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小破高中作文一篇,急!在线坐等!

有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他走到一条小河边,发现没有桥,于是,他砍下一棵树,把它横放在河的两岸,然后从上面走过去,过了河以后,他把那课树抗在肩上,继续走路,有人见了,问他为什么要抗着树走路,他回答说,前面还有河呀,那个人反问道,前面固然有河,但也有树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君子不器
现今,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国学热”风。我也随波逐流,紧跟潮流。心想:社会上既然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国学,那国学肯有其先进的地方。而今,物质文化极度丰富而精神文化相对贫乏,有多少人在富起来后,沉溺在光怪陆离的物欲世界里,迷失了自我。读一读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弘扬一下先辈馈赠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或许能开阔我的视野,大概可以让我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不至于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吧。
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初中读宋史《赵普》有:“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位相,太祖常劝其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阂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朝,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每每想起此文,《论语》能有如此的神妙?总觉得古人在胡侃。而今年龄稍长,回想起来,或许古人有他的道理吧。所以,《论语》是我的首选。我要体验一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到:“子曰:君子不器。”这一句。我不禁摇头。君子怎么不器?难道君子不是东西?这不把天下的君子骂遍了吗?既然“君子不器”——不是东西,那圣人的二十篇为何篇篇褒君子而贬小人呢?这不是出尔反尔,贻害天下吗?再想:孔圣人不至于这么俗吧?定是自己学业不精,不能领会圣人的真意。
于是乎,我遍查字典。终于在《说文》中找到了“器”字的本意。原来“器”的本意是这样的:四个口,并不是“嘴”的意义,而是一堆陶器的象形。中间的“犬”确实是狗。整个字就是一条狗看着一堆陶器的象形。要知道,上古时期,家有一堆陶器,弥足珍贵了,可以说是现在的富豪了。
啊,明白了。我终于明白“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了。圣人在教诲我们不要象狗一样死守一堆“坛坛罐罐”而不放。——该付出就因该付出。
过河的人发现没有桥,砍树搭桥。这是“君子”所创,聪明之举。桥就是这“君子”所做之“器”。但此“君”过了河以后,拆桥树抗在肩上,继续走路。就是“小人”所为了。为什么?因为他“器”了。他把自己的创举、努力当成了包袱,抗起来走在人生的路上,自私自利,不为后来人着想,注定前景渺茫。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是成“器”以后,把他抗在肩上,作为象他人炫耀的资本?还是把他拿出来,为他人“盛水”?面对自己的大“器”,明白了“君子不器”,自然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处置了。
大哉!君子之“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4
做事情需要变通。
第2个回答  2012-04-15
自己写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