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讲晏子有什么才能和什么精神

如题所述

晏子使楚》展现了晏子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及论辩、反击技巧的才能。

《晏子使楚》也展现了晏子具有: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以及善于与论敌周旋的外交手段,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1、齐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恃强凌弱,在晏子还未入城时,就蓄意侮辱;入城后,又全然不顾外交礼节,接二连三地对晏子予以捉弄和嘲笑,面对楚王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谈笑自若,巧施辩辞,应付裕如。

2、楚王让晏子从小门入,意在给他一个下马威。晏子则毫不畏惧据理反击:“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即把拟狗之辱还给楚王。接着晏子又补充道:“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一下子又巧妙地把楚国从“狗国”的尴尬地位上拉了回来,使对方既挨了骂,又无法还嘴,只落得个自知理亏、自讨没趣的下场。

3、楚王讥笑晏子不堪使命,晏子则回答:“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接过楚王话题,轻易地又将“不肖”之诬回敬给楚王。晏子罗列事实,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妄,巧妙地转换为齐国“有无人”之辩,对以齐国“张袂”可以“成阴”,“挥汗”可以“成雨”,楚王关于齐国“无人”之诬,一攻即破。

4、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被晏子据理力争的反驳,《晏子使楚》文中所塑造的晏子形象,遇事不乱,临大节而不辱,娴于辞令,出妙语而制胜。其思维的敏捷,论辩的严密逻辑性以及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气量风度,至今仍值得人们研究和借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5

《晏子使楚》中反应出了晏子的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机智勇敢、胆识过人,凛然正气,热爱祖国,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尊严。

扩展资料:

《晏子使楚》

创作年代:战国末期

作者:佚名

作品出处:《晏子春秋》

此文记叙春秋时期齐国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晏子何时使楚,史无记载。他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其后为齐相,使楚当在早年。此时,齐桓公去世已近百年,齐国称霸的盛世已过,但作为大国,雄风犹存,在诸侯逐鹿中,仍处举足轻重的地位。

楚自从庄王一鸣惊人以后,迅速跃居五霸之列,国力日强,骄横日甚。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代表齐国使楚,受到楚王的冷落、戏弄,是不足怪的。面对楚王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谈笑自若,巧施辩辞,应付裕如。文章对晏子三驳楚王的刻画相当精彩,从中不难领略晏子这位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及论辩、反击技巧。

复旦大学出版社顾问、原总编辑高若海:刘勰曾称晏子一书“事核而言练”(《文心雕龙·诸子》),此则短文即鲜明体现了这一特点。全文描写楚王与晏子的问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练,论辩双方的神态、辩词的锋芒,皆表现得准确而生动。

特别是人物语言的运用,颇符合人物的身分。全文楚王的话并不多,且多为设问口气:“齐无人耶?”“然子何为使乎?”“齐人固善盗乎?”短短几问,便把楚王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传达得活灵活现。“寡人反取病焉。”又把他奚落人反被人奚落的尴尬面孔呈现于纸面。

而晏子的反诘,句句千金,充分表现出他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以及善于与论敌周旋的外交才干。话不在多,传神则灵。此则短文再次说明了这一道理。(《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16
一、晏子使楚表现出晏子有理有礼、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善于辞令的才能以及不卑不亢的勇于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的精神。
第一次晏子的回答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妙在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否则,就应打开城门。第二次晏子将计就计,顺水推舟,顺着楚王的逻辑说下来。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时这儿来了”隐含的意思是:如果楚王认为我无能,就说明楚国是下等国家。这精妙的回答让楚王“哑巴吃黄连”。第三次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枳,是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道理,齐国人到楚国当盗贼,也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这回答的妙处在于,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国治国无方,致使在齐国安居乐业的人到楚国成了盗贼,让楚王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简介: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课文主要讲了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第3个回答  2015-03-27
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第4个回答  2015-03-27
才能是晏子口才好,精神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