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杨善湖观后感

如题所述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教 师 林 玲 9月23日,幼儿园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去电影院观看了《杨善洲》 和《杨闇公》这两部电影,最让我感动,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杨善洲 书记,他的事迹让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 回家卖红薯。 ”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 为民谋利, 不如直接去经商” 的感叹, 能这样的官员, 反而还显得 “堂 堂正正” 。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老一辈革命先烈、 许世友、焦裕禄和雷锋等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敬的人。在影 片开始时,杨善洲老爷爷说了一句话: “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 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在云南缺水的时候,他 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 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 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 “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 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 ”经 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这需要多么大 的力量啊!在救灾的时候,杨善洲把政府办公楼工程停建了,为的就 是给群众留出宝贵的救灾资金。在我眼里,他比雷锋还伟大。杨善洲 老爷爷退休后,在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一个荒山 改天换地改造成了一座树木成荫的绿山。一干就是22年,这需要多么 大的精神和耐力啊!在山上,他的女儿来找到他,想让他找关系安排 一个好工作,被他拒绝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 民教师。这就是他的大公无私、指导儿女靠自己奋斗的人格魅力。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 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 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 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展望未来,唯有家和万事兴,让利、互利、共盈,留有余地,知 进退者,才得长久!

最近我们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洲》 ,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 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 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杨善洲,男,汉族,1927 年 1 月生,云南保山施甸人。1951 年 5 月参加工作,1952 年 11 月 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 年退休,2010 年 10 月 10 日因病逝世。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 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 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 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 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 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 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 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 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 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把“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讲的铿 锵有力,开始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征程。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自此开始了他长达 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权益为人民服务。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 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 遗余力;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 。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 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 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 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但 是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 电影的结尾以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 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 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 “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 杨善洲走了,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 的背影,他用自己伟大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1

《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脚步匆匆、太匆匆,杨善洲始终奔忙于党的事业,惦记着人民的疾苦,而丝毫不谋私利。这样的党的干部 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希冀呀! 在位时,他一心为公,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在他的心目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总是 深入基层,每每出现在田间地头,矛盾关头,为民排忧解难。那久旱逢甘霖的狂喜,体现了他与民共苦同乐的 崇高境界。 《杨善洲》主要讲了杨善洲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举行割稻比赛并且帮助农民提高稻子 的年产量;他离职时放弃去敬老院过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并和乡亲们在大亮山这座荒山、在恶劣的条件 下开拓了“绿色奇迹” ,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杨书记到临终还一直关注家乡的旱情和绿化情况,使 人感动。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 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 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 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 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与此同时,忙碌的民 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 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 的飞黄?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 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 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 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 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电影的结尾以去年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 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 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100 分钟的《杨善洲》 ,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观看该电影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杨善洲是一 面旗帜,是我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面旗帜。在电影结尾发布了胡锦涛总书记作的重要指示,“杨善洲 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 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高坪村 单麒蓉

杨善洲观后感 今天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杨善洲》这部电影,观后 我感触很深。 影片描写的是恪尽职守,一心为民的保山地委书记,杨 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 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 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插得 七扭八歪的,他自己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 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急忙上前 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 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 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挥手离去了。还有 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水库的中 的水眼看着就不够了,杨善洲就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 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 会议,他说:“老百姓面临着绝收,我提议将正在修建地委 办公楼工程停下,将工程款用来作打井费。这样的领导值得 我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 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 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 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 恋》 。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 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 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 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 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 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 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 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 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 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 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 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这一刻,我想 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的执着于自己的 信念,同样朴实而高尚的人格,但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 实中存在的。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 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 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 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 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 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 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 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私事呀, 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只要杨善洲张口,我 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毕竟女儿是有真才实学 的,毕竟“虎老余威”在。可此时的他却没有平时那样智计 百出,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 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去年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 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 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 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 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观看电影后,我有深刻的体会,我们要向杨善洲书记学 习,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提高自己工 作水平,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 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善洲》观后感 在去影院之前,我已经从很多媒体上了解过杨善洲的事迹,先说说他的个人介绍吧。 杨善洲,男,汉族,1927 年 1 月生,云南施甸人。1951 年 5 月参加工作,1952 年 11 月入 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 年退休,2010 年 10 月 10 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 工作近 40 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 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 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 年,建成面积 5.6 万亩,价值 3 亿元 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这短短的两百字,带给我的震撼很强烈。他的一生很平凡,他一直做着平凡的事情, 他一直在坚持着,然后带给了人民很多的不平凡。 《杨善洲》写了一个老人和一座青山的故事,人物关系简单,也缺少起伏跌宕的情节 刺激,但却并未因此减损它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杨善洲的事迹本身,也同 样生发于影片独特的艺术手法之上。 时代呼唤的现实主义作品, 要求通过典型人物揭示社会 生活的本质。影片事迹来源于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创作者选择典型情 节塑造了杨善洲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境界,还通过这些故事展现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的时代潮流。这是电影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却始终震撼心灵的最主要原因。 他毫不利己,专门利民。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是毛泽东同志给国际共产主义战 士白求恩的题词,这句话用在杨善洲同志身上,一点也不过分。他不辞辛劳,二十多年如一 日,带领周围的村民开山挖土,植树育苗,林木覆盖惠及施甸县三个乡的百姓,将那里的荒 山秃岭改造成绿油油的林海。他创造了这么多的经济价值,却分文不取,全部奉献给国家,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他两袖清风,不谋私利。他在领导岗位上时,真正的做到了公私分明,组织配给他的 公车,一次也没有私用过,即使下着大雨,也不让助手破例拿公车送他回家,而是自己穿着 蓑衣淋着大雨走回去;送家里孩子上学,在他看来就是私事,用公车还得打表,自己将燃油 费补上;上级给他的农转非指标,可以解决家中妻儿的户口和工作,但为了群众心目中的公 平,它却没有去办理手续;直到退休,家里也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他把整个人交给了造林 事业, 向上级要来的造林款不仅全部投入了造林, 还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了许多资金补充造 林款项。 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在位时,足迹踏遍保山地区的每一寸土地,为家乡的建设 尽心竭力,退休后依然没有终止为老百姓服务的心愿。他知道如何为百姓做实事,如何才能 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他生活简朴,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他再造了大片的山林,改善了当地 的生态,蓄积了大量的水源,为当地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他拥有大 笔的财富,他却不把它当做自己的,而把它看做国家的财富;他一直在选择吃苦,即使八十 多岁高龄依然奔波在山林间, 他真正的享受就是每天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油油的山林, 就会无 比的陶醉。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无法用普通人的情感去衡量他。 影片很好地将细节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 通过有意味的场景设计, 时时闪现出耀 眼的火花。杨善洲种下的树,不仅在修补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构成了杨善洲崇高精神和人格 魅力的象征。杨善洲退休的时候,一棵盆景雪松被他从办公室移植到大亮山的山坡上,雪松 经历风雨,坚韧生长,逐渐高耸入云,当杨善洲老人瘦小孱弱的身影独行在苍翠林间,手抚 大树一一告别的时候,杨善洲的形象已经与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融为一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缅怀先进人物, 更要传承和发扬他的信仰追求, 并以此为 标准来调整和找准自己的人生航向。 作为一名银行柜台工作人员, 我们应以客户满意作为第 一标准,忠于党,服务人民,忠于职守,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用扎 实的工作、敬业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来提升自己应有的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06
答案:而我仍昏昏沉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