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

含义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多用于夫妻之间,也可用于朋友和亲戚之间的互相关心。

出处
原文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大意是: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难道这样会比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要来的悠闲自在吗?你这样想就和称誉尧而谴责桀一样,还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理解   
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作出不同的选择,加以论述。   1,在水干枯的时候,相濡以沫(成语解释的很清楚,是值得敬重的)。   2,在环境好的时候,相濡以沫(意思截然相反,这里的相濡以沫,意思是相互争吵)。   
解释   
谈论治国,(鲤鱼跃龙门为丞相)丞相体谅百姓的疾苦(鱼水之情),说服不了对方,   每天这样争执,相互争吵,却说服不了对方,不如离开,冷静思考,   引用誉尧而非桀也,所服不通,不如把尧桀两忘掉,而另想其他方式说服”。

应用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老夫老妻之间互相关心,但现在已经引申到了朋友和亲戚之间的互相关心。   相濡以沫实质上是并没有感情色彩的本能性求生行为。第一:鱼是无法自我湿润的,第二:鱼拥有最原始也最单纯的善良本性和求生本能。可见这是下意识行为,庄子提及这一自然现象是将它作为一个动物的行为来陈述,以平静淡定的口吻来借以喻人,表达他一种无心无情绪无牵扯的心灵境界和见解。   现常用于比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患难不弃,互相依赖、互相扶持,多用于形容中年一代与老年一代的亲情、老年一代夫妻之间的爱情,也可用于比喻绝对的坦诚相待,或是极单纯的互相依存、如小时候的青梅竹马。青壮年和青年用这个词语显得有些造作、虚辞、不实。   现在这个成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而在叙述爱情时和一些非正式的新闻信息时多有滥用,相濡以沫在撇去庄子的个人观点之后,借喻到人的身上来比拟人的感情。需要在同处困境或者同处一个并不太好的境遇的背景之下使用,并且不可专用于赞扬爱情的忠贞与不可相弃,那样是就扭曲了原本的意思。在信息具有高度可伪性的时代,学会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先人的名言妙语,是对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传统文化的一种尊敬和传承。

成语例句
  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启发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 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相关成语
【近义词】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举案齐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反义词】自私自利、背信弃义   
【同韵词】失魂荡魄、知命不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9
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
第2个回答  2012-04-19
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