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作为明末最高军事将领投降满清是否值得原谅?松山之战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从民族大义上来看,他是应当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但是从但是明朝的实际情况看,我觉得是值得原谅的,是识时务的。因为当时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腐败不堪,国内民众生存艰难,皇帝又是猜忌无能,去一味保护明朝我觉得是愚忠。
  其实松山之战前期,洪承畴打得是很不错的,而且他不步步为营的战略是最为合理的,因为当时清军主要是骑兵,清军就是靠野外决战速战速决,而明朝有火器的优势,而且是守方,有地理的优势,依靠步步为营,就能很好的集中火力打击清军,一步步拖死对方。但是愚蠢无能而又猜忌自大的崇祯更笨不了解前线的形式,对军事也是白痴,以为洪承畴会投降,强令洪承畴出击,你想想火枪兵加步兵在运动战中是不可能打赢机动性极强的骑兵的,所以犯了兵家大忌,因此战败主要原因是崇祯的猜忌、无能与心急。而洪承畴最大的错误时听了北京的命令,而没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还想补充一点,其实本来明朝时很有机会消灭后金的,只要它能牢牢的利用凭坚城用大炮的步步为营的战略,而避免野外决战,后金绝对能被耗死,但是统治者太无能太心急,最后,袁崇焕被冤杀,祖大寿,洪承畴投降,胡友德也带着他的炮兵枪兵投降,是的最后的远程火力优势也丧失,再加上内忧,哎。。。明朝。。就88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30
洪承畴是正统儒家教育出来的人,他同时代的人,孙承宗,卢象升,汪乔年,傅宗龙,杨文岳,哪怕是被人骂的一塌糊涂的袁应泰,都是选择了战死或者是自缢。

那么以那个时代文人的标准,他为什么值得原谅呢?而且投降满清后,疯狂的镇压江南起义,满清易我衣冠,绝我文化,他呢?为虎作伥,和吴三桂一样,是满清的鹰犬,为此他熬花了双眼,熬白了鬓发,真是很卖力啊。。。

松山之战战败的原因,首先是红旗催战,这是明朝的老毛病了,洪承畴虽然是蓟辽总督,但是真

正的指挥权却不在他那,而是在北京,兵部尚书陈新甲鼓动崇祯催战,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洪

承畴知道,当时的明军,惧战、怕战、不敢战,根本不是八旗的对手。所以,当时洪承畴是主守的,可惜啊,当陈新甲发命令的时候,结果实际就已经注定了。

还一个原因就是洪承畴自己,他面对的对手却是很牛逼,不得不承认,皇太极真的很厉害,流着

鼻血到前线,一眼就看穿了明军的破绽,有前无后。。。(实际洪承畴这么布阵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军不敢打八旗,所以大家只能都在一起,相互壮胆),然后。。。。然后明军就这么的败了。

实际当时明军不管是将领还是一般士卒都不敢和八旗正面交锋,不管你是多牛的人,碰见八旗就

完蛋,满桂怎么样,赵率教牛不牛,卢象升牛不牛~这几个都是敢打的,都死了。所以剩下的都是

不敢打的,所到这里还是要说熊廷弼和孙承宗了,这两位早就看出来这种情况了,所以他们在辽

东的时候都是守,根本不打,能守住就不错了,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眼光啊。实际洪承畴也知道,

可惜啊,他没有孙承宗的威望,皇帝催战,他也只能打了,哎~~~大明十四万步骑就这么交代了,

本人最喜欢的曹变蛟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真是天不佑大明。
第2个回答  2012-05-01
觉得可以和汉武帝时的李陵对比下,松山之战失败却是不是他的责任,就像李陵战败被俘一样,但是误传李陵投降,汉武帝去迫害他的家人,李陵才投降,但并没有带领匈奴军队攻打汉朝。很值得同情。而洪就不一样了,误传他阵亡,连崇祯皇帝都去祭祀一下。(见17岁的夏完淳的相关事迹)他却贪生怕死,投降了,而且还作为进攻明朝,南明的开路先锋。松山之战,洪的思路是正确的,步步为营,但是朝廷一再催战。
第3个回答  2012-04-30
可以,一直以来都是时势造英雄,没有英雄造时势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