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存在许仙、白素贞、法海吗?如存在此三人那么他们在同一朝代吗?

不是要知道他们的神话传说,而是要想了解他们每个人真实的历史背景!

但凡神话故事一般都有故事原型,比如西游记、封神榜等。中国民间有四大传说,梁祝、孟姜女、牛郎织女和白蛇传。前两者大家都知道原故事背景,而后两者因为一直是跟神话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原故事,其实白素贞就是历史上的白卯奴,许仙也就是奚宣赞,大家可以查阅相差史料以考证。
  南宋淳熙年间,有一位名叫奚宣赞的青年男子,认识了一名叫白卯奴的年轻女子。两人互相爱慕,成为情侣。而奚宣赞的父亲是岳飞手下的一名统治官。因嫌弃白卯奴身份低微,不同意二人结合,予以强行拆散。但奚宣赞仍然对白卯奴念念不忘,定要去寻找白卯奴。其父为了阻止他,声称白卯奴是白蛇幻化成人形,并请当地有名的和尚前来“捉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3
关于《白蛇传》的原型有好几种说法
说法一   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说法二   据说《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伾([pī];形容众多,茂盛)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演变为白蛇。   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据载:“金山嘉祐禅寺”创建于北宋·嘉祐(1056—1063)年间,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创建年代而得名。在这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当成型于北宋后期。而“白蛇闹许仙”故事向江南一带的播迁,则与金人南侵、宋室南迁有关。宋高宗晚年禅位后,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德寿宫中。“喜阅话本”,“命内当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出于“怀旧”情结,在他“龙兴”之地相州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色彩奇幻、情节曲折,应是他喜欢聆听的故事之一。这就成为宋、元时期“白蛇传”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说法三   《白蛇传》的传说,一说认为同印度教有关。印度教的创世,就是从两条大蛇(Nagas)搅动乳海开始。东南亚也有类似《白蛇传》的故事,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就记述了真腊国王有一“天宫”,夜夜登上天宫的金塔与化为女身的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雏形。此外,希腊神话中的拉弥亚即由蛇幻化而成。后来与青年利西乌斯(Menippus Lycius)结为夫妻,结婚当天,来了个阿波罗尼乌斯(De Vita Apollonius),识破拉弥亚是蛇。   此外,在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里,有《双鱼扇坠》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与青鱼修炼成精,与许宣(而非许仙)相恋,盗官银、开药铺等情节,都与后来的《白蛇传》类似。并且在其他的文学作品里,也有类似的故事。因此,有学者认为《白蛇传》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国的故事与印度的神话糅合而成的传说。
第2个回答  2012-04-23
他们是不存在的,但是一定存在的是那些人物的原型
第3个回答  2012-04-23
没有 只是小说或者玄幻故事(神话)都是有原型的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