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古汉台简介

如题所述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因为这里是刘邦在汉中当汉王时的王府,所以又称古汉台。现为汉中博物馆。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参考:http://baike.baidu.com/item/古汉台/20498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5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

  古汉台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第2个回答  2019-02-13
汉中古汉台又名汉中博物馆,是刘邦汉中封汉王时的行宫,现在原址上建立了汉中博物馆,位于汉中市城区中心稍偏东南方又名“七星台”。以此汉中市博物馆在古汉台辟有石门十三品,出土文物、古书画、汉中近代史、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陈列室,珍藏各种文物达12000多件,成为汉中文物的荟萃之地。汉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台苍玉”与褒斜栈道、石门石刻均为文化珍品。有“国之瑰宝”、“汉中石门,日本之师”等题词的赞誉。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违背盟约,变立沛公(刘邦)为汉中王。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四月由关中南至汉中,采纳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训整军马,一方面又收运、储藏马匹的粮草。在此同时,以“明修栈道”麻痹敌人。同年八月又由汉中北上,“暗渡陈仓”夺取关中。后与楚争衡,最后战胜了项羽,统一全国。刘邦在汉中时间虽短,但遗留的古迹很多,古汉台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0
  古汉台。属汉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为市博物馆馆址。
  古汉台高7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台垣高耸,雄伟多姿。台内阶分三级,由南而北逐级升高。相传是公元前206年刘邦为汉王时的宫廷遗址。《大明一统志》载北宋张少愚曾有“留此一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这“一怀土”即指残存的汉台。《南郑县志》载,清代陈毓彩咏《汉台》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诗中“赤帝”、“层台”即指刘邦曾驻跸汉台。台上现存石鼓,被誉为汉中名胜之一。
  汉台久历沧桑,物换景移。汉时的建筑已无从考稽。历代相继在台上建有亭、榭、楼、阁等。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汉台东北隅有“天汉楼”,明代在楼前建有“桂荫堂”,在中院开有“镜吾池”,建有“洗心亭”。清代在汉台东北角建有“清晖亭”,清末和民国年间在北院建有“东华厅”、“竹林阁”等。上述旧时建筑,今存有“望江楼”(即“天汉楼”)、“洗心亭”碑刻一通和“东华厅”。古老的汉台,在革命斗争史上,有其光辉的一页。1932—1933年,中共陕南特委曾在此进行地下活动,领导汉中人民的革命斗争。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汉台进行了整饰,石砌了周围护坡,重修和新建了“望江楼”、“东华厅”、“西华厅”、“铜钟亭”、“石鼓亭”、“大门楼”、碑廊、褒斜栈道史和石门“十三品”展厅等仿古建筑,并伴以竹木花卉,幽雅壮观。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