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说我可以凶你但是你不能凶我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

如题所述

家长说我可以凶你但是你不能凶我。这种说法是正确。在家族里,长幼是有序的。
首先,这不是父母的话,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小孩子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尊重自己的父母。因为一个连生你养你的父母都 不尊重的人,天下还有谁能够被他尊重。这种人,无论何时何地都 是被众人所看不起的。当然,家长教育 子女,应当注意态度。注意方式。但是主要 是让你懂道理,守规矩。有时说的这个道理 ,你一时不能理解 接受。家长一急,态度 自然 就差了。
但是,当你对家长凶时,即使你有道理,你以小犯上,粗言狂语。你的态度令家长心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4
我认为不正确。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平等的对待,即使是小孩子。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批评教育,孩子也有权利进行辩解,这样人格才能平等。
第2个回答  2021-02-24
这个不是对错的事,是规矩。父母无论对错,对你凶,出发点都是好的。你无论对错,可以对父母凶吗?或者换位思考,你的孩子以后对你凶,你是什么感想?
第3个回答  2021-02-24
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不能因为是家长就可以凶孩子,凡事要讲理,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凶”压人,对待孩子要循循善诱,不能用强硬的手段让孩子听从家长,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意愿,与孩子之间应该彼此尊重。
第4个回答  2022-06-21



现在不管是自媒体还是各大教育平台,对于反对“儿童语言暴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爸爸妈妈们一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但对于构成暴力伤害的语言界限还比较模糊。

很多妈妈会问,有时候无心的玩笑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芭迪熊在这里提醒家长,很多语言一定要注意,正是因为很多玩笑,就会在不经意间刺痛孩子的心灵。

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语言暴力是不被我们认知的。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有什么可害怕的,真丢人!

“没见过你这么淘的孩子,生了你倒大霉了!

同样是嘴里说出来的话,在你看来是玩笑、是对他好、是关心,在孩子那儿可能就是伤害。 语言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变成一把刀子,伤人于无形。

你小时候被这样说过吗? 你会这样说孩子吗?

但愿我们不是那个被粗暴对待过的孩子,也愿我们的孩子永远不被粗暴对待。

语言暴力虽不攻身,但诛心

在绝大部分中国家庭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用来激励自家娃。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一幕让人十分痛心。

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结果,她的妈妈冷冷回应:“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

妈妈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女儿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台。

后来,这段对话登上微博热搜,许多网友纷纷表示:

“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多少孩子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语言暴力虽不攻身,但诛心,伤害指数惊人。

你满目狰狞,让孩子懦弱自卑

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 但很多时候,父母满嘴的爱,却表现得“满目狰狞”。

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负面评论,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你怎么这么笨?”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上面这些,都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

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这些话会伤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绪要发泄。

只是想当然地认为,不能对孩子说太多好话,要是说几句就承受不住,以后出来社会还怎么生活?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图片@新浪微博

一个失落的孩子,拿着26分的考试卷,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

他的身上刻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图片@新浪微博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着头,不知所措。

还没等开口认错,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 “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图片@新浪微博

还有一个小孩抱着足球回家,他刚刚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

还没来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悦,就开始被嫌弃: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设计这组海报的人,把每一句话深深刻在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希望警示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严重伤害。

但仍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哗众取宠罢了。

语言暴力怎么可能伤害到孩子的身体呢?

以下两项研究,可能会让你对语言暴力的伤害有新的认知。

1、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一样的

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做过一项实验:

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2、语言暴力能改变大脑结构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便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我们能看到,诸多童年贫穷、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后生活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也还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过早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他们变得过于谨慎、胆怯等等,而且,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

语言暴力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高赞回答让人痛心且绝望。“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我妈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那一刻我感觉,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除了懦弱自卑型人格,语言暴力还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情绪被转化为强烈的攻击性,杀自己,或者杀别人。

在一部仅有2分钟的教育短片《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中,采访过6个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他们回忆自己的父母经常用一些很伤人的话骂自己。

“废物”、“猪脑子”、“丢人”……知名艺术家谢勇把这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做成了凶器。

在这几个少年犯里,经常被父母骂“丢人”的小孩,在经营饭店的时候,因为竞争对手骂自己“丢人”,便恼羞成怒,用斧头砍伤了对方;而在家经常被骂“废物”的孩子,出外打工时,因为车间主任骂自己“废物”,便用弩射伤了对方。

谢勇说:“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的温暖的语言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这些孩子扎在别人身上的凶器,就是父母亲手递过去的。

正确的沟通,都是非暴力的

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远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著名心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和谐的亲子沟通有4个方式:

1、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

比如当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没交作业,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不做作业了?”

只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评判,就会引起他们心中的逆反情绪。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是客观的疑问,孩子就会说出,因为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原因,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2、感受

不少父母喜欢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水,父母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的感受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父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么懒,要是孩子还是不愿意,态度可以适当强硬点,但不能胡乱指责。

3、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3种反应选择。

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

第一种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

第二种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

第三种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4、提出具体要求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绑架。

孩子听到这些,一般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继续慢慢悠悠。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5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和父母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差距。

但是,当你做到以上这些就会发现,孩子并非不骂不成材,他们需要的是春风化雨的浇灌。

图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作交流、学习之用,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