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如题所述

《西厢记》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除了饱满的故事、立体的人物和明确的主旨外,《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唱词也十分突出,极富诗意,读起来就如同一首首曼妙至极的抒情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扩展资料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京剧剧目《西厢记》由荀慧生编演,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张君秋等改编演出,以莺莺为主,名《西厢记》。

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厢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3
《西厢记》通过崔莺莺张君瑞爱情故事的具体描写,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及门当户对制度,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自主婚姻的衷心向往和强烈追求,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思想。
第2个回答  2020-04-30
第3个回答  2013-07-17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西厢记》如今挺受欢迎,有被改成流行的音乐,也有越剧版的西厢记,优雅的文字里透出着艺术气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4-23
《西厢记》说的是“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样一个又俗又滥的故事: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百般阻挠,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斗争,崔张终成眷属。作品表达了男女青年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显示出一种所谓反封建的主题。
今天,崔张们自由结合的障碍早就不复存在,造成他们当初离合悲欢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青年人为什么还要读《西厢记》呢?《西厢记》又凭什么去打动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两性结合空前自由的时代里的年轻人呢?
当然,《西厢记》的故事曲折生动,文辞优美华艳,写景写情写人写事无不妙笔生花,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读《西厢记》,的确应该细细潜玩元曲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王实甫的如“花间美人”般的绚丽词章,但更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来揣摩体味曲词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揣摩体味又会反过来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强化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阅读就同生活联系起来了,就同人生和生命联结起来了,阅读活动就在精神上、心灵上影响人、改变人。林黛玉读西厢时的所谓“词句警人,满口余香”不是仅就《西厢记》的作者融化百家、文采斑斓的语言艺术来说的,我的理解,“警人”者,乃是指它的思想意蕴,“余香”者则是情到浓时,氤氲飘香,熏陶渐染,怡情养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