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诗歌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能不能答得再详细点?

  新时期诗歌的总体特征是:
  1、与时代同步,表现出了积极的探索变革精神。
  2、现代主义诗歌得到张扬,出现了多元化倾向。
  3、出现了“边缘化”和“个人化”写作趋势,让诗歌回到了自身。

  一、新时期诗歌发展过程:

  诗歌是一种注重心灵性、艺术性、抒情性的文学艺术形式。

  新时期诗歌沿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条道路发展,在1990年代以前,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发展过程:一个序幕、四个高潮、三个插曲、两个落潮。

  一个序幕:“天安门诗歌余脉”,揭开了新时期诗歌创作的新篇章。
  四个高潮:“归来诗人”的创作、新现实主义诗歌、“朦胧诗”和“第三代诗”。它们将现实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深入。
  三个插曲:文化诗歌、女性诗歌、“新边塞诗”。它们傍着“朦胧诗”和“第三代诗”出现,深化了诗歌创作。
  两个落潮:民间写作(于坚)、知识分子写作(王家新),让诗歌回到了自身。

  二、从时间角度考察,可以把新时期的诗歌创作分为几个时期:

  1、孕育期—1978年以前的诗歌创作。接连出现了“天安门诗歌余脉”、“归来诗人”的创作、新现实主义诗歌等三个诗歌创作现象,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连接了起来,并推向了深化。三个诗歌现象分别对应着三个主题:揭批“四人帮”、反思历史、反映新生活。被称作“前新诗潮”时期。
  2、生长期—1978至1985年的诗歌创作。除了“归来的歌”、新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得以发展,“朦胧诗”迅速崛起并成为最重要的诗歌创作潮流。“朦胧诗”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具有现代主义审美特征的诗歌在中国诗坛终于取得了合法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传统诗风,而且标志着新时期诗歌取得了重大成就。叫做“新诗潮期”。
  3、蜕变期—1986至1990年代初的诗歌创作。一批比“朦胧诗”人更年轻的诗人,自称“第三代诗人”,喊着“打倒北岛、打倒纯诗”的口号迅速崛起,占据了诗坛。不仅反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假、大、空的诗风,而且鄙夷“朦胧诗”的唯美主义倾向,提出了“让诗回到诗歌”的新的美学规范,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精神。“第三代诗人”的诗歌创作让诗坛出现了真正的多元化倾向,但良莠不齐的混杂局面也使诗歌失去了审美与评判的标准。“新生代诗人”;“新生代诗”;“后新诗潮期”。
  4、消弭期—1992年以来的诗歌创作。受到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影响,诗歌走出了语言学缪斯的中心位置,走向了社会和生活的边缘,走向了沉寂和萧条,从此成为一种“边缘文体”。此后,多少有点影响的是于坚提出的“民间写作”和王家新提出的“知识分子写作(边缘写作)”,但雷声大雨点小。“无主流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8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够那些研究生写一篇硕士论文的了,在这里提问必定得不到完满的解答。新时期诗歌是非常多样化的,诗人众多,风格各异。总的来说中国新诗是在前进的,它打破了古典诗歌的格律束缚,倾向自由化,向西方现当代诗歌学习,在艺术表现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总体特征是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在语言实验方面表现为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