵早已一命呜呼。之所闹到如此地步,主要是由于李逵的生性莽撞所致。李逵明明知道自己的水性不如张顺,却执意要上船与其打斗,最后弄得自己狼狈不堪。李逵的莽撞还体现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当李逵手持双斧去搭救宋江和戴宗并成功救下之后,李逵不是赶紧带着大家逃离现场,而只顾挥斧砍杀,还想着杀入城中将知府蔡九一并砍杀。他的这种表现弄得宋江、戴宗等人不知如何是好。幸亏当时张顺等人及时赶到并救下了大家,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除此之外,李逵怒杀韩伯龙也是他生性莽撞的一个重要体现。当韩伯龙欲投奔梁山且还未真正成为梁山一员的时候,便声称自己是梁山好汉。这一点让李逵非常恼火,也正因为这件小事情李逵便将其杀死。也正是因为李逵生性莽撞,才给他带来很多不小的麻烦。
虽然李逵生性莽撞,但是他却是一个极为孝顺之人。李逵和宋江等人投奔梁山之后,他日夜思念自己的母亲,甚至是寝食难安。当李逵听见公孙胜将自己的母亲接来梁山之后,他立即抱头痛哭,急忙要回家将自己的母亲接到梁山享福。从这一点来看,李逵是一个极其孝顺之人。李逵回家之后,发现自己的老母由于对自己过分思念而哭瞎了眼睛,李逵非常难过。在接老母回梁山的路上,李逵对自己的老母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一路上嘘寒问暖,怕老母累着便背其前行;老母渴了他想尽各种办法为其寻水。也正是因为李逵的疏忽让老母命丧虎口。看到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后,李逵悲痛欲绝,追逐四虎并最终将四虎杀死。李逵之孝是一种真心之孝,他的孝也让很多读者为其动容。李逵对于母亲的孝是我们现代人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应该向他好好学习的。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李逵的身上得淋漓尽致的展现。
按说李逵忠孝,理应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事实并非如此。李逵是及其残忍的人,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有多处详细描写,李逵在与他人对战的时其作战方式非常残忍,只要是杀红了眼,他经常会敌我不分,见人就杀。除此之外,他不管是投降与否,不管对方是敌人还是普通的老百姓,往往不顾一切,不问青红皂白就一斧过去将其残忍地杀死,这一点在江州营救宋江和戴宗一段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他见血之后他往往会失去应有的理智,说他是天煞星下凡一点也不为过。又如,在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李逵明明已经知道扈家庄业已投降梁山,但是他却仍然不依不饶,一斧便将扈成杀死。后来他又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引起了梁山众好汉的强烈不满。
毫无疑问,在梁山诸位好汉中,李逵对于宋江是最为忠心的。但是在忠心的背后,笔者更多看到的则是李逵对于宋江的依恋。在《水浒传》这本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逵和宋江总是形影不离,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说到李逵对于宋江的依恋要从江州的时候说起,当李逵第一眼看到宋江的时候,他欣喜若狂。因怕饮酒耽误照顾宋江的饮食,李逵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李逵一直以来非常仰慕宋江,宋江似乎就是李逵的精神之父。反观宋江,他对于李逵也非常照顾,如慈父一般对待李逵,甚至对他的缺点。例如,宋江见到李逵之后,听说李逵需要银子还债,便送给李逵银子。害怕李逵用小碗喝酒不痛快便要求店家给李逵换上大碗。怕李逵吃鱼吃不饱,又专门为李逵多要了两斤肉。纵观梁山诸多英雄好汉,唯有宋江对李逵最好。在李逵与宋江的关系上,李逵最初是仰慕,慢慢变成依恋,最后变成忠心。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我们还需要明确的是,李逵是一位极富反叛精神之人。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贫苦出生的农民,在他的一生当中无疑会受到很多欺凌和压榨,由此产生较强的反叛意识并不奇怪。诸如,在大闹江州劫取法场之后,宋江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便提议上梁山聚义。李逵听到此言,立刻跳将起来说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逵对于宋江的这一看法非常赞同,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在李逵心中根深蒂固的反叛精神。李逵在上水泊梁山之后,便提出反皇帝的目标。李逵说道:“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他加入梁山之后,曾经多次提出这样的主张。当晁盖死后,众英雄便要推选宋江做大当家,宋江碍于情面故作推辞。看到此种情况,李逵又直言不讳地说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个大宋皇帝却不好。”卢俊义投靠梁山之后,宋江便要让位于他,看到二人推来推去,李逵大为不悦,说道:“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从李逵的语言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心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总之,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他莽撞却不失孝顺,残忍却不失忠心,反叛却归于无奈,堪为梁山第一好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27
李逵疾恶如仇,粗豪侠义,侠肝义胆,脾气暴躁,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