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睢宁县家乡习俗

如题所述

丧事方面:当人去世后,通知各方亲戚前来烧纸(俗称),要买草纸及给主家钞票。再过大约5天左右,下葬的时候,到主家去出席丧事上礼,关系近的要到去世的人埋葬的时候回家,一般的吃完放就可以离开了。主家方面:要给前去的亲朋好友白帽子或者白衣服,看关系而定。在给去世的人火化前,亲人要在尸体旁守候三天。火化后,要将骨灰放在棺材中。埋葬当天,小辈要跪在棺材两侧陪亲朋好友磕头(俗称),迎接去世的人亲人,若果是女的要迎接娘家人或女儿,若是男的是女儿,要抬上祭桌,当然亲人要买上花圈啦。中午吃饭的时候,去世的人儿子(若无儿子,可以是相应的人来顶替)要对前来的亲戚行礼及寄托哀思之情,一般是跪谢。埋葬的时候,大概在下午4、5点,儿子、孙子要跟去,在填埋时候要回家,不能回头。当晚算起连续三天要送火(就是烧纸),第三天要送到坟墓前,这是给去世的人照亮,好让去世的人找到自己的另一个归宿。第二天,和去世的人关系近的女子,要到坟前烧纸,当然哭是少不了的了。自此,整个过程结束。婚礼方面:男方那里:首先要向女方下礼,下礼分为现金和礼品,如果是本地人跟本地人结婚,礼品是酒、果子一类的,若果是外地人最好就是现金了。女方那里如是本地跟本地就是买嫁妆到男方那里。结婚当天,中午男方去迎娶女方,吃完饭后,女方跟男方回去。晚上在男方家举行磕头(俗称)仪式以此来赚点礼金,哈哈。仪式结束入洞房,自此,新人成为夫妻。第二天早上,女方家人到男方家接女方回娘家(俗称回门),晚上女方回男方家,这样整个流程就是完毕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9
一年之中忙忙碌碌,东奔西走,最为热闹和欢喜的时候就是过年,但是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德习俗,下面就说说我熟悉的过年习俗。
第一项就是蒸馒头
过年的第一个高潮是蒸馒头。每当腊月,家家户户纷纷忙于洗晒小麦、换面粉,准备开“蒸”。此地人还常说:“农历二十八,越蒸越发”。
在年三十之前就开始了蒸馒头,宣告着一年的结束与开始。
如今城乡经济均好转,但李集农村仍然保留着过年蒸馒头的习俗。馒头象征“满”、“发”,预示生活幸福美满,日子吉祥富裕。
“掉尘”迎新春
“禅尘”即大扫除,既是流传很广的古老风俗,又是值得提倡的良好卫生习惯
腊月,一般在二十四“送灶”前,家家户户掉尘。民间传说,弹尘是扫除晦气秽物,以求来年家人平安,有“清清爽爽来过年,安安乐乐享太平”之说。剔除其中封建迷信成分,“禅尘”之举对家庭卫生、防病保健的确大有裨益,不失为一种科学健康的传统风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28
蒸馒头
过年的第一个高潮是蒸馒头。每当腊月,家家户户纷纷忙于洗晒小麦、换面粉,准备开“蒸”。此地人还常说:“农历二十八,越蒸越发”。
李集人蒸馒头,除有馅的(红小豆、绿豆、豇豆)外还有无馅的“实心馒头”。
如今城乡经济均好转,但李集农村仍然保留着过年蒸馒头的习俗。馒头象征“满”、“发”,预示生活幸福美满,日子吉祥富裕。
“掸尘”迎新春
“掸尘”即大扫除,既是流传很广的古老风俗,又是值得提倡的良好卫生习惯。
腊月,一般在二十四“送灶”前,家家户户掸尘。民间传说,掸尘是扫除晦气秽物,以求来年家人平安,有“清清爽爽来过年,安安乐乐享太平”之说。剔除其中封建迷信成分,“掸尘”之举对家庭卫生、防病保健的确大有裨益,不失为一种科学健康的传统风俗。
腌鱼肉风鸡
以前,不少人家在年前要腌制咸肉咸鱼、风干鸡鱼,原因是腊月里天气干燥寒冷,腌腊食品可以保存。
过去农村贫困,有些人家甚至终年不知肉味,唯有过年,才买肉和鱼,这在当今青年人看来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事,而在旧社会这却是司空见惯的普通现象。
置办年货
年关届近,大家小户都要上街购置年货。所谓年货,泛指各种主副食品、香烛纸马、门神对联、干鲜供果、碗盏竹筷、鞋袜衣帽等等与过年有关的物品。农民提篮挑担,纷纷上镇进城,街道上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一派繁忙景象。大包小包,满载而归。办年货时,人们习惯购置一把红筷、一扎瓷碗,以表示添人进口、人丁兴旺。当今办年货的标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品种、数量、质量,与往昔相比,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送灶与接灶
按李集风俗,一般人家在腊月二十四“送灶”,民间有:“君三民四”的说法。据传,帝王家二十三送灶,百姓推迟一日。
过去,李集家家灶头供灶神。腊月二十四,为灶王爷上天述职之日,各户举行送灶仪式。晚饭后,打扫灶门,清刷灶面,在灶神龛前摆置供品:有给灶王爷享用的酒饭糖果,此糖为麦芽糖,俗称“灶家糖”,特别粘牙。两旁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神专管人间家宅,人们担心他在玉皇面前说坏话,故用麦芽糖粘住他的嘴巴。
如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人们崇尚科学,不再信奉那位嘴馋又多嘴的灶王爷,都不再供奉灶神了。
第3个回答  2023-08-20
徐州市睢宁县的家乡习俗主要以“莲文化”和“根文化”为主。
“莲文化”在睢宁有着重要的历史,它代表了睢宁人民勤劳、善良、勇敢、坚韧的精神。这一文化体现在各种习俗中,包括七夕节的“莲花灯舞”、春节的“莲花落子舞”等等。
而“根文化”则主要体现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上,这些节日都是睢宁人民的精神寄托。
此外,睢宁县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例如婚俗中的“大见面礼”、“压床娃娃”、“哭嫁”等,以及丧俗中的“守灵”、“送盘缠”等。这些习俗都是睢宁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