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哪个省区金氏最多?

如题所述

  在网上还是能找到相关的信息,下面是我找的,可以去那个网站上看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姓氏众多,作为西华金氏二十一代后裔,本人将我氏之来历,简单介绍给大家,以期交流。
  远在元朝建立之前,先祖系北方大草原上游牧部落之首领。到康里海蓝伯一辈,他与铁木真同事克列王可汗为主。后来铁木真势力逐渐扩大,灭了克列王可汗。康里海蓝伯对铁木真此举动极为不满,发誓不保铁木真,带数十骑向西北大沙漠驰去。他的十个儿子全部被俘。铁木真看十子燕真太年幼,把他抚养长大成人,后做官并立战功。当时称达旦族,姓康里。康里燕真之子康里不忽木,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不忽木之子康里(nao nao)聪敏过人,博览群书,才高学渊,在书法上造诣极深,他屡上凑章,劝皇上尊孔敬儒,以德治国。又和汉族官员团结融洽,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官拜翰林大学士。因世代清廉,逝后无力敛葬,顺帝赏银五锭(每锭五十贯,每贯一千钱)办理丧事。(参见元史本传)
  来祖之父康里赤,为万户将军。时值元末,他见朱元璋农民起义军势力浩大,连克数城,元政权危在旦夕。此时,其他将军偷生不战,而康里赤誓保元主,在一次战斗中,身陷重围,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康里赤有二子:长子,义;次子,山。赤死后,两儿子葬父于阳武。山承父职,亦为万户将军,佩带金虎符,凭他调兵遣将,发号施令。元灭后,为了生存,义居袢符,山隐居西华邑西十二里肖横村,改为汉族,并改康里氏为金氏,成为西华金氏一世祖。山辛勤创业,奋力耕种,娶妻马氏,(为红花镇龙池头村马庙村人氏)。所生三子:长子全,次子成,三子忠。即长门、二门、三门。数百年来,凡金氏祭祖或续谱,马庙村作为娘家人,亦送礼动乐,同金氏欢聚一堂(参见金氏族谱)。据祠堂碑记:皇元忠烈康里氏讳金山字镇乾,祖先姓康里,元宪宗朝家居上都(内蒙开平),元世祖即位,家居大都要(北京),顺帝初年家居阳武(河南原阳),明洪武初年居西华,改姓金。垂训后人,耕织者衣食之源,诗书者身心之则,愿吾子孙不失此二事足矣,他勿贪取也。
  金山隐居西华肖横,忠厚处世,拼搏垦荒,艰苦创业,和睦乡里。因饱经当官保国之难,教育子孙,只读书修身明理,不赶考求官。直到明万历年间,九世祖金砺才破例参加考试,万历十九年中举人,二十三年中进士。一生廉洁奉公,政誉极著。告老还乡时,任山东省布政司佑参政。曾任户部尚书员外郎中,右管财政。上殿面君时,怀抱象牙笏(今有遗物珍藏),他治学严谨,著作很多,“有八行芳规”,“明手斧锄”,“吾庐放言”,“秋甫得益录”等书。金砺子金阙颂为西华学院生员,经他将箕子读书台由城东南角建至城西北隅。闯王进西华,坐在厅上大骂,后被害。(参见邑志)
  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六百多年,最晚辈已有二十六世。远在明代已续过家谱,但未曾印,直至清初康熙年间,才首次续谱成书。以后六十年一续,先后续了六次,时间为:康熙任寅年、乾隆甲戎年、乾隆壬子年、道光癸未年、民国七年、一九九一年。
  六百多年来,金氏人丁兴旺,迁徙频繁。迁居外乡、外县、外省众多。本乡者如前石羊、后石羊、黄桥、孙堤。外乡者如红花南高庄、金楼、金庄、刘庄等。艾岗、迟营、聂堆、皮营等乡镇均有金氏。外县如鄢陵、临颍、泌阳、扶沟、通许、尉氏、封丘等。迁移外省者有江苏、河北、云南、新疆、陕西。举例,象四世祖金凤伯迁到封丘锺栾城,他孙子第六世又迁到通许金园,第八世金厚德又从封丘选定至扶沟练寺金村,后又有人从金村迁到西华鲤鱼滩。
  现吾金氏,秉承先祖遗训,光大先祖功德,与异姓团结,和它族和睦,共同营建美丽家园。

参考资料:http://www.jsxg.net/Article/yuanliu/200710/9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7
1、简介:

金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磾("日磾"读作"密滴")。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朝鲜历史上的新罗国王姓金。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还有一系金氏是由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一。

2、迁徙传播:

金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旧百家姓排名29,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金氏姓源较多,发源地主要有山东和陕西及浙江、江苏间地。
先秦时金姓的活动仅有点滴资料,秦汉以后,金姓活动地区很快扩展到西北、东北、中原和江浙闽地区,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动中心。到唐宋时期,由于中国人口重心的南迂,金姓的重心向东南移动,最终形成今天的以河南和江浙为主要聚集地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金姓大约有13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宋朝姓氏第九十五位。金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金姓总人口的22%,占安徽总人口的0.6%。金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省,集中全国金姓人口的九成。全国形成了以皖南为中心的皖、湘、豫、浙、赣金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金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为明朝第五十一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金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金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二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这二省的金姓又集中了14%。浙江为金姓第一大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47%。宋元明时期,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的金姓聚集区仍在江南地区,但金姓的人口重心向东漂移。

3、人口分布:

当代金姓的人口已近380万,排在全国第六十九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1%。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金姓人口由44万增加到380万,增长了8倍多,金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金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二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湖北、辽宁、上海,这五省市的金姓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33%。浙江为当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约居住了金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东南皖苏沪浙、中原豫鄂、东北三省三块金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金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主要的流动是向西和向北的强劲回迁。
金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金姓是属于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姓氏。在浙苏沪皖、赣闽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部、宁夏、甘肃中部、黑吉、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北部,金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9%,居住了大约65%的金姓人群。在河南中部、山东南部和东部、陕西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川渝、湖北西南、湖南大部、贵州东北、云南大部、广西中部、赣闽南部、台湾北部、河北东北、辽宁西南、内蒙古东部,金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2%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6.3%,居住了大约23%的金姓人群。
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省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人。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再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唐代有金忠仪,新罗人,德宗朝官将军。宋代有金文刚,休宁今属安徽)人,官龙图阁直学士;金彦,邵阳(今属湖南)人,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郡人号“义门金氏”。元代有学者金履祥,书法家金元举。明代有学者金问,散曲家金銮。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对《水浒》与《西厢》进行批改。清代有书画家金农,隶书朴厚,楷书自创一格,其画造意新奇,为“扬州八怪”之一;还有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金之俊,画家金侃,学者金榜,诗人金和,史学家金门诏。金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金姓排在第69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