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扩展资料:
16世纪,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计算方法,无论是小规模的商铺,还是国家掌控的建筑、天文、金融、运输、海外贸易,珠算都是不可或缺的。
公元1281年,中国开始使用一种新的历法,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现在音乐中使用的十二平均律,早在16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已出现了记载,这是一项等比数列,要开12次方根获得,中国古代科学家能够完成这些精确计算,都利用了珠算。
18世纪,中国珠算和西方数学有了第一次记录。欧洲的笔算、计算尺开始陆续传入中国,由于算盘携带方便,计算简单准确,所以中国人仍然钟情于算盘,不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算盘,而且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了珠算的课程。
20世纪50至70年代,珠算协助计算机完成了中国当时许多重大科研课题的精确计算。上世纪60年代,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由于只有一台计算机,为了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出现了许多算盘高手在原子弹基地的食堂大厅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