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 历史学霸 谢谢

如题所述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或调整,这些变革或调整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产生了不同影响,现归纳如下:

一. 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 农业合作化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三.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

原因: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核心内容: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8
四次改革
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重大影响:第一次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几千年来农村土地剥削,使得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有利于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国家局面
第二次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从个体向集体转变,通过集体经济和农业互助,促进了农业生产,有利于扭转意识和经济发展
第三次改革,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也正是因为此,对农村生产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了三农的发展,不利于解决问题,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
第四次改革,通过土地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将土地和责任落实到户,符合三农发展的要求,极大的刺激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积极性,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第2个回答  2015-05-08
1,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我们建立三农宣传起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
2,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我们开辟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从2006年开始。进入到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
第3个回答  2015-05-08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4个回答  2015-05-08
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第5个回答  2015-05-08