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脯的典故?

???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缓而失掉人才。周公,指的是周王朝的姬旦。他的理论主张为后来的儒家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2
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周武王年幼的儿子周成王治理天下,史书记载周公“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握发”,说他即使正在吃饭或洗头,听见有政事要处理,也会吐出吃到嘴里的东西,挽起头发接见来人。
第2个回答  2007-12-12
不是周文王,是文王的弟弟周公姬旦.
周公招揽天下贤人,很会礼贤下士,所以仁人志士络绎不决.因为每天都来的太多,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洗一次澡都要三次握着湿发、吃饭都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而急于迎接,表现了他对士人谦逊的态度.不然曹操怎会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姬旦有可能是文王的弟弟,有可能是武王的弟弟,记不清了,呵呵.
第3个回答  2007-12-12
传说周公为了求得人才,“一饭三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第4个回答  2007-12-12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说的是周文王诚心对待来访的高人,一听到来访的通报,马上把正在咀嚼的饭吐出来,迎接客人.这种态度感动了天下的高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