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朱棣与其皇后之间的故事

如题所述

朱棣称帝的第一个新年,即永乐元年正月,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这部经书的序言正是徐皇后撰写的。徐皇后在文中写道,洪武三十一年(即朱元璋去世那年)的正月初一,自己正在焚香读经的时候,身边忽有紫气金光弥漫,恍若梦境,随后便看见观世音菩萨徐徐走来,亲口告诉她说,国中将要发生大难,特来为她消灾接引,并赠此功德经一部。观音临别之际还口吐纶音道:“凤冠不久于尔。”
这部经书连同它的序言,立即得到了朱棣的高度重视,不但颁行天下,而且迅速入藏,被列为佛经之一,天下僧尼并善男信女无不口诵心念,为朱棣应得帝位大造声势。此经直到清乾隆三十年以后,才正式被提出为“伪经”,从而排除在佛经典藏之外。
饱读书史的徐皇后当然并不仅仅是撰写了这部声言丈夫“君权天授”的经书序言。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
做为皇后,徐氏辅助丈夫的工作并不仅止于文字游戏。朱棣即位之初,为立威除患,曾对建文帝旧臣大行非刑。就连自己起兵亲信道衍的面子也不肯给,把道衍竭力想要挽救的“读书种子”方孝儒灭了整整十族。(方孝儒死得虽惨,也算自作自受,何况此君读书读迂了脑袋,满肚皮只知恢复古礼以及如何找个好名目死了成就名声,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忠心和才智,就连建文帝眼见失败之际,他想的都不是怎样让主子逃出生天,而是劝建文帝赶紧自杀,成全“万民表率”的美名。而一开始力主强行削藩,后来又殆误军机的齐泰黄子澄等人则在南京城将破之际,脚底抹油开溜。以正统观念,建文帝之败是无天理,可是他选了如此几位高参,不败是无真理。方孝儒闯祸在前,求死在后,原也不足惜,可怜的是在他和暴怒的朱棣“合作”下死于非命的那十族)。
虽然齐泰等人的确该死,但是动用“诛十族”“瓜蔓抄”“发妻女为娼”等手段,却实在太令人发指。何况遭殃的并不仅是朱棣以诛杀为名起兵的闯祸者黄子澄等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忠臣铁铉景清等人。
对于丈夫的倒行逆施,徐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婉转劝道:“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说“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并举传中的尧帝作比方:“帝尧施仁自亲始。”
徐皇后为朱棣生了三个儿子,除了长子高炽性情温和好学之外,汉王高煦、赵王高燧则都是狂飙型的。朱棣喜欢高煦,感于这个儿子屡次在“靖难之役”中力挽局势的胆量,认为他才象自己。徐皇后则恰恰相反,她认为只有高炽才可能成为一个适于百姓生民的仁君。因此她不但主张立高炽为太子,还屡次向朱棣进言,指出高煦高燧性格不好,不但不能重用,还得为他们选择敢于监督劝诫的僚属。朱棣并没有相信妻子的预见,在徐氏死后他好几次都被次子三子所惑,差点废了高炽的太子位,过了很久才醒悟过来。
徐皇后还曾经向朱棣要求召见大臣们的妻子。见面后她厚赐命妇们服饰金银,并对他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可惜,徐皇后年寿不永,她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的七月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最后一次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直惦记着当年在‘靖难之役’初起时,为守住北平城而应命作战的将士妻子,感念她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想要趁着皇帝日后北巡的机会,亲自向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赠予嘉奖抚恤。只可惜我再也无法完成这个宿愿,这是我此生唯一的恨事。”
徐皇后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朱棣对结发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恸,他为徐皇后上谥号曰“仁孝”,并从此不再立后。
永乐七年,朱棣北巡,回到了盛满往事的北平,并着手迁都事宜。同年,他在昌平天寿山营建自己的陵寝。四年后长陵落成,他将徐皇后安葬在了里面。十五年后,即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七月十八日,壮心未己的朱棣病逝于征漠北的途中,享年六十五岁。同年十月十九日,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http://baike.baidu.com/view/310125.htm
徐皇后的名字
  历史上徐皇后未曾留下名字,徐仪华、徐妙云、徐锦曦,皆为小说杜撰的人物。
徐皇后与朱棣的特殊关系
  朱元璋唯一的亲侄子朱文正之妻与徐达之妻是亲姐妹,是谢再兴的女儿,所以朱文正与徐达是连襟,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与徐达的女儿徐皇后是表兄妹,朱守谦又是朱棣的侄子,所以徐皇后未婚时又可以称朱棣为四皇叔。
徐皇后与徐妙锦
  据野史记载,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曾想娶徐皇后之妹徐妙锦为后,可是徐妙锦嫌弃姐夫的人品毅然出家为尼。   事实上徐妙锦此人是否存在都不知定数,史书中徐达只有三女的记载,除徐皇后外,另两位分别是代王妃和安王妃,朱棣完全不可能娶自己的弟媳,所以这段野史可信度极低。
徐皇后与其他妃嫔
  史书中直到徐皇后去世后才开始记载朱棣的其他妃嫔,而最出名的也只有两位,一位是苏州的王贵妃,一位是朝鲜的权贤妃.。权氏在永乐7年册为贤妃。王氏在永乐七年命为昭荣,王氏在《明太宗实录》没有被册封为贵妃的记录,她的贵妃之衔应该是死后追封的。王贵妃得宠的理由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为帝所重。很显然朱棣看重她是因为她以皇后为楷模。权贤妃得宠的理由明史是这样记载的: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姿质穠粹,善吹玉箫。帝爱怜之。更直接是以姿色得宠,可权氏死后的待遇远不如王贵妃,她死在河北葬在山东。而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没有再立过皇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20
历史人物
生平简介
  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之长女   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   朱棣即帝位,册为皇后   永乐五年七月,疾终   永乐五年十月甲午,谥曰仁孝皇后   永乐七年营寿陵于昌平之天寿山,即长陵   朱棣不再立后。   明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史书记载
  成祖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中山徐达长女也,据《凤阳县志》载其名为仪华,其妹名妙锦。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召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达顿首谢。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王即帝位,册为皇后。言:“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初,后弟增寿常以国情输之燕,为惠帝所诛,至是欲赠爵,后力言不可。帝不听,竟封定国公,命其子景昌袭,乃以告后。后曰:“非妾志也。”终弗谢。尝言汉、赵二王性不顺,官僚宜择廷臣兼署之。一日,问:“陛下谁与图治者?”帝曰:“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后因请悉召见其命妇,赐冠服钞币。谕曰:“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尝采《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   永乐五年七月,疾革,惟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恨未获随皇帝北巡,一赉恤之也。”是月乙卯崩,年四十有六。帝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十月甲午,谥曰仁孝皇后。七年营寿陵于昌平之天寿山,又四年而陵成,以后葬焉,即长陵也。帝亦不复立后。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家庭成员
  父:徐达   母:谢氏(谢再兴之女)   兄长:徐辉祖   丈夫:明成祖朱棣   子女: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朱智明
编辑本段电视剧《洪武三十二》角色
  陈倩扬饰 徐仪华   角色资料   性别:女   年龄:30   职业:燕王王妃   性格   宽厚包容,能容纳朱棣的风流,打理好後宫之事令朱棣无後顾之忧,聪慧贤淑,善於鉴貌辨色,可配合朱棣的谋计而见机行事。   背景   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知书识礼,仁孝温和,被朱棣聘为妃,一直深爱朱棣,多次被明太祖皇后当众称赞。   遭遇   本身长居於北平,允炆削藩时被请来京师,到达後方发现朱棣被软禁。期间王妃遇险,幸得红船老板娘千三娘所救,二人结成好友。朱棣苦无藉口脱身,王妃知道後,毅然为朱棣提供了一个最佳藉口。果然,允炆等人一时心软而放虎归山。   靖难之变後,朱棣面对无数险境,王妃都能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支持,最终朱棣成功夺得帝位後,王妃被立为皇后,母仪天下。   相关典故   凤毛接龙须   袁柳庄神相称燕王年交四十,髯过于脐,方登大宝。燕王虽年交四十,但须不够长,十分忧虑。徐仪华见状称饮酒可使胡须变长,待燕王酒后睡熟,剪下青丝,凭一双妙手将发丝与胡须一一系上。燕王醒后大喜,待知真相后赞为“凤毛接龙须”。--原话出自东雄《朱元璋》,此处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