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世界名著中与严监生相似的一个人物形象

写出作者,出处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 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 莫里哀 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吝啬。像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 果戈里 长篇小说《死魂灵》)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作为吝啬鬼,夏洛克和葛朗台虽个性不同,但都有贪婪吝啬的共性,都是处心积虑地聚敛财富的资产阶级代表。而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三者如一,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衣服很像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泼留希金虽家财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像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劈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9
  一篇名叫《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小学课文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严监生这个人物,其中“两茎灯草”的故事情节更是让人们深深的记住了其吝啬鬼的形象。当然,这仅仅只是从原著《儒林外史》中节选一小部分文字所得出来的人物形象,并不能代表严监生整个人物形象。   可以说,严监生是作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人物,虽然对于严监生的描述仅仅出现在原著中的第五回和第六回中,但作者吴敬梓赋予这个经典人物的性格却是多方面的,展现给读者的也是一个立体化的严监生形象。   读完《儒林外史》中对于严监生的全部描述,就会发现严监生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点的人物。其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两点就是吝啬与豪奢;看似完全对立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成就了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设计可谓是相当的精巧,他精心塑造的严监生不仅吝啬,而且还很豪奢。借助严监生这个复杂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对于严监生吝啬的一面,主流观点更是大书特书,甚至将他列为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他到底有多吝啬呢?原文有三处情节最能表现。 一、不挑掉一根灯草,死不瞑目   原著第五回严监生弥留之际,有这样一段描写:

  “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是吴敬梓对严监生最为经典的一段描述,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段。严监生家里足有十多万银子,可谓是非常的富有。然而,在他临死之际,却为油灯里点了两根灯草,而久久不能咽下最后一口气,在挑掉一根灯草后,才最终咽气。   不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就算死也是死不瞑目,将一个地主老财的守财奴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揭示了严监生极端吝啬的一面。从这一点上来看,严监生确实很吝啬。 二、猪肉都舍不得买一斤   在原著第五回这样写到:
  严致和道:“便是我也不好说。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逐日夫妻四口在家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在家过日子,竟然连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只有当儿子想吃的时候,才咬咬牙买四个钱的猪肉哄他。严监生的这一行为确实是让人难以理解,一位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怎么能这么抠门,对待自己和家人怎么能够如此的吝啬。   从这点上来看,严监生属于非常典型的守财奴,吝啬到了令人无法理解的地步。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严监生吝啬一面刻画的简直是活灵活现。 三、就算是死,也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在原著第五回写严监生病入膏肓后的情形是这样的:后来就渐渐饮食少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一位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为了省银子,连最后一丝丝生还的机会都放弃了。就算是死,也舍不得银子吃人参。可以说,严监生对自己已经吝啬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为了节省一点银子,严监生性命都可以不管不顾,吝啬到了这种地步,天下除了严监生还有谁?由此可见,儒林外史已把严监生吝啬的一面刻画到了极致,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除了刻画了其吝啬的一面之外,还刻画了其豪奢的一面。可以说,作者赋予严监生身上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对于严监生豪奢的一面,原文也有三处细节描写。 一、送二位老舅银子,每位一百两   原著第五回写到严监生:
  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二位双手来接。
  这其中的二位老舅指的是严监生正室妻子王氏的两位大哥王德、王仁两兄弟,两位大哥都是禀膳生员,地位比严监生高,再加上这两位年纪都比严监生大,所以严监生尊称这两位大哥为二位老舅。   在妻子王氏重病之际,严监生为了讨好王氏的两位大哥王德、王仁,而后立妾赵氏为正室,送与二位大哥都是每人一百两,至于这时银子的购买力有多大?可以参照严监生帮助大哥严贡生解决其官司,又是赔伤残费,又是猪价,还要在官府的上下打点,全部解决下来才一共花了十几两银子,可见这银子的购买力有多大。   而严监生这么随便一给,就是每位大哥一人一百两银子,出手之阔绰,让人吃惊。从严监生对两位大哥上看,他出手还是非常豪奢的。 二、临终遗言,给哥哥两百两银子   原著第六回写到:
  严贡生打开看了,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整整齐齐的二百两银子,满心欢喜。
  对于这位大哥,虽然是个衣冠禽兽,但是严监生临终遗言还是吩咐给了大哥严贡生二百两白银,和一些绸缎衣服;给严贡生的妻子、儿子也送了很多东西。纵使对大哥有千般不满,严监生对待大哥一家还是非常豪奢的。 三、王氏丧葬,花去四五千两银子   原著第五回写到:
  议礼已定,报丧出去。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严监生的正室妻子王氏去世后,光是丧葬费,就花了四五千两银子,花费之高,实在让人瞠目结舌、大吃一惊。出手如此的豪奢,足以见严监生之豪奢。   为妻子办个丧葬,就花去了四五千两白银;想想严监生连两根灯草都舍不得点、一斤肉都舍不得买、就算是死也舍不得吃人参,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不得不感慨作者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作者吴敬梓塑造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的经典,设计之精巧让人折服。在吴敬梓天才的笔触下,严监生不仅很吝啬,而且还很豪奢,二者对立而统一的存在于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中,使其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化、现实化,从而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复杂的深深的思考。   主流的观点脱离了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全面性,对其吝啬的一面大写特写,将严监生打造成为了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而一些观点更是打着“打倒权威”的幌子,进行所谓的翻案,证明严监生其实非常豪奢,甚至发出了所谓“课本误我”的感慨。   这两种观点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说的都是有据可循、有道理的。但是,这两种观点已经在无形之中将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割裂开来,很容易误导读者,也不符合作者吴敬梓精选塑造严监生这个复杂人物形象的良苦用心。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对于严监生这个人物,作者的本意也是希望人们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其实人性本就如此,人性里的善与恶也是能够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   作者吴敬梓精巧的使用多处笔墨,来描述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吝啬与毫奢,目的就是想让读者全面的了解严监生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懂得人性的复杂。人们要学会跳出“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辨证统一的看待人物,这样才不辜负吴敬梓的一番良苦用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1、葛朗台
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他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
2、阿巴贡
莫里哀喜剧《吝啬鬼》(又名《悭吝人》)中的主人公。他生性多疑,视钱如命,就连赠你一个早安也舍不得说,而说借你一个早安。
3、泼留希金
果戈里《死魂灵》中的主人公,著名悭吝鬼
4.夏洛克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贪婪吝啬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15
葛朗台,出自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
第4个回答  2023-04-19
葛朗台和夏洛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