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有几次起义

如题所述

有长沙起义,武昌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迪化起义。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2
1895年-1900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及同时期其他起义
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年春天,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举国悲痛。10月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由陆皓东绘制青天白日旗。10月26日,杨衢云坐镇香港,孙文率领郑士良、陆皓东到广州,准备一举而袭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陆皓东在这次起义中被捕,不幸身亡。“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此宣告失败。孙文及杨衢云则被清廷通缉。香港当局在清政府压力下亦下令禁止二人于五年内再次入境。孙文开始流亡海外,在日本、美国、英国伦敦等地宣传革命及筹措经费。

自立军起义 1900年,华北发生义和拳之乱,八国联军6月进攻北京,东南互保形成。1899年5月成立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正、副会长的自立会准备实行起义,打击后党,营救光绪帝。1900年8月,谭嗣同的生前挚友、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生、自立会领导人之一唐才常组织自立军,拟在长江沿岸五地同时发动勤王起义。唐才常事前获得孙文兴中会的支援,却没有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资助。由于张之洞向清廷输诚,英国又放弃了支持起义从而促成张之洞独立的阴谋,致使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
惠州起义 1900年,孙文决定发动军事起义。6月,孙文与郑士良、陈少白、杨衢云、英国退伍兵摩根(Rowland J. Mulkern)[14] 及日本人宫崎滔天、平山周、内田良平等从横滨抵达香港,但被英国当局拒绝入境。9月25日,孙文在日本黑龙会的帮助下,经马关赴台湾。会见日本民政长官之后,得到日本台湾总督府官员承诺支持在广东举事。孙文于是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10月8日,孙文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三洲田)发动起义,也称惠州起义、庚子革命、庚子首义、三洲田首义等。起义军在三多祝发展至2万人。10月19日日本政局变化,伊藤博文第四次组阁,下令台湾总督府不得接济起义军。起义军因粮绝弹尽而解散,不久在清政府镇压下宣告失败,史坚如、山田良政[15] 等被杀。孙文被台湾日本当局送离境,回到日本。
1900年-1907年:萍浏醴起义及其他起义
大明顺天国之役 1903年1月25日至1月28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廿七日至卅日)由兴中会谢缵泰、李纪堂与原太平天国将领洪全福共同策划的在广州的起义,起义目标是建立“大明顺天国”。该次起义因事泄而失败。 [16]
萍浏醴起义 1904年10月,华兴会黄兴联络湖南民间会党洪江会首领马福益,计划在农历十月初十日慈禧寿辰时在长沙发动起义,事泄遭清兵追捕,黄兴逃亡,马福益于1905年春在萍乡被俘,后在长沙被杀害。马被害之后,其门徒继续暗中联络,欲为马报仇。同时在1905年,华兴会与兴中会在东京合并为同盟会,继续策划反清起事。1906年春,同盟会派遣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从日本回到湖南,联络洪江会,宣传同盟会纲领,确定了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义,萍乡方面以安源煤矿矿工数千人为主力。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推举洪江会首领龚春台为起义军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起义军声势浩大。清政府调集湘、赣、鄂及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起义军失败,刘道一等死难,李燮和等逃亡。
黄冈起义1907年5月,同盟会及三合会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余纪成等发动黄冈起义,一举占领了黄冈城(今潮州饶平县)。许雪秋、陈芸生为新加坡华侨,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起义后,清潮州总兵黄金福立即带兵前往镇压,革命党人被杀害200余人,历时6天的黄冈起义遂告失败。
七女湖起义 1907年,孙文派人到广东惠州发动起义,以响应黄冈起义。6月2日(阴历四月廿二),邓子瑜和陈纯等集合少数三合会党在距惠州20里的七女湖截获清军防营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多人。5日,进攻泰尾,清守兵溃逃,起义军乘胜连克杨村、三达、柏塘等地,旋又在八子爷打败清营管带洪兆麟。归善、博罗、龙门各地会党纷起响应,队伍增至200余人。清水师提督李准急调兵镇压,起义军声东击西,使清军疲于奔命。后因黄冈起义失败,起义军得不到支援,遂在梁化墟解散。部分起义军流亡香港,大部分退入罗浮山区。
1907年-1910年:安庆起义与其他起义
安庆起义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的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徐锡麟时任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在毕业典礼当天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然后率学生军,连同陈伯平等与清军战斗,激战四小时后寡不敌众战败,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等被捕后被处死。秋瑾亦因而受牵连被斩首。
钦州起义 1907年8月,广东(今属广西)钦州的那彭、那丽、那矺等三乡反抗塘捐出现民变,孙文命同盟会会员、原三合会首领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都督”前往联系,于9月率众成攻攻取防城。之后图攻取钦州,未果,最后退到十万大山一带,王和顺返回越南。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2日,原三合会首领黄明堂受孙文委派,以“镇南关都督”之名,在守军作内应下,攻占中越边境之镇南关炮台。孙文、黄兴、胡汉民等亲自在炮台指挥作战。广西提督调陆荣廷率四千人围攻,革命军退入山区。镇南关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到安南追查孙文等人,孙文转赴新加坡,待武昌起义成功才再次踏足中国国土。
钦廉上思起义 1908年2月,黄兴以越南为基地,以二百多人从越南进攻广东钦州、廉州,作战十四天。是为钦州、廉州起义。
河口起义 1908年4月发动于云南河口,丁怀瑾先潜入云南联络,4月30日黄明堂从越南率二百余人进攻云南河口,守军响应兵变。黄兴赶到参与指挥,后返回河内另组队伍支援,在越南老街,被法国警察怀疑为日本人,遭扣押递解出境。至5月26日清军攻陷河口,部分革命军退入越南。
马炮营起义 1908年11月19日夜,安徽岳王会成员熊成基、范传甲等趁太湖秋操,安庆城内空虚之际,发动安庆马营(骑兵营)和炮兵营新军士兵起义。苦战一昼夜,未能突破安庆城防后撤退至合肥后解散。熊成基只身逃往日本。这是新军第一次起义。
庚戌新军起义 1910年2月12日,黄兴、胡汉民及新军内的同盟会会员(原岳王会会员)倪映典,乘广州警察与新军发生冲突,率广州新军起义,阵亡百余人,被捕百余人,另有百余人撤至香港,倪映典牺牲,起义失败。史称“庚戌新军起义”。
1910年-1911年: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主条目:黄花岗起义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摄于2008年)
1910年11月13日,孙文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参加庇能会议。以之前用会党为主力在边区的起义皆未能成功,革命正陷入低潮,议决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起义,和清政府决一死战。
1911年4月27日,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蒋宋美龄给廖承志公开信》中所提“再者毋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对中山先生肝胆相照之日本信徒为我革命而牺牲者。”[17] 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收72人姓名及1932年所立《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收14人姓名,其中并无日本人名,不知其所据何来。然日本人梅屋庄吉确曾协助革命党人购置军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辛亥革命只有一次起义,就是武昌起义
但是准备有很多

1895年-1900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及同时期其他起义
自立军起义
惠州起义
1900年-1907年: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 七女湖起义安庆起义钦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马炮营起义 庚戌新军起义。
1910年-1911年: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09
估计朋友你打错字了,应该是“辛亥革命之前(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有几次起义”
第4个回答  2012-04-20
二次革命时革命党与袁世凯的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你可以理解为两次辛亥革命。望采纳,谢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