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的“可以”作何解释?是否属于古今异义词?

如题所述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的“可以”的意思就是可以,能够的意思。不属于古今异义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意思是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出自战国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一、所在选段原文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释义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足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

因此,各个诸供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梁惠王用高价钱邀请贤士,于是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开始了讨论。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寡人之于国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7
五十者就是50多岁的人,七十者就是70多岁的人,泛指年岁大的老人。但并不是说只有50多岁的人才能衣帛,70多岁的人才能食肉。这里是用到了互文的修辞手法,50多岁的人和70多岁的人都能衣帛和食肉,指年岁大的人都能够衣帛和食肉。就像秦时明月汉时关和主人下马客在船一样,用的互文。
是古今异议 古:就,都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12
有的回答说:可以凭此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